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波距离保护中识别第二个行波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60733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7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行波距离保护中识别第二个行波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首先将故障电压和电流分量经过相模转换,再从转换得到的模域的分量中提取出初始行波和第二行波的0模极性和三个分别以A相、B相和C相位基准的1模极性,最后将初始行波的0模极性和三个1模极性的极性关系对应的与第二行波的0模极性和三个1模极性的极性关系比较,如果三组比较关系中至少有两组关系相同,则第二行波为故障点反射波,否则为对端母线反射波。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方法和装置,能够有效识别行波距离保护中的第二行波,从而判断出正确的故障点反射波,保证故障点测距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行波距离保护中识别第二个行波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行波距离保护是指利用输电线路短路产生的行波的故障特征构成判据的保护。其原理是利用初始行波和故障点反射波到达测量点的时间差,来确定故障距离,构成距离保护。然而,当电力系统线路发生接地故障,并且故障点距测量点距离较远时,初始行波从故障点向测量点发射来,在测量点接收到第一个到达测量点的行波即为初始行波,在接收到初始行波后,对端母线反射波会在故障点折射并在故障点反射波前领先到达测量点。 这样工作人员很可能就会将对端母线反射波误认为是故障点反射波,或在接收到第二个行波和第三个行波后,无法区分对端母线反射波和故障点反射波,从而影响故障点测距结果的准确性。现有技术中没有合适的能够全面判别第二个行波性质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行波距离保护中识别第二个行波性质的方法及装置,以解决行波距离保护中由于存在对端母线反射波而导致的故障点测距结果准确性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行波距离保护中识别第二个行波的方法,包括分别计算故障线路的三相电压故障分量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行波距离保护中识别第二个行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计算故障线路的三相电压故障分量和三相电流故障分量;分别将所述三相电压故障分量和三相电流故障分量进行相模变换,得到0模电压分量和0模电流分量以及分别以A相、B相和C相为基准的1模电压分量和1模电流分量;根据所述0模电压分量和所述0模电流分量计算得到0模电压分量的0模反向行波,同时根据三个1模电压分量和三个1模电流分量计算得到三个1模电压分量的1模反向行波;从所述0模电压分量和三个1模电压分量的反向行波中分别提取初始行波和第二个行波的0模极性与三个1模极性;确定初始行波和第二行波的0模极性分别与三个1模极性的极性关系,将初始行波0模极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雪松黄晓明杨涛王慧芳吴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