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富锂阳极片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62824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7 2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富锂阳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阳极浆料涂覆在阳极集流体上,烘干,制得包括阳极膜片的待补锂的阳极片;用电解液浸润待补锂的阳极片,阳极膜片被充分浸润后,将阳极膜片与金属锂双通道接触,得到富锂阳极片,其中,接触时的温度为10~150℃,压强小于100MPa,时间小于10h。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金属锂和阳极膜片之间同时形成离子通道和电子通道,阳极材料与金属锂之间本身存在的电势差能够促使金属锂快速离子化形成锂离子,通过电解液传输嵌入阳极活性物质颗粒内部,最终达到快速补锂的目的。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简单,极易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
,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1991年,日本索尼公司创造性的采用碳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为锂离子电池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自此之后,锂离子电池技术迅猛发展,在移动电话、摄像机、笔记本电脑以及其他便携式电器上面大量运用。锂离子电池具有诸多优点,例如电压高、体积小、质量轻、比能力高、无记忆效应、无污染、自放电小和循环寿命长等,是二十一世纪理想的移动电器电源、电动汽车电源以及储电站用储电器。但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微型化和长待机化的不断发展,这些设备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的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于现有的阳极材料而言,在首次充电过程中均会形成固体电解质膜(SEI膜),从而消耗一部分来自正极材料中的锂离子,最終导致电芯的首次库伦效率低于100%。例如石墨材料的首次库伦效率在90%左右,而合金阳极首次效率更低,以硅阳极材料为例,其首次库伦效率之间659Γ85%之间。为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就有必要提高电芯的首次库伦效率。为了达到提高电芯首次库伦效率的目的,国内外专家均展开了广范的研究,并取得了ー些成果公开号为CN1290209C的中国专利申请提到将锂金属、阳极材料和非水液体混合形成浆料,将浆料涂覆到集流体上,然后干燥浆液;该方法虽然能够起到补锂作用,最终实现提高电芯的首次库伦效率的目的,但是整个电芯的生产エ艺必须在干燥室内完成,同时金属锂与阳极材料共混难度大,因此生产成本较高。申请号为JP1996027910的日本专利申请采用将金属锂片覆盖在阳极片表面,然后卷绕制成电池,再灌注电解液的方法制备锂离子电池,使用该方法补锂时,电芯组装成型后,金属锂片很容易刺穿隔离膜导致阴阳极短路;同吋,由于很难制备得到较薄的金属锂片,因此往往导致阳极片能够吸收的锂的量远远小于金属锂片提供的锂,使得电芯出现析锂、循环性能差等问题。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ー种エ艺简单、成本低廉并且能够有效地控制对阳极片的补锂量和补锂均匀性的锂离子电池富锂阳极片的制备方法,采用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电芯的首次库伦效率,从而较大幅度的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同时还能保证电池的安全性能和循环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エ艺简单、成本低廉并且能够有效地控制对阳极片的补锂量和补锂均匀性的锂离子电池富锂阳极片的制备方法,采用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闻电芯的首次库伦效率,从而较大幅度的提闻电芯的能量密度,同时还能保证电池的安全性能和循环性能,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补锂方法エ艺较复杂、成本较高、不能有效控制补锂量、安全性不足,并有可能导致电池的循环性能变差的不足。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阳极浆料涂覆在阳极集流体上,烘干,制得包括阳极膜片的待补锂的阳极片,其中,整个制备过程中的环境湿度小于3%,并且该待补锂的阳极片可以为烘干后冷压前、冷压后、分条后或者焊接极耳后的阳极极片。步骤ニ,用电解液浸润第一歩制得的待补锂的阳极片,阳极膜片被充分浸润后,将阳极膜片与金属锂双通道接触,从而在阳极膜片与金属锂之间形成电流,使锂离子从金属锂嵌入阳极膜片中,得到富锂阳极片,其中,接触时的温度为1(T150°C,压强小于lOOMPa,时间小于10h。作为本专利技术锂离子电池富锂阳极片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步骤ニ所述电解液中锂离子的浓度为O. Of 3mol/L。