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即使是在第2方向上并列多个在第1方向上延伸的导光板部的情况下、即使导光板部和/或发光元件的个数比较少且第1方向上的尺寸比较小、也能够实现照明光的出射强度的均匀化的液晶装置、电子设备、该照明装置。在液晶装置(100)中,在采用局部调光时,在照明装置(8)的导光板(80),以Y轴方向上的朝向相反的方式在X轴方向上排列有具有在Y轴方向上相对向的2边的长度不同的梯形形状的平面形状的导光板部(81)。发光元件(89)使光源光从导光板部(81)的位于短边(812)侧的端面入射于导光板部(81)内。在导光板部(81)之间(82)设有光散射面(82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晶装置、电子设备以及照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照明装置以及液晶面板的液晶装置、具备该液晶装置的电子设备以及该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各种液晶装置中,具备透射型和/或半透射型的液晶面板的液晶装置具有:被称为所谓的背光装置的照明装置;和重叠配置于该照明装置的光出射面侧的液晶面板,从照明装置出射的照明光通过液晶面板调制而显示图像。因此,在照明装置中,需要使照明光的出射强度分布均匀。因此,提出如下结构:在导光板的端部设置有发光元件的照明装置中,沿着导光板的在第1方向上相对向的2条边设置多个发光元件,并且将沿着一边配置的发光元件的位置与沿着另一边配置的发光元件的位置在第2方向上错开(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提出如下结构:在按每个区域控制来自照明装置的照明光的出射强度时,在一体的导光板使光过度扩散,例如,如图10(a)所示那样,在作为短边方向的第2方向上并排多个在第1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形的导光板部81X,并且在导光板部81X的第1方向的端部(光入射部88X)配置有发光元件89(参照专利文献2)。另一方面,提出如下照明装置:如图10(b)所示那样,不是按每个区域控制照明光的出射强度的结构,而是在第2方向上使得在第1方向上的朝向相反地排列在第1方向上相对向的2条边的长度不同的梯形形状的多个导光板部82Y,并且在导光板部82Y的位于长边侧的端面(光入射部88Y)配置有发光元件89(参照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1:特开2006-120361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9-163902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2006-108045号公报然而,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照明装置的情况下,导光板部81X的光入射部88X的第2方向的尺寸比发光元件89的第2方向的尺寸大。因此,具有如下问题:在从导光板部81X出射照明光时,在导光板部81X的光入射部88X附近,来自与发光元件89相对向的部分的照明光的出射强度大,但在从该区域向第2方向偏离的位置,照明光的出射强度容易降低。另外,在采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结构的情况下,与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照明装置相比,导光板部82Y的光入射部88Y的第2方向的尺寸比发光元件89的第2方向的尺寸更大,所以上述的问题更显著。因此,在采用专利文献2、3所记载的结构的情况下,需要减小导光板部81X、82Y的第2方向的尺寸,并且增加导光板部81X、82Y以及发光元件89的个数,使导光板部81X、82Y的第2方向的尺寸接近发光元件89的第2方向的尺寸,但在该结构的情况下,照明装置和/或液晶装置的成本会增大。另外,在专利文献2、3所记载的结构中,也可以考虑通过在从导光板部81X、82Y的光入射部88X、88Y离开较远的位置设置发光元件89,而减小在导光板部81X、82Y的光入射部88X、88Y附近的照明光的出射强度差,但在该情况下,照明装置在第1方向上的尺寸会变大,具有变得不能将其搭载于液晶装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面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是在第2方向上并排多个在第1方向上延伸的导光板部的情况下、即使导光板部和/或发光元件的个数比较少且在第1方向上的尺寸比较小、也能够实现照明光的出射强度的均匀化的液晶装置、具备液晶装置的电子设备以及该照明装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照明装置和重叠配置于该照明装置的光出射面侧的液晶面板,所述照明装置具有:导光板,其由多个具有平面形状的导光板部构成,所述多个导光板部的每个具有在第1方向上相对向的第1边和第2边,所述第2边的长度比该第1边的长度长,在所述光出射面的面内方向上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以第1导光板部的所述第1边与第2导光板部的所述第2边相邻的方式排列有多个所述导光板部;和至少一个发光元件,其相对于所述多个导光板部的每个,配置得发光面与所述第1边相对向。在本专利技术中的液晶装置中,在与对液晶面板进行的驱动联动地按每个区域控制来自照明装置的照明光的出射强度时,以第1方向上的朝向相反的方式在第2方向上排列具有在第1方向上相对向的2边的长度不同的平面形状的导光板部,在该导光板部使从发光元件出射的光源光从位于第1方向的端面入射于导光板部内。