电子设备以及具备该电子设备的便携式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65659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2:26
电子设备具备:具有第1主面以及位于第1主面的相反侧的第2主面的触控面板;设置在与非操作区域对应的触控面板的第1主面上的遮光膜;和设置在与非操作区域对应的触控面板的第2主面上的振动体,设在触控面板的第2主面进行全反射的临界角为θ,设触控面板的厚度(T1)和振动体的厚度(T2)之和为T时,在截面观察下,振动体在与非操作区域对应的触控面板的第2主面上设置在距位于操作区域侧的遮光膜的端部为T×tanθ以上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以及具备该电子设备的便携式终端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具备触控面板的电子设备中,已知如下的触觉传递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在使用者操作触控面板的情况下,对进行操作的使用者传递按压感、摩擦感、肌肤触感等各种的触感。应用了这样的触觉传递技术的电子设备具备显示面板、隔着空间与显示面板对置而配置的触控面板、设置于触控面板的背面的振动体、支承触控面板的支承体。在电子设备中,通过按照振动体的伸缩运动来使触控面板弯曲振动,能将各种触 感传递给使用者。但是,在上述电子设备中,由于触控面板是隔着空间而与显示面板对置地配置,因此,例如在使用者斜向窥视电子设备的情况下,存在使用者能视觉辨识被设置在触控面板的背面的振动体。专利文献I JP特开2003-12250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能降低使使用者视觉辨识振动体的可能性的电子设备以及具备该电子设备的便携式终端。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设备的一个形态是一种电子设备,具有操作区域、以及位于该操作区域的外侧的非操作区域,并具备操作部,其具有第I主面、以及位于该第I主面的相反侧的第2主面;遮光膜,其设置在与所述非操作区域对应的所述操作部的所述第I主面上;和振动体,其设置在与所述非操作区域对应的所述操作部的所述第2主面上,设在所述操作部的所述第2主面进行全反射的临界角为Θ,设所述操作部的厚度Tl和所述振动体的厚度T2之和为T时,在截面观察下,所述振动体在与所述非操作区域对应的所述操作部的所述第2主面上被设置在距位于所述操作区域侧的所述遮光膜的端部为TXtan Θ以上的位置。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终端装置的一个形态在筐体中具备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子设备。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图2是沿着图I中示出的切断线I-I而切断的截面图。图3是沿着图I中示出的切断线II-II而切断的截面图。图4是放大图3中示出的Al的部分的图。图5是表示电子设备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图6是表示便携式终端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图8是沿着图7中示出的切断线III-III而切断的截面图。图9是沿着图7中示出的切断线IV-IV而切断的截面图。图10是放大图9所示的A2的部分的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图12是沿着图11中所示的切断线V-V而切断的截面图。图13是放大图12中所示的A3的部分的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图15是沿着图14中所示的切断线VI-VI而切断的截面图。 图16是放大图15中所示的A4的部分的图。图1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图18是沿着图17中所示的切断线VII-VII而切断的截面图。图19是沿着图17中所示的切断线VIII-VIII而切断的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其中,在下面所参照的各图中,说了说明的方便,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构成部件中的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必需的主要各部件简化来表示。因此,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子设备以及具备该电子设备的便携式终端能具备本说明书所参照的各图中未示出的任意的构成部件。如图I 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Xl具有操作区域EO以及位于操作区域EO的外侧的非操作区域E1。操作区域EO是能由使用者进行输入操作的区域。非操作区域El是不能由使用者进行操作输入的区域。电子设备Xl具备液晶面板2、触控面板3、振动体4、遮光膜5、基体6、筐体7以及支承体8。液晶面板2是为了进行显示而利用了液晶组成物的显示面板。具体地,液晶面板2具备一个基板;与一个基板对置地配置的另一个基板;介于一个基板和另一个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介于一个基板和另一个基板之间且对显示起作用的显示部件层;和对一个基板以及另一个基板照射光的背光灯。在此,为了说明的方便,省略一个基板、另一个基板、液晶层、显示部件层以及背光灯的图示。另外,作为显示部件层,例如能举出像素电极、取向膜、滤色器等。作为液晶面板2的驱动方式,有单纯矩阵驱动方式,也有有源矩阵驱动方式。另外,也可以取代液晶面板2而使用等离子面板、有机EL(电致发光)面板、电子纸等显示面板。在此,有机EL面板是利用了施加电压就会发光的物质的显示面板。具体地,有机EL面板将使用了二胺类等的有机物的发光体蒸镀到基板上,通过施加5 IOV的直流电压来进行显示。另外,在取代液晶面板2而使用有机EL面板的情况下,不需要背光灯。触控面板(操作部)3是将使用者用手指或笔等进行操作的部位检测为输入位置的输入设备。触控面板3具有第I主面3a、以及位于第I主面3a的相反侧的第2主面3b。即,与操作区域EO对应的触控面板3的第I主面3a成为使用者用手指或笔等直接进行操作的面。另外,如图2以及图3所示,触控面板3隔着空间SI而与液晶面板2对置地配置。另外,如图I所示,触控面板3在俯视观察下构成为矩形,但并不限于此,可以是任意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触控面板3从检测灵敏度提高的观点出发,使用静电容方式的触控面板,也可以取代静电容方式的触控面板,而使用电阻膜方式的触控面板、表面弹性波方式的触控面板、红外线方式的触控面板、或者电磁感应方式的触控面板等。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触控面板3是静电容方式的触控面板,因此具备基体;设置在基体上且用于检测输入位置的检测电极;和设置在基体上且与检测电极电连接的检测电极用布线。在此,作为基体的构成材料,例如能举出玻璃、塑料或丙烯基材料等。另外,本说明书中的触控面板3既可以是包含有保护触控面板3的保护部件的状态的情况,也可以是不包含保护部件的状态的情况。在作为触控面板3处于包含有保护部件的状态的情况下,触控面板3的第I主面3a既可以意味着保护部件的上表面,也可以意味着除去保护部件的状态下的构成触控面板3的基体的上表面。另外,触控面板3的第2主面3b既可以意味着构成触控面板3的基体的下表面,也可以意味着设置在构成触控面板3的基体的下表面的绝缘膜的下表面。 另外,在触控面板3是电阻膜方式的触控面板的情况下,触控面板3的第I主面3a意味着上侧基板的上表面,其中该电阻膜方式的触控面板具备上侧基板;设置在上侧基板的第I电阻膜;与上侧基板对置地配置的下侧基板;设置在下侧基板的第2电阻膜。另夕卜,触控面板3的第2主面3b意味着下侧基板的下表面。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操作部”也可以仅意味着电阻膜方式的触控面板中的下侧基板。这种情况下,“操作部的第I主面”意味着下侧基板的上表面,“操作部的第2主面”意味着下侧基板的下表面。振动体4是在探测到使用者进行的规定的输入操作的情况下发挥使触控面板3进行弯曲振动的作用的部件。具体地,振动体4通过在触控面板3的短边方向(从纸面上观察图I的情况下的左右方向)上反复进行伸缩运动,来使触控面板3在触控面板3的厚度方向(下面将该方向称作“上下方向”)上弯曲振动。另外,如后面所详述那样,振动体4还具有检测对触控面板3的按压负荷的作用。振动体4介由未图示的粘接部件而设置在与非操作区域El对应的触控面板3的第2主面3b。在本实施方式中,振动体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氏井淳一鹤崎幸二
申请(专利权)人:京瓷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