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光源装置,设置于投影装置的壳体内,至少包括第一光源模块和第二光源模块。第一光源模块包括第一光源发出一第一原色光并沿着一第一光路前进。第二光源模块包括一第二光源、一分色镜和一光色转换组件设置于一第二光路上,且分色镜设置于第一光路上和第二光路上,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线沿着第二光路前进经过分色镜至光色转换组件而产生一第二原色光,再由分色镜反射使第二原色光沿着第二光路前进。其中第一原色光经过分色镜沿着第一光路前进,且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系设置在不同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源装置其光学组件设计摆放占较小的空间,可缩小光源装置及其应用的投影装置的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ー种光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ー种应用于投影装置的光源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子产品充斥生活的时代,投影装置包括教育、商务、家用等各式机种在技术发展上已十分纯熟。对消费者来说,除了高画质的投影质量,其体积大小也是选购投影装置时的考虑重点之一。传统投影装置例如是包括光源装置、光管(Light Pipe)、透镜模块、成像组件及镜头等。投影装置中,光源装置用以提供光线并使光线聚焦于光管的一端。光管接受聚焦后的光线并将光线均匀化。光管射出的光线汇聚至透镜模块后,透 镜模块将光线投射至折镜。经由折镜反射之后,光线投射至成像组件。成像组件接受光线并产生影像,镜头接受此些影像并将影像投射至屏幕。其中,光源装置所占的空间对于投影装置的体积亦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请參照图1,其绘示ー种传统光源装置的示意图。若以蓝光激光作为光源11,发出的光线经过如图所设置的聚光透镜(Condensing lense) 12、折镜(Fold Mirror) 13和分色镜(Dichroic mirror) 15后,由色轮(Color Wheel) 18经过分色后,使光源的光线可产生不同顔色等光线(如红色、緑色和蓝色)和聚焦于光管19的一端,进而产生全彩的影像。其中,光源11和该些聚光透镜12、折镜13和分色镜15占去许多空间(如图所不系为ー L-型空间),再加上色轮18的位置,整个光源模块具有不小的体积,进而影响投影装置的整体尺寸。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ー种光源装置及其应用的投影装置,其光源模块的设计和光路安排不但可縮小所占空间,并具良好的散热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ー种投影装置,其包括光源装置、光学组件、成像组件及镜头模块。该光源装置设置于壳体内,至少包括第一光源模块,其包括第一光源,该第一光源发出第一原色光并沿着第一光路前进;和第二光源模块,其包括第二光源、分色镜和设置于第二光路上的光色转换组件,且该分色镜设置于该第一光路上和该第二光路上,该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线沿着该第二光路前进经过该分色镜至该光色转换组件而产生第二原色光,再由该分色镜反射使该第二原色光沿着该第二光路前进,其中该第一原色光经过该分色镜沿着该第一光路前迸,且该第一光源和该第二光源设置在不同侧;该光学组件用以接受该第一原色光和该第二原色光,并产生混合光线;该成像组件用以接收该光学组件发出的该混合光线并产生一影像;该镜头模块接受该影像和将该影像投射至屏幕。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光源装置的该第一光源模块还包括第一透镜阵列,该第一透镜阵列相对于该第一光源设置,该第一光源发出该第一原色光经过该第一透镜阵列后成为具有第一原色的第一均匀化光,并经过该分色镜后沿着该第一光路前进;该第二光源模块还包括第二透镜阵列,该第二透镜阵列相对于该第二光源设置,该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该第二透镜阵列后成为第二均匀化光井沿着该第二光路前迸,经过该分色镜至该光色转换组件的第二色荧光粉后产生具第二原色的该第二均匀化光,再由该分色镜反射继续沿该第二光路前进,其中该分色镜设置于该第二透镜阵列和该光色转换组件之间,其中,该光学组件用以接受具该第一原色的该第一均匀化光和具该第二原色的该第二均匀化光,并产生该混合光线。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光源装置的该第二光源模块还包括准直透镜,设置于该第二光路上和该光色转换组件前,该准直透镜具有正折射率,该第二均匀化光经过该准直透镜后聚焦于该光色转换组件处。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光源装置的该第二光源模块中,当该第二均匀化光激发该第二色荧光粉后被该光色转换组件反射,经过该准直透镜而至该分色镜,被该分色镜反射后朝第二方向前迸;而该第一光源模块中具有该第一原色的该第一均匀化光经过该分色镜后朝第一方向前进,该第一方向平行该第二方向。