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利用简易的结构,良好地进行插入绝缘壳体的内部的信号传送介质的保持以及脱离的电连接器。将一对锁定解除操作部(14)在信号传送介质(PB)的两侧外侧部分以互相相对的方式配置一对,上述一对锁定解除操作部(14)与从绝缘壳体(11)一体延伸出的解除臂部(14a)一体地连续设置,能够以互相接近/远离的方式移动,由于包括通过使一对锁定解除操作部(14)彼此向接近方向移动而使锁定部(13f)向解除方向变位的锁定解除连杆机构,降低使锁定部(13f)变位的锁定解除连杆机构的零件件数,谋求构造的简易化,并且通过容易的操作可靠地进行一对锁定解除操作部(14)对锁定部(13f)的解除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构成为利用锁定部保持插入连接器主体部的内部的信号传送介质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以往以来,在各种电气设备等中,广泛地采用将柔性扁平电缆(FFC)、柔性印刷基板(FPC)等信号传送介质相对于电路布线基板电连接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例如借助接合于电路布线基板的基板连接腿部(夹紧机构),以使连接器主体部从电路布线基板的表面立起的方式安装,从设于该电连接器的连接器主体部的插入开ロ部朝向内侧插入信号传送介质而进行电连接。 在这样的电连接器中的、所谓非零插入力(Non — Zif)型式的电连接器中,经常采用以下的自动锁定机构,即,在朝向内部插入的信号传送介质的插入侧的终端部分形成有例如由缺ロ状的凹部构成的定位部,通过设于电连接器侧的锁定部卡合于设于该信号传送介质侧的定位部,保持该信号传送介质的插入状态。但是,在这种以往的电连接器(专利文献I)中,经常采用以下的结构,S卩,不使用为了获得保持于连接器内的触头组与信号传送介质(FPC)的各接地部的接触压カ的滑动件,即使小的接触载荷也防止信号传送介质的脱落的使用轴支承锁定杆的结构。对于这样的结构,由于设于连接器主体部的锁定部由另外的构件成形,所以由于零件件数的増大等,存在连接器整体价格变高的倾向。此外,由于成为利用锁定部的自重向信号传送介质侧卡合的结构,所以存在无法充分地获得相对于信号传送介质的保持力的问题。另外,在其他的以往的连接器(专利文献2中)中,也提出有以下的结构,即,通过在安装于壳体的两端且焊接于电路布线基板的加强金属配件上设有弹性地按压并支承FPC的弾性支承片,能够防止信号传送介质(FPC)的位置偏离等。但是,由于由弹性支承片产生的按压カ的作用方向与加强金属配件的焊接部存在位置偏离的关系,所以在多次反复进行锁定部的解除操作时,由于连续施加于连接器主体部的解除操作力,对连接器主体部的安装状态等产生影响,电连接有可能变得不稳定。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1 - 196130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3 — 10037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易的结构,良好地进行插入绝缘壳体的内部的信号传送介质的保持以及脱离的电连接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通过使锁定部与插入绝缘壳体的内部的信号传送介质的板宽度方向的两侧部分卡合而进行上述信号传送介质的保持,另ー方面,通过操纵锁定解除操作部而解除上述锁定部的卡合状态,其中,上述锁定解除操作部在沿着上述板宽度方向隔着上述信号传送介质的两侧外侧部分以互相相対的方式配置ー对,上述一对锁定解除操作部连续设置于从上述绝缘壳体呈悬臂状一体地延伸出的解除臂部,通过该解除臂部的弹性变位,上述一对锁定解除操作部彼此能够以互相接近/远离的方式移动,上述一对锁定解除操作部包括锁定解除连杆机构,该锁定解除连杆机构在上述ー对锁定解除操作部彼此向接近的方向移动时使上述锁定部向解除方向变位。在这样的结构中,由于配置在信号传送介质的两侧外侧的一对锁定解除操作部借助解除臂部与绝缘壳体一体地设置,所以降低使锁定部变位的锁定解除连杆机构的零件件数,谋求构造的简易化。此外,通过例如以夹在作业者的指尖之间的方式向互相接近的方向按压ー对锁定解除操作部等,以容易的操作可靠地进行锁定部的解除。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上述锁定解除连杆机构包括一体地具有上述锁定部的锁定构件,并且,包括以相对于该锁定构件抵接/远离的方式设于上述锁定解除操作部的解除按压部,上述锁定构件具有锁定臂部,能够弹性变位地支承上述锁定部;以及解除カ承受板,以从该锁定臂部一体地延伸出的方式设置,沿相对于上述锁定解除操作部的移·动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并且,设于上述锁定解除操作部的解除按压部在上述一对锁定解·除操作部彼此向接近的方向移动时能够抵接地进入上述解除カ承受板,利用从该解除按压部向上述解除力承受板的抵接力,上述锁定部与上述锁定臂部一起向解除方向推开。