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锻造机械的冲压机构,包括:数组用曲柄传动连杆的冲压单元,各连杆带动其另一端所接设的冲杆,利用冲杆上所固设的冲头对模具中的工件进行冲锻成型;而曲柄传递动力是利用数段不同偏心角度的轴部,使每一冲压单元的冲压过程可分别独立而依各曲柄上轴部偏心角度的顺序来动作,又配合每一冲压单元各设有与之配合动作的夹具,使二者能形成相对独立的一组来进行冲压操作。(*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锻造机械的冲压机构,特别是指一种具备多组冲头及模具的复合式锻造机械中的冲压机构。一般的锻造机械有只有一组冲头及模具的,如冲床,亦有具备多组冲头及模具的,如螺帽成型机、复合锻造成型机(和螺帽成型机近似,但并非用以锻打螺帽,而是用以锻打小型锻品,因锻品本身需利用多道锻打工程加以成型,故需具备多组冲头及模具才能锻打出成品)。较早期的此类具有多组冲头及模具的锻打机械,其冲压机构大抵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在枢设于机座A1上而受传动旋转的偏心曲柄A2轴部,设有一连杆A3带动主滑台A4作往复运动,使主滑台A4所分设的数组冲头A5对其各自所对应的模具A6进行冲压加工;此种机构由于单一连杆的设计常因连杆中心并未能对准主滑台A4重心,且各冲头A5在冲压时受力不均而可能产生力矩,导致主滑台A4两侧前后两端受力不均,产生局部损耗甚至变形,影响主滑台A4动作的稳定性;由于此类成型机工作时所受冲击力甚大,即使极小的误差,亦将导致极大的扭转力,故本专利技术人曾就此缺失加以改善,而研究设计出如图2所示的双连杆式冲压机构,其虽能改善单连杆带动主滑台的不平衡状态,但有许多冲压上的问题仍难以突破。如图2所示,因主滑台B1上数个冲头B2对模具B3一次冲压所承受的负荷完全由偏心的曲柄B4承受,所以曲柄本身必须具备相当大的出力(图中所示只有四组冲头,若用五、六组冲头,则曲柄所需的力量将更大),相对地其它机构,如动力源、机座等都需要考虑较大的能量输出所可能造成的影响,因此形成每一台此类型锻造机械都非常庞大;另外,由于各模具B3中所做的锻打工作都不相同,所以各模具相对造成冲头B2的负荷亦不相同,虽极小的误差也会导致很大的扭转力,造成主滑台B1的不平衡,这些不平衡的作用力对机座B5不但是一种极大损伤,而受力最大的冲头,和传动上最直接的连杆也会将此大负荷传给曲柄B4,使曲柄B4的平衡性受到相当的影响,因此对传动机构也是一大损害。又一般此类型成型机在两两模具间都设有一组夹具,来配合冲头的冲压作业,才能将前一模具中完成某一冲压工作的工件夹持运送到下一模具中接受下一冲压加工,且各组夹具都是接受同一驱动系统的控制,使五、六支夹具同时向左或向右摇摆动作,以配合主滑台A4上数个冲头A5同时冲击作业;这种机构常因多组夹具中的某一夹具在夹持过程中的失误,或故障,致使某一工件未被夹持运送到下一模具而残留在原模具中,使得下一动作随即压下的冲头在冲击时遭受瞬间的巨大负载;虽然在这类成型机设计上,能使冲头的动作在这些状况下,可利用离合装置的控制释卸驱动力,但瞬间的巨大负载已经产生-虽然仅是发生在某一冲头而已,但因各冲头是藉主滑台装设成同为一体,所以巨大的瞬间负载仍将传达到整体的冲压机构,多少也会造成整体机构的不平衡状态,使其它相关机构受到损害。同时,冲压机构所配合的夹具,一般在夹头部份的构造是如图3所示,大致在一轴杆C的末端形成一固定座C1,自其下端部C2向内深开方形的槽状插孔C3、C4,并在两侧边C5上,各开设有螺孔C6,以供螺丝C7螺设锁入;另设有两长条状方形爪体D1、D2,二者在并列时,其内侧下端对应开有嵌口D11、D21,而外侧上端则对应开有插穴D12、D22以供两弹片E1、E2可各以一端部E11、E21插嵌其上。上述夹具组合时剖视图如图4所示,另请参阅图5的沿图4中的p-p截面视图将弹片E1、E2端部E11、E21插嵌于爪体D1、D2的插穴D12、D22后,整体置入固定座C1的槽状插孔C3、C4中,同时可藉螺丝C7对弹片E1、E2的紧抵程度来改变并调整爪体D1、D2张合的紧度。这种夹头的构造虽已使用多年,但仍大多受限在某些使用范围,主要原因在于一、这种夹头由地是在固定座C1上开孔,以插设爪体D1、D2及安置弹片E1、E2,因此固定座C1的体积需要相当大,否则难以提供装设该等构件的空间,若成型机本身机构所提供的空间允许,则还可使用,但假若成型机所允许供夹头运转的空间相当有限,则如此较大体积的夹头在运转上就有问题。二、夹置在固定座C1开孔内的弹片E1、E2对爪体D1、D2所施加的弹力显然不小,同时碍于开孔的大小有限,使得爪体D1、D2所能作的外张程度就十分有限,这在一般的冲压过程中尚无所谓,但遇到特殊冲压状况,如冲头大于爪体D1、D2上嵌口D11、D21内的胚料外径时,在冲压瞬间因爪体D1、D2不能张大避开,则爪体D1、D2将会被冲头所撞及损坏,同时工件的加工也会受阻。三、任何一位从事机械加工的人都知道,要在一铁质块体上开出两个方形而深陷的槽孔并非易事,不是先钻孔后再以钳工慢慢修锉,就是要以放电加工的方式来作,而不论前者还是后者,均耗费时间甚久而经济效益不高。因此由于上述有关锻造机械冲压机构所可能造成的大负荷及不平衡现象,及用以配合操作的夹具上夹头构造的缺失,现有装置实有加以改进的必要。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分散冲击负荷而增加机体运转上平衡状态并减少震动现象的冲压机构。