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杯架(6),其能够以更加稳定的状态来保持杯子、并且构造简单且紧凑、组装性也优异,其具有:固定于被安装部的基体(1);盖体(2),其通过相对于基体(1)转动能够在闭位置与开位置间进行转换,在上述闭位置与上述基体重合,在上述开位置成为从下侧支承杯子的底座;以及支架(4),其经由臂(3)而支承于基体(1)或盖体(2),并与盖体(2)的转动联动地移动,当上述盖体(2)为闭位置时,成为收纳于上述盖体与基体(1)之间的收纳状态,当上述盖体为开位置时,成为限制上述杯子向侧方移动的使用状态,臂(3)具有支承部(35),在支架(4)的使用状态下,该支承部限制杯子(9)向侧方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保持杯子的杯架。
技术介绍
图8 Ca)是下述的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杯架I的立体图,图8 (b)是下述的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杯架装置I的纵剖视图。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杯架I具备基板2,其固定于规定的安装部位;托盘3,其可转动地安装于基板2,通过相对于该基板2转动而能够在闭位置与开位置间进行转换;以及支承件5,其经由臂4而支承基板2或者托盘3中的一个。另外,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杯架装置I具备与上述杯架I的基板2对应的基体10、与上述杯架I的托盘3对应的盖体20、以及与上述杯架I的支承件5对应的支架40。而且,上述杯 架I的支承件5以及上述杯架装置I的支架40与托盘3或者盖体20的转动联动地移动,当托盘3或者盖体20位于闭位置时,支承件5及支架40成为收纳于基板2或者基体10之间的收纳状态,当托盘3或者盖体20位于开位置时,支承件5及支架40成为位于托盘3或者盖体20的上方的使用状态。此外,上述杯架I的托盘3以及上述杯架装置I的盖体20在使用状态下均作为杯子的底座而发挥功能。另外,支承件5以及支架40均设有保持孔,该保持孔在使用状态下用于对载置于托盘3或者盖体20上的杯子的周围进行束缚。另外,如图8 Ca)所示,上述杯架I的臂4的一端经由支轴9而枢支于设于基体2的突片7,另一端可转动地与支承件5的对应部连结。另外,臂4由于介于与盖体3之间的未图示的受扭螺旋弹簧(第一施力部件)而被向抬起的方向施力。支承件5由于介于臂4之间的未图示的受扭螺旋弹簧(第二施力部件)而受到作用力,而朝向欲使支承件5向使用状态时的位置移动的方向。与此相对,如图8 (b)所示,上述杯架装置I的臂30的一端经由轴部33而枢支于设于盖体20的支承片部23,另一端可转动地与支架40的对应部连结。另夕卜,该支架40由于介于臂30之间的弹簧部件4而受到作用力,而朝向欲使支架40向使用状态时的位置移动的方向。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登录第2861801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许申请公开第2002-33759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对于上述杯架I以及上述杯架装置I而言,若在使用状态下,将杯子插入支承件5或者支架40的保持孔,则利用该保持孔来束缚并保持该杯子的侧面,并且,利用托盘3或者盖体20从下侧支承该杯子的底面。这样,上述杯架I以及上述杯架装置I能够以不使杯子倾倒的方式对其进行保持。然而,为了以更加稳定的状态来将杯子保持在杯架上,例如上述杯架I以及上述杯架装置I中,考虑如下方法等,即,在托盘3或者盖体20的上表面(杯子的保持面)附设防滑用肋、或者设置与杯子的底面形状大致相等的形状的浅的凹状部,来限制杯子的动作。另外,也考虑如下方法,即,在上述支承件5或者支架40的保持孔的内侧,尽可能宽度宽地形成能够与杯子的侧面抵接的保持面。然而,尤其后者的方法由于使杯架大型化,而无法采用。更具体而言,例如若通过使上述支承件5或者支架40的内面为上下长的筒状、半筒状,而增大与杯子的侧面抵接的抵接面(保持面)的面积,则当杯架I以及杯架装置I位于闭位置时,在基板2或者基体10、与托盘3或者盖体20之间难以收容支承件5或者支架40,从而整体的厚度变大成为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课题,更加详细而言,能够提供如下杯架,即,整体不会大型化、且不会有损组装性、简易性,而能够更加稳定地保持杯子。