因此,与使用一体的导光板的情况不同,能够抑制光源光过度扩散,所以能够按每个区域适当地控制照明光的出射强度。在这里,发光元件使光源光从导光板部的位于在第1方向上相对向的2边中第1边侧(短边侧)的端面入射于导光板部内。因此,在导光板部,能够避免光源光入射的端面(光入射部)的第2方向的尺寸变得比发光元件的第2方向的尺寸大得多的事态。因此,即使不使发光元件从导光板部的光入射部在第1方向上过度远离,在导光板部中与发光元件相对向的部分与从该区域在第2方向上错开的位置的光源光的入射光量之差也小。因此,在从导光板部出射照明光时,在导光板部的光入射部附近,来自与发光元件相对向的部分的照明光的出射强度与来自从该区域在第2方向上错开的位置的照明光的出射强度之差小。由此,在第2方向上排列了多个在第1方向上延伸的导光板部的情况下,即便导光板部和/或发光元件的个数比较少且在第1方向上的尺寸比较小,也能够实现照明光的出射强度的均匀化。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采用下述的结构:所述导光板部具有所述第1边与所述第2边平行的梯形的平面形状。根据该结构,成为在导光板的第1方向的两侧,发光元件在第2方向上按直线状并排的结构,所以能够使安装有发光元件的基板按直线状延伸,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单化。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采用下述结构:所述导光板部具备斜边和侧边,所述斜边在所述第1方向上延伸而连结所述第1边的一端部和所述第2边的一端部,所述侧边以相对于所述第1边以及所述第2边正交的方式延伸而连结所述第1边的另一端部和所述第2边的另一端部。根据该结构,通过以相对于平行的2边正交的侧边配置于第2方向外侧的方式配置导光板部,能够将导光板设为长方形。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在多个所述导光板部中相邻的导光板部之间设有光散射面。根据该结构,一部分光从导光板部经由光散射面向相邻的导光板部泄漏,所以能够防止在相邻的导光板部的边界部分照明光的出射强度急剧变化。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采用下述结构:在多个所述导光板部中相邻的导光板部之间,在该导光板部的厚度方向上的一部分设有所述光散射面,在另一部分设有反射面。根据该结构,如果调整光散射面以及反射面所占的比例,则能够调整从导光板部向相邻的导光板部泄漏的光量与由反射面反射而返回到导光板部的光量。因此,能够抑制在相邻的导光板部的边界部分照明光的出射强度急剧变化,并且能够将从导光板部出射的照明光的光量最佳化。在本专利技术中,也可以采用下述结构:在多个所述导光板部中相邻的导光板部之间,在该导光板部的厚度方向上的一部分设有所述光散射面,在另一部分设有间隙。根据该结构,在导光板部的端面与间隙内的空气层的界面发生反射,并且一部分光经由间隙入射于相邻的导光板部。因此,如果调整光散射面以及间隙所占的比例,则能够调整从导光板部向相邻的导光板部泄漏的光量和在导光板部的端面与间隙内的空气层的界面反射而返回到导光板部的光量。因此,能够抑制在相邻的导光板部的边界部分照明光的出射强度急剧变化,并且能够将从导光板部出射的照明光的光量最佳化。在本专利技术中,也可以采用下述结构:在多个所述导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照明装置和重叠配置于该照明装置的光出射面侧的液晶面板,所述照明装置具有:导光板,其由多个具有平面形状的导光板部构成,所述多个导光板部的每个具有在第1方向上相对向的第1边和第2边,所述第2边的长度比该第1边的长度长,在所述光出射面的面内方向上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以第1导光板部的所述第1边与第2导光板部的所述第2边相邻的方式排列有多个所述导光板部;和至少一个发光元件,其相对于所述多个导光板部的每个,配置得发光面与所述第1边相对向。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7.01 JP 147092/2011;2011.11.21 JP 253715/201.一种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照明装置和重叠配置于该照明装置的光出射面侧的液晶面板,所述照明装置具有:导光板,其由多个具有平面形状的导光板部构成,所述多个导光板部的每个具有在第1方向上相对向的第1边和第2边,所述第2边的长度比该第1边的长度长,在所述光出射面的面内方向上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以第1导光板部的所述第1边与第2导光板部的所述第2边相邻的方式排列有多个所述导光板部;和至少一个发光元件,其相对于所述多个导光板部的每个,配置得发光面与所述第1边相对向,在多个所述导光板部中相邻的导光板部之间设有光散射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部具有所述第1边与所述第2边平行的梯形的平面形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部具备斜边和侧边,所述斜边连结所述第1边的一端部和所述第2边的一端部,所述侧边以相对于所述第1边以及所述第2边正交的方式延伸而连结所述第1边的另一端部和所述第2边的另一端部。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多个所述导光板部中相邻的导光板部之间,在该导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百濑洋一,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