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光源装置还包括一第三光源模块,包括第三光源和第三透镜阵列相对于该第三光源设置,该第三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该第三透镜阵列后成为第三均匀化光,并沿着第三光路前进;另一光色转换组件,设置于该第三光路上,该第三均匀化光激发另该光色转换组件的第三色荧光粉后产生具第三原色的该第三均匀化光;另ー准直透镜,设置于该第三光路上和另该光色转换组件前,另该准直透镜具有正折射率,该第三均匀化光经过另该准直透镜后聚焦于另该光色转换组件处;另一分色镜,设置于该第三透镜阵列和另该光色转换组件之间,当该第三均匀化光激发该第三色荧光粉后被另该光色转换组件反射,经过另该准直透镜而至另该分色镜,被另该分色镜反射后朝第三方向前进,其中,具有该第一原色的该第一均匀化光通过该第二光源模块的该分色镜和该第三光源模块的另该分色镜后朝第一方向前进,该第一方向平行该第三方向。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三光源和该第一光源设置在不同侧。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三光源和该第二光源设置在相同的ー侧,且该第三光源发出的光线与该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线具有相同的前进方向,则该第三光源模块的另该分色镜与该第二光源模块的该分色镜呈平行设置。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三光源和该第二光源设置在相対的两侧,该第三光源发出的光线与该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线具有相反但平行的前进方向,该第三光源模块的另该分色镜与该第二光源模块的该分色镜呈垂直设置。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光源装置中该第一光源设置在第一散热组件上,该第二光源设置在第二散热组件上,该第三光源设置在第三散热组件上。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光源装置的该第一光源发出的光线与该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线正交。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光源装置的该第一光源和该第二光源分别为激光光源。根据一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ー种光源装置,其至少包括第一光源模块、第ニ光源模块。该第一光源模块包括第一光源,该第一光源发出第一原色光并沿着第一光路前进;该第二光源模块包括第二光源,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线沿着第二光路前进;分色镜设置于该第一光路上和该第二光路上;光色转换组件设置于该第二光路上,该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线沿着该第二光路前进经过该分色镜至该光色转换组件而产生第二原色光,再由该分色镜反射使该第二原色光沿着该第二光路前进,其中,该第一原色光经过该分色镜沿着该第一光路前进,且该第一光源和该第二光源设置在不同侧。本专利技术除了使用透镜及透镜阵列集光效率比传统使用反射镜高以外,实施例的光源装置的光学组件设计摆放占较小的空间,可縮小光源装置及其应用的投影装置的体积。再者,由于激光二极管对于热很敏感,温度越低发光效率越高,实施例的光源装置中至少有两个光源设置于不同侧,在操作投影装置的过程中可使光源附近散热效果较快而不影响发光效率。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专利技术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ー步的了解。附图说明 图I其绘示ー种传统光源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揭露第一实施例的光源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本揭露第二实施例的光源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提出应用于投影装置的光源装置,其设计可減少光学组件摆放的空间,进而缩小光源装置及应用的投影装置的体积。实施例的光源装置至少有两个光源模块,其光源设置在不同侧,第一光源发出第一原色光,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由光色转换组件产生第二原色光。其中,第一、ニ光源共享ー个分色镜。再者,不同侧的光源设置较易散热,在操作投影装置的过程中可避免因光源附近的温度过热而影响投影装置的光学表现(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装置,设置于壳体内,至少包括:第一光源模块,其包括第一光源,该第一光源发出第一原色光并沿着第一光路前进;和第二光源模块,其包括第二光源、分色镜和设置于第二光路上的光色转换组件,且该分色镜设置于该第一光路上和该第二光路上,该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线沿着该第二光路前进经过该分色镜至该光色转换组件而产生第二原色光,再由该分色镜反射使该第二原色光沿着该第二光路前进,其中该第一原色光经过该分色镜沿着该第一光路前进,且该第一光源和该第二光源设置在不同侧;光学组件,用以接受该第一原色光和该第二原色光,并产生混合光线;成像组件,用以接收该光学组件发出的该混合光线并产生一影像;及镜头模块,接受该影像和将该影像投射至屏幕。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子翔,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