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城市路外公共停车场规模的计算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61698 阅读:280 留言:1更新日期:2013-01-07 1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城市路外公共停车场规模计算模型,该计算模型包括以下步骤:首先确定公共停车场的服务范围,建立区域用地、居民构成、出行方式等的基本数据库;其次,计算出行生成及停车需求;然后根据服务范围内现有配建停车、路内停车设施情况及其供应特征确定公共停车的需求分担情况,并计算路外公共停车场的合理供应规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统筹了居民停车需求与设施供给,计算方法明确,应用范围广泛,能够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路外公共停车场规模计算模型,属于城市交通配套设施规划设计的

技术介绍
公共停车场作为城市静态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为停车系统提供着重要的硬件支持。实践表明,公共停车场的规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城市交通系统(特别是静态交通系统)的有效运行。公共停车场供应规模过大,将明显降低停车设施的利用效率;供应规模过小,将无法满足停车需求,从而影响静态交通的发展并干扰动态交通的有序运行。现有的对公共停车场规模的研究主要基于对停车需求的计算 以及停车场出入口设施对动态交通的影响等,但较少考虑泊车者的行为特征以及停车设施的供应特征对停车场供应规模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方法的不足,建立一种城市路外公共停车场规模的计算模型,本专利技术从停车场服务范围、停车需求以及停车供给特征等角度出发,根据泊车者的步行距离确定公共停车场的服务范围,计算服务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产生的停车需求,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停车设施的供应特征,建立一种路外公共停车场的规模计算模型,以期对停车设施尤其是公共停车场的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城市路外公共停车场规模的计算模型的建立包括以下步骤I)确定公共停车场的服务范围以泊车者问询调查为基础,分析研究范围内泊车者的行为特征,确定泊车者最大步行距离;基于泊车者最大步行距离确定停车场服务半径,并以此为依据确立停车场服务范围;2)计算停车需求分析研究范围内出行者出行特征,确定各类用地停车生成率;基于服务范围内所有用地类型及开发强度情况,计算服务范围内停车需求;3)计算公共停车场供应规模确定服务范围内配建停车及路内停车供应现状;基于停车设施调查分析配建停车及路内停车的供应特征,确定其停车需求分担情况;基于服务范围内停车总需求以及配建停车、路内停车的需求分担,确定路外公共停车场的停车需求分担率;通过公共停车场停车供应特征分析,计算公共停车场合理供应规模。停车场服务范围的确定方法如下S = 31 R2式中S——公共停车场的服务范围,单位为m2 ;R—泊车者最大步行距离,单位为m ;停车需求生成,即通过分析服务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情况确定停车需求生成;通过区域土地利用性质及开发强度分析,确定停车场服务范围内生成的日出行量,在基于机动车千人拥有率及小汽车出行分担率等信息确定服务范围内的小汽车交通日出行量,从而计算区域停车需求,其公式如下权利要求1.ー种城市路外公共停车场规模计算模型,其特征在于,该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公共停车场的服务范围以泊车者问询调查为基础,分析研究范围内泊车者的行为特征,确定泊车者最大歩行距离;基于泊车者最大歩行距离确定停车场服务半径,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停车场服务范围; 2)计算停车需求分析区域居民出行情况,确定各类用地停车生成率;基于服务范围内所有用地类型及开发强度情况,计算服务范围内停车需求; 3)计算公共停车场供应规模确定服务范围内配建停车及路内停车供应现状;基于停车设施调查分析配建停车及路内停车的供应特征,确定其停车需求分担情况;基于服务范围内停车总需求以及配建停车、路内停车的需求分担,确定路外公共停车场的停车需求分担率;通过公共停车场停车供应特征分析,计算公共停车场合理供应規模。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城市路外公共停车场规模计算模型,其特征在于,停车场服务范围的确定模型如下 S = 31 R2 式中S——公共停车场的服务范围,単位为m2 ; R——泊车者最大歩行距离,単位为m ; 停车需求生成,即通过分析服务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情况计算停车需求生成;通过区域土地利用性质及开发强度分析,确定停车场服务范围内生成的日出行量,在基于机动车千人拥有率及小汽车出行分担率等信息确定服务范围内的小汽车交通日出行量,从而计算区域停车需求,其公式如下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城市路外公共停车场规模计算模型,该计算模型包括以下步骤首先确定公共停车场的服务范围,建立区域用地、居民构成、出行方式等的基本数据库;其次,计算出行生成及停车需求;然后根据服务范围内现有配建停车、路内停车设施情况及其供应特征确定公共停车的需求分担情况,并计算路外公共停车场的合理供应规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统筹了居民停车需求与设施供给,计算方法明确,应用范围广泛,能够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文档编号G06F19/00GK102855405SQ20121033861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3日专利技术者陈大伟, 黄伟, 李旭宏 申请人:东南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城市路外公共停车场规模计算模型,其特征在于,该模型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公共停车场的服务范围:以泊车者问询调查为基础,分析研究范围内泊车者的行为特征,确定泊车者最大步行距离;基于泊车者最大步行距离确定停车场服务半径,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停车场服务范围;2)计算停车需求:分析区域居民出行情况,确定各类用地停车生成率;基于服务范围内所有用地类型及开发强度情况,计算服务范围内停车需求;3)计算公共停车场供应规模:确定服务范围内配建停车及路内停车供应现状;基于停车设施调查分析配建停车及路内停车的供应特征,确定其停车需求分担情况;基于服务范围内停车总需求以及配建停车、路内停车的需求分担,确定路外公共停车场的停车需求分担率;通过公共停车场停车供应特征分析,计算公共停车场合理供应规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大伟黄伟李旭宏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百度蜘蛛] 2015年02月07日 09:03
    规划,意即进行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考量和设计未来整套行动方案。提及规划,部分政府部门工作同志及学者都会视其为城乡建设规划,把规划与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提及规划,就要考虑土地征用、规划设计图纸等一系列问题。其实,这是对规划概念以偏概全的理解。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