此外,还可以调节电解液的粘度、添加剂的种类和添加剂的含量。通过调节锂盐浓度、电解液粘度和添加剂种类及含量,可以有效的调节SEI膜的生成速度及锂离子从金属锂向阳极活性物质颗粒内部的传输速度;从而使得电芯形成更好的SEI膜,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作为本专利技术锂离子电池富锂阳极片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步骤一所述的待补锂的阳极片中的阳极膜片的水含量不超过300ppm。因为金属锂比较活泼,如果待补锂的阳极片中的水含量太高,会使得金属锂与水发生反应,造成燃烧、爆炸等安全问题,影响生产的进行。作为本专利技术锂离子电池富锂阳极片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步骤ニ所述的双通道接触为电子通道接触和离子通道接触。作为本专利技术锂离子电池富锂阳极片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电子通道接触为阳极膜片与金属锂直接接触形成的电子传输通道。作为本专利技术锂离子电池富锂阳极片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离子通道接触为阳极膜片通过电解液与金属锂间接接触形成的锂离子传输通道。当锂离子通道和电子通道同时连通时,阳极片上涂覆的阳极材料与金属锂之间本身存在的电势差能够促使金属锂快速离子化形成锂离子,通过电解液传输嵌入阳极活性物质颗粒内部,最终达到快速补锂的目的。作为本专利技术锂离子电池富锂阳极片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步骤ニ所述的金属锂为金属锂带。金属锂带为锂金属宏观体,因此无需将金属锂与阳极浆料共混,而且方法エ艺简单,成本低廉,极易实现エ业化批量生产。作为本专利技术锂离子电池富锂阳极片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步骤ニ所述阳极膜片与金属锂的接触温度为25 100°C,接触压カ为O. OOf lOMPa,接触时间为Is lOmin,这是优选的范围。作为本专利技术锂离子电池富锂阳极片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步骤ニ所述阳极膜片与金属锂的接触温度为50°C,接触压カ为2MPa,接触时间为2min,这是较佳的选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锂离子电池富锂阳极片的制备方法至少具有如下优点。第一,本专利技术需要在补锂之前,让阳极膜片被电解液充分浸润,然后将金属锂与阳极膜片表面接触,此时,电解液将金属锂和阳极膜片连接在一起形成离子通道,而金属锂和阳极膜片直接连接在一起形成电子通道,当锂离子通道和电子通道同时连通时,相当于在金属锂与阳极膜片之间形成了电流,并且阳极膜片上的阳极材料与金属锂之间本身存在的电势差能够促使金属锂快速离子化形成锂离子,锂离子再通过电解液传输嵌入阳极活性物质颗粒内部,最终达到快速补锂的目的。第二,操作エ艺方面,本专利技术可以非常简单的通过控制金属锂与阳极膜片接触时的温度和压カ,从而控制锂离子从金属锂向阳极活性物质颗粒内部的传输速度;通过控制金属锂与阳极膜片接触的时间,从而控制锂离子从金属锂向阳极活性物质颗粒内部的传输时间,最終很简单的实现了对补锂总量的控制,并实现向阳极膜片均匀补锂的目的,从而有效提高电芯的首次库伦效率,较大幅度地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并防止电芯出现析锂、析出的金属锂刺穿电池中的隔膜导致的安全问题,保证电池的循环性能。总之,金属锂与阳极膜片接触时的温度越高、压カ越大、时间越长则补锂量越多;但是温度过高吋,电解液分解速度加快,从而对阳极膜片造成很大的破坏;而压カ越大时,金属锂的变形越严重,补锂一致性越难保证,且对阳极膜片的破坏越严重;而补锂时间越长,设备的产能越低;因此在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后确定了补锂过程中金属锂与阳极膜片接触时的温度、压カ和时间的范围。第三,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锂为体积较大的宏观金属锂,无需将金属锂与阳极浆料共混,同时所使用的阳极片为涂覆后的阳极片,因此该方法エ艺简单,成本低廉,极易实现エ业化批量生产。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另外ー种锂离子电池富锂阳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阳极浆料涂覆在阳极集流体上,烘干,制得包括阳极膜片的待补锂的阳极片;步骤ニ,用电解液浸润第一歩制得的待补锂的阳极片,阳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电池富锂阳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阳极浆料涂覆在阳极集流体上,烘干,制得包括阳极膜片的待补锂的阳极片;步骤二,用电解液浸润第一步制得的待补锂的阳极片,阳极膜片被充分浸润后,将阳极膜片与金属锂双通道接触,从而在阳极膜片与金属锂之间形成电流,使锂离子从金属锂嵌入阳极膜片中,得到富锂阳极片,其中,接触时的温度为10~150℃,压强小于100MPa,时间小于10h。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宏新游从辉徐延杰曹福彪张柏清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