根据这样的结构,利用设于锁定解除操作部的解除按压部的抵接作用,借助解除カ承受板,进行锁定臂部的弹性变位,由此进行锁定部的解除,所以能够由比较小的操作力可靠地进行锁定部的解除。此外,优选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解除臂部设有滑动接触支承部,该滑动接触支承部至少在上述锁定解除操作部移动时能够滑动地抵接上述锁定构件或绝缘壳体的一部分。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锁定解除操作时的解除臂部的弹性变位在借助滑动接触支承部被支承于锁定构件或绝缘壳体的状态下进行,所以稳定且平滑地进行锁定解除操作。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上述锁定臂部形成为从上述锁定构件的基部呈悬臂状延伸出的摇动构件,在该锁定臂部的摇动侧部分设有上述锁定部,例如优选的是,上述锁定臂部从上述锁定构件的基部以呈大致U字状地折回的方式延伸出。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在随着电连接器的小型化等成为在比较小的空间内收容锁定臂部的结构的情况下,因为能够较长地确保锁定臂部的跨度,所以良好地进行锁定臂部的弹性变形,平滑地进行锁定部的卡合/解除。此外,优选的是,本专利技术的上述锁定构件的基部以与钎焊接合于印刷布线基板的基板连接部一体连续的方式形成。根据这样的结构,从锁定解除操作部施加于解除力承受板的解除操作力由基板连接部直接地承受,良好地确保电连接器整体的強度。此外,优选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绝缘壳体中设有以上述锁定臂部能够摇动的方式收容该锁定臂部的锁定臂收容室,在该锁定臂收容室中设有摇动限制壁部,该摇动限制壁部在上述锁定臂部摇动时通过抵接该锁定臂部的一部分而限制上述锁定部的摇动量。根据这样的结构,锁定解除操作部的解除操作时的锁定臂部的变位量,即锁定部的变位量,由摇动限制壁部抑制在一定量以下,适当地确保锁定部相对于信号传送介质的突出量,防止锁定部及其锁定解除连杆机构、信号传送介质的破损、损伤。此外,完成信号传送介质的插入之后锁定臂部恢复为初始状态时,通过形成使该锁定臂部的一部分抵接摇动限制壁部那样的位置关系,能够产生所谓的插入完成的卡塔声,防止保持未完成信号传送介质的插入的状态。另外,在插入完成后的信号传送介质上施加有拔出力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摇动限制壁部阻止锁定臂部,以防止其向锁定部的解除方向摇动,防止信号传送介质的脱落。此外,优选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锁定构件上一体地设有对上述锁定解除操作部赋予弹性恢复カ的复位弹簧片。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操纵了锁定解除操作部之后,除了由解除臂部的弾性变位产生的恢复カ之外,还对锁定解除操作部辅助地赋予由复位弹簧片产生的弾性恢复力,所以该锁定解除操作部从锁定部的解除位置朝向原先的位置可靠地恢复,避免由锁定解除操作部无法恢复而造成的锁定部的不稳定状态。如以上所述那样,在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中,将解除锁定部的卡合状态的锁定解除操作部在信号传送介质的两侧外侧部分以互相相対的方式配置ー对,将上述一对锁定解除操作部一体地连续设置于从绝缘壳体一体地延伸出的解除臂部,能够以互相接近/远离的方式移动,上述一对锁定解除操作部包括锁定解除连杆机构,该锁定解除连杆机构通过使该两锁定解除操作部彼此向接近方向移动而使锁定构件向解除方向变位,降低使锁定部变位的锁定解除连杆机构的零件件数,谋求构造的简易化,并且以容易的操作可靠地进行由一对锁定解除操作部产生的锁定部的解除操作,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通过使锁定部与插入绝缘壳体的内部的信号传送介质的板宽度方向的两侧部分卡合而进行上述信号传送介质的保持,另一方面,通过操纵锁定解除操作部而解除上述锁定部的卡合状态,其特征在于,上述锁定解除操作部在沿着上述板宽度方向隔着上述信号传送介质的两侧外侧部分以互相相对的方式配置一对,上述一对锁定解除操作部连续设置于从上述绝缘壳体呈悬臂状一体地延伸出的解除臂部,通过该解除臂部的弹性变位,上述一对锁定解除操作部彼此能够以互相接近/远离的方式移动,上述一对锁定解除操作部包括锁定解除连杆机构,该锁定解除连杆机构在上述一对锁定解除操作部彼此向接近的方向移动时使上述锁定部向解除方向变位。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丸将巨,
申请(专利权)人: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