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空间较小,爪体开度范围较大,而制造又较为便利的夹具上夹头构造。本专利技术的锻造机械的冲压机构,包括数组由连杆、冲杆、冲头和模具所组成的冲压单元,由一曲柄连动连杆,而使连杆另一端接设的冲杆利用其上所固设的冲头对置于模具中的工件进行冲锻作业;所述带动连杆的曲柄设有数段不同偏心角度的轴部,使每一轴部所带动的冲压单元在动作上形成各自独立而各以冲头分别依曲柄上各轴部偏心角度的顺序对模具中的工作分别进行冲制,同时设有多组和冲压单元相配合、同样依曲柄上各轴部偏心角度顺序各自独立地依序动作的夹具。用以配合冲压单元而各自独立依序动作的夹具的夹头包括一固定座,其上开有横向的槽道,在槽道内螺设具有弹性的弯曲片体,该片体跨夹于固定在固定座上一靠座所开设成对的两槽道内,另有两爪体插嵌在靠座所开的槽道内并受前述片体所夹持形成可张合的夹头。以下举一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加以说明图1是习知冲压机构的示意图;图2是习知冲压机构的示意图;图3是习知夹头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习知夹头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图5是习知夹头沿图4中P-P线的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正面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曲柄Y的示意图;图9-1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曲柄上各轴部角度偏差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沿图16中Q-Q线的剖视示意图。图6所示,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冲压机构的正视图,整个冲压机构形成数组冲压单元X,每一冲压单元X除动力来自相同的曲柄Y外,其他各构件均为独立动作关系;请配合参阅图7,每一冲压单元X都是经由一轴部11带动一连杆12,连杆12再带动载有冲头13的冲杆14,可对模具15作往复的冲压运动;而每一冲压单元X彼此间虽都承受来自同一曲柄Y的动力,但却不是处在同一偏心角度的轴部11控制下,如图8所示的曲柄Y,由于本实施例设有六组冲压单元X,所以在曲柄Y上共设有六段不同偏心角度的轴部11F,11G,11H,11I,11J,11K,每一段轴部11的偏心角度如图9至14所示,大约两轴部的角度偏差在26度时为最佳,此26度的偏差量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特殊设计,可使每一次的冲压动作,仅有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锻造机械的冲压机构,包括:数组由连杆、冲杆、冲头和模具所组成的冲压单元,由一曲柄连动连杆,而使连杆另一端接设的冲杆利用其上所固设的冲头对置模具中的工件进行冲锻作业;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动连杆的曲柄设有数段不同偏心角度的轴部,使每一轴部所带动的冲压单元在动作上形成各自分别独立而各以冲头分别依曲柄上各轴部偏心角度的顺序对模具中的工件分别进行冲制,同时设有多组和冲压单元相配合、同样依曲柄上各轴部偏心角度顺序各自独立地依序动作的夹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锻造机械的冲压机构,包括数组由连杆、冲杆、冲头和模具所组成的冲压单元,由一曲柄连动连杆,而使连杆另一端接设的冲杆利用其上所固设的冲头对置于模具中的工件进行冲锻作业;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动连杆的曲柄设有数段不同偏心角度的轴部,使每一轴部所带动的冲压单元在动作上形成各自分别独立而各以冲头分别依曲柄上各轴部偏心角度的顺序对模具中的工件分别进行冲制,同时设有多组和冲压单元相配合、同样依曲柄上各轴部偏心角度顺序各自独立地依序动作的夹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锻造机械的冲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上相邻两轴部间的偏心角度小于40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锻造机械的冲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上相邻两轴部间的偏心角度以相差26度为最佳。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锻造机械的冲压机构,其特征在于用以配合冲压单元而各自独立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渊河,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五金工厂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