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以解决上述课题为目的,其提供具有以下(I) (6)中的任一个特征的杯架。 (I)本专利技术提供杯架,其特征在于,具备基体,其固定于被安装部;盖体,其设为通过相对于上述基体转动而能够在闭位置与开位置间进行转换,在上述闭位置,上述盖体与上述基体重合,在上述开位置,上述盖体成为从下侧支承杯子的底座;以及支架,其经由臂而支承于上述基体或者上述盖体,并与上述盖体的转动联动地移动,当上述盖体位于闭位置时,上述支架成为收纳于上述盖体与基体之间的收纳状态,当上述盖体位于开位置时,上述支架成为限制上述杯子向侧方移动的使用状态,上述臂具有支承部,在上述支架的使用状态下,该支承部限制上述杯子向侧方移动。(2)另外,根据上述(I)的杯架,上述支架具有保持孔,在上述使用状态下,该保持孔限制上述杯子向侧方移动,上述支承部以及上述保持孔各自的与上述杯子抵接的抵接面的水平方向的曲率相互大致相等。(3)另外,根据上述(I)或者(2)的杯架,上述臂经由第一枢支部能够转动地与上述支架的对应部连结,并且,经由第二枢支部能够转动地与上述基体或上述盖体的对应部连结,上述第一枢支部以及上述第二枢支部成对地设置在隔着上述支承部的两侧,上述支承部为能够弹性变形的薄壁形状。此处,上述第一枢支部例如由设于上述臂或者上述支架中的一个上的轴孔或者轴承凹部、以及设于上述臂或者上述支架中的另一个上的轴部构成。另外,上述第二枢支部例如由设于上述臂、上述基体或上述盖体中的一个上的轴孔或者轴承凹部、以及设于上述臂、上述基体或上述盖体中的另一个上的轴部构成。(4)另外,根据上述(I)至(3)中任一项的杯架,上述支承部在上述支架的使用状态下配置于上述保持孔的下方,并与配置于上述保持孔与上述盖体之间的上述杯子的侧面抵接。专利技术的效果在具有上述(I)的特征的杯架中,由于在臂上设有限制杯子向侧方移动的支承部,从而与仅利用支架来限制杯子向侧方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以更加稳定的状态来保持杯子,从而杯子不会由于冲击等产生大的倾斜。另外,由于在臂的一部分上形成支承部,从而能够不增加部件件数以及组装工时地提高杯子的保持特性。在具有上述(2)的特征的杯架中,形成于臂的支承部的与杯子抵接的抵接面、设于支架的保持孔的与杯子抵接的抵接面相互水平方向的曲率大致相等,从而尤其在将上下相同直径的杯子保持在上述杯架上的情况下,能够更加稳定地进行保持。 在具有上述(3)的特征的杯架中,当进行杯架的组装时,当使臂的各枢支部与对应部嵌合时,通过使支承部弹性变形,能够容易地进行嵌合,从而组装时的作业性优异。在具有上述(4)的特征的杯架中,例如,在支架的使用状态下,臂的支承部位于保持孔的下方,从而例如难以从斜上方进行观察,从而在臂上设置支承部,不会有损美观度。附图说明图I(a)是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杯架6中盖体2位于开位置时的立体图。图I(b)是盖体2位于闭位置时的杯架6的立体图。图2Ca)是杯架6的主视图。图2(b)是杯架6的俯视图。图2(C)是杯架6的侧视图。图3是图2 Ca)中A_A线所示的剖面的放大图。图4 Ca)是局部剖开图2 Ca)的B部而放大的示意放大图。图4 (b)是用于说明杯架6的组装要领的示意图。图5Ca)是图2 Ca)中C-C线所示的剖面的示意放大图。图5(b)是用于说明杯架6的卡定解除操作的示意图。图6是表示杯架6的构成部件彼此的关系的示意分解图。图7(a)是表示支架4与臂3分解的状态的示意图。图7(b)是表示支架4与臂3连结的状态的示意图。图8Ca)是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杯架I的立体图。图8(b)是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杯架装置I的纵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的说明中,依次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构成杯架6的部件的构造、构成部件的组装、卡定机构、动作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足立武文,滨口刚至,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利富高,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