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系统及投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61022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7 1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源系统及投影装置。其中,光源用于产生激发光。色轮装置用于接收激发光,且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色段,第二区域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色段。驱动装置用于周期性驱动色轮装置,使得光源系统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周期性输出由第一区域设置的该至少两个第一色段交替产生的第一输出光所形成的第一输出光序列,并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周期性输出由第二区域设置的该至少两个第二色段交替产生的第二输出光所形成的第二输出光序列,第一输出光序列不同于第二输出光序列。切换装置用于控制光源系统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针对不同工作模式产生至少两种不同的输出光序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
,特别是涉及ー种光源系统及投影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照明和显示领域经常会用到彩色光序列。如图I所示,在一种现有技术的光源系统10中,光源11产生的激发光12经聚光装置13聚焦到色轮14上。色轮14包括多个色段,且不同色段设置有不同的荧光材料,使得在驱动装置15驱动色轮14绕转轴16转动的过程中,色轮14的多个色段交替 设置于激发光12的传输路径上,进而被激发光12激发而产生多种颜色的彩色光序列。例如,如图2所示,色轮14包括红光色段R、绿光色段G、蓝光色段B以及白光色段W,以经激发光12的激发作用产生红绿蓝白四色光序列。图2所示的色轮14产生的红绿蓝白四色光序列适用于需要白光增强的显示场合,其中的红绿蓝基色光用于形成图像,白光用于增强数据及图表显示的亮度。但上述方案是以牺牲色饱和度为代价。在其他显示场合,例如在显示动态视频时,色饱和度远比图像的亮度更为重要,需要使用没有白光的红绿蓝三基色光序列。另外,在立体投影仪中,同样需要用到两种不同的彩色光序列,其中ー种彩色光序列用于ニ维投影显示,另ー种彩色光序列用于三维投影显示。然而,现有技术的光源系统和投影装置都难以有效地提供可针对不同工作模式进行切換的两种不同的输出光序列。因此,需要提供ー种光源系统及投影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光源系统以及投影装置的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光源系统及投影装置,以针对不同工作模式产生至少两种不同的输出光序列。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ー种光源系统,包括光源、色轮装置、驱动装置以及切換装置。光源用于产生激发光。色轮装置用于接收激发光,色轮装置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色段,第二区域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色段。驱动装置用于周期性驱动色轮装置,使得光源系统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周期性输出由第一区域设置的该至少两个第一色段交替产生的第一输出光所形成的第一输出光序列,并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周期性输出由第二区域设置的该至少两个第二色段交替产生的第二输出光所形成的第二输出光序列,第一输出光序列不同于第二输出光序列。切换装置用于控制光源系统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換。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ー种投影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种光源系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光源系统和投影装置能够针对不同工作模式产生至少两种不同的输出光序列。附图说明图I是ー种现有技术的光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所示的光源系统的色轮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光源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光源系统的色轮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5是图3所示的光源系统的色轮的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图6是图3所示的光源系统的色轮的第三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光源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光源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光源系统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11是本专利技术的光源系统的第五实施例不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0-11所示的光源系统的色轮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13是图10-11所示的光源系统的色轮的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图14-15是本专利技术的光源系统的第六实施例不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4-15所示的光源系统的色轮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17是图14-15所示的光源系统的色轮的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图18-19是本专利技术的光源系统的第七实施例不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图18-19所示的光源系统的第一色轮的主视图;图21是图18-19所示的光源系统的第二色轮的主视图;图22是本专利技术的光源系统的第八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參见图3,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光源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光源系统30主要包括光源31、聚光装置32、色轮33、驱动装置34以及切換装置35。在本实施例中,光源31产生的激发光经聚光装置32收集并中继后入射到色轮33上,进而由色轮33进行接收。驱动装置34周期性驱动色轮33绕转轴36进行转动。切换装置35沿垂直于转轴36的方向移动色轮33和驱动装置34。请參见图4,图4是图3所示的色轮33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色轮33包括第一区域41和第二区域42。其中,第一区域41为ー环状区域,其沿周向设置有红光色段R1、绿光色段Gl和蓝光色段BI,光源31产生的激发光经上述色段作用分别产生红光、绿光和蓝光,并经色轮33透射。第二区域42为与第一区域41相互嵌套的另ー环状区域,其沿周向设置有红光色段R2、绿光色段G2、蓝光色段B2和白光色段W,光源31产生的激发光经上述色段作用分别产生红光、绿光、蓝光和白光,并经色轮33透射。驱动装置34周期性驱动第一区域41和第二区域42绕转轴36进行同轴转动。在本实施例中,色轮33设置成轮状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色轮33也可以是设置成在驱动装置34的驱动下周期性平移的帯状结构,或设置成在驱动装置34的驱动下周期性转动的筒状结构。此时,第一区域41和第二区域42则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成其他形状。当光源31产生的激发光为紫外或近紫外激发光吋,红光色段Rl和R2上可设置红光波长转换材料,绿光色段Gl和G2上设置可绿光波长转换材料,蓝光色段BI和B2上则可设置蓝光波长转换材料,白光色段W上设置不同顔色的波长转换材料的混合,例如蓝光波长转换材料和黄光波长转换材料,进而通过对光源31产生的激发光进行波长转换来产生相应颜色的输出光。当光源31产生的激发光为蓝光激发光时,蓝光色段BI和B2则可设置成透射该蓝光激发光,而白光色段W上则可设置黄光波长转换材料,其将蓝光激发光的一部分转换成黄光,并与剩余的蓝光激发光混合形成白光。在光源系统30的第一工作模式下,切换装置35沿垂直于转轴36的方向将色轮33和驱动装置34设置到ー适当位置,使得光源31产生的激发光入射到第一区域41,并具体位置可如光斑43所示。此时,在驱动装置34驱动色轮33绕转轴36进行周期性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区域41的红光色段R1、绿光色段Gl和蓝光色段BI交替设置于激发光的传输路径上,进而交替产生红光、绿光和蓝光。此时,光源系统30周期性输出由红光、绿光和蓝光形成的第一输出光序列。在光源系统30的第二工作模式下,切換装置35沿垂直于转轴36的方向将色轮33和驱动装置34设置到另ー适当位置,使得光源31产生的激发光入射到第ニ区域42,并具体位置可如光斑44所示。此时,在驱动装置34驱动色轮33绕转轴36进行周期性转动的过程中,第二区域42的红光色段R2、绿光色段G2、蓝光色段B2和白光色段 W交替设置于激发光的传输路径上,进而交替产生红光、绿光、蓝光和白光。此时,光源系统30周期性输出由红光、绿光、蓝光和白光形成的第二输出光序列。请參见图5,图5是图3所示的色轮33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色轮33包括第一区域51和第二区域52。其中,第一区域51设置有红光色段R、绿光色段G和蓝光色段B,光源31产生的激发光经上述色段作用分别产生红光、绿光和蓝光。第二区域52设置有右眼红光色段Rr、左眼红光色段R1、右眼绿光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系统包括:光源,用于产生激发光;色轮装置,用于接收所述激发光,所述色轮装置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色段,所述第二区域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色段;驱动装置,用于周期性驱动所述色轮装置,使得所述光源系统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周期性输出由所述第一区域设置的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色段交替产生的第一输出光所形成的第一输出光序列,并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周期性输出由所述第二区域设置的所述至少两个第二色段交替产生的第二输出光所形成的第二输出光序列,所述第一输出光序列不同于所述第二输出光序列;切换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光源系统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和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屹曹亮亮杨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