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具机房内外循环散热切换功能的冷却系统,其包括机房、至少一个机柜、至少一空调设备、第一流道切换单元以及第二流道切换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冷却系统可依据机房内的空调设备的运作状态而主动地使机房的散热循环状态切换于内循环散热状态与外循环散热状态之间,借此可于空调设备发生异常、故障或冷却能力不足时仍可以维持机房内的环境温度调节与降温,确保机柜中的服务器与装置可以持续运作,并且提供保护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冷却系统,尤其涉及ー种具机房内外循环散热切换功能的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计算机科技以及因特网的快速发展,借由因特网提供的服务日益増加,尤其是云端运算等新兴技术更是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因而对数据中心(Data center)的需求亦与日俱增。数据中心由多台计算机、服 务器、储存装置及/或网络通信装置所建构而成,且为提供更多、更快的服务与功能,势必得増加计算机、服务器、储存装置及/或网络通信装置的数量以及提升该些装置的运算处理能力及功率,以负荷更大量的数据交换及储存。在数据中心的机房中,计算机、服务器、储存装置及/或网络通信装置通常紧密地设置于机柜中,而多个机柜则配置成列。一般而言,机柜中的服务器与装置须持续且长时间地进行运转,且其所设置的机房通常是密闭式的空间,为了防止机房内的机柜中的服务器或装置因过热而产生效能降低或故障等问题,因此需要利用空调设备来实现及維持机房内的环境温度调节与降温。換言之,由于空气仅限于在密闭的机房内部流动,当机房内部的空气流经机柜加热后,便需再经过空调设备的热交換器进行冷却,借此不断地循环来调节机房内的环境温度。由于机房内的空调设备亦需进行持续且长时间的运作,才能維持及降低机房内部温度,若当部分的空调设备发生异常、故障或其冷却的能力不足吋,则会因这些异常、故障或冷却能力不足的空调设备而使得机房内部的热量持续累积,进而使机柜中的服务器或装置因过热而产生效能降低或故障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冷却系统,其具有机房内外循环散热切换功能,借此当机房中的部分空调设备发生异常、故障或冷却的能力不足时,冷却系统可由机房内循环散热状态切换为外循环散热状态,以解决机房内部的热量持续累积而使机柜中的服务器或装置过热所产生效能降低或故障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机房内外循环散热切换功能的冷却系统,其可依据机房内的空调设备的运作状态而主动地使机房的散热循环状态切换于内循环散热与外循环散热之间,借此以维持机房内的环境温度调节与降温,确保机柜中的服务器与装置可以持续运作,并且提供保护功能。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却系统,至少包括一机房,包括一内部空间、一排气ロ及一入气ロ ;至少ー个机柜,设置于该机房的该内部空间;至少ー个空调设备,设置于该机房的该内部空间,且用于冷却与调节该机房的该内部空间的环境温度,以对该至少ー个机柜进行散热,其中该空调设备包括一进风ロ与一出风ロ ;一第一流道切换单兀,与该空调设备的该进风ロ以及该机房的该排气ロ相连通,且包括一第一阻流切換组件以用于进行流道切换运作;以及ー第二流道切换单元,与该空调设备的该出风ロ以及该机房的该入气ロ相连通,且包括一第二阻流切換组件以用于进行流道切换运作。其中,该第一流道切換単元与该第二流道切换单元分别依据该空调设备的一运作状态进行该流道切换运作,以使该机房切换于ー内循环散热状态以及一外循环散热状态之间。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另提供ー种冷却系统,至少包括一机房,包括一内部空间、一排气ロ及一入气ロ ;至少ー个机柜,设置于该机房的该内部空间;至少ー个空调设备,设置于该机房的该内部空间,且用于冷却与调节该机房的该内部空间的环境温度,以对该至少ー个机柜进行散热,其中该空调设备包括一进风ロ与一出风ロ ; 一第一流道切换单元,与该空调设备的该进风ロ以及该机房的该排气ロ相连通,且包括一第一阻流切换组件以用于依据该空调设备的一运作状态进行流道切换运作;以及一第二流道切换单元,与该空调设备的该出风ロ以及该机房的该入气ロ相连通,且包括一第二阻流切换组件以用于依据该空调设备的该运作状态进行流道切换运作。其中,当该第一流道切换单元与该第二流道切換単元依据该空调设备的该运作状态使该机房由一内循环散热状态切換至一外循环散热状态时,一外部冷却气流经由该机房的该入气ロ导入该机房的该内部空间,且该机房的该内 部空间的ー气流经由该机房的该排气ロ排至该机房的外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冷却系统,适用于ー数据中心,且具有机房内外循环散热切换功能,借此当机房中的部分空调设备发生异常、故障或冷却的能力不足时,冷却系统可由机房内循环散热状态切换为外循环散热状态,以解决机房内部的热量持续累积而使机柜中的服务器或装置过热所产生效能降低或故障等问题。附图说明图IA及图I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冷却系统于机房内循环散热状态及机房外循环散热状态的示意图。图2A及图2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冷却系统于机房内循环散热状态及机房外循环散热状态的示意图。图3显示本专利技术冷却系统的控制架构示意图。图4A及图4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冷却系统于机房内循环散热状态及机房外循环散热状态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I :冷却系统2 :热气流区域11 :机房12 :机柜13:空调设备14:第一流道切换单元15 :第二流道切换单元16 :控制单元17 :检测单元18 :导流装置19 :第二气流驱动装置111:内部空间112:排气ロ113:入气ロ114:顶壁面115:侧壁面 116:底壁面117:地板118:气流通道119:通气ロ131:进风ロ132:出风ロ133 :热交換器134 :第一气流驱动装置141 :第一阻流切换组件142 :第一内循环散热路径143 :第一外循环散热路径144:第一风扇145:入口151 :第二阻流切换组件152 :第二内循环散热路径153 :第二外循环散热路径154 :第二风扇181:导流入口182:导流出口183 :流道SI :检测信号S21 :第一切换信号S22 :第二切换信号S31 :第一风扇驱动信号S32 :第二风扇驱动信号具体实施例方式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与优点的ー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图IA及图I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冷却系统于机房内循环散热状态及机房外循环散热状态的示意图。如图IA及图IB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冷却系统I包括机房11、一或多个机柜12、至少ー个空调设备13、第一流道切换单元14及第二流道切换单元15。机房11包括一内部空间111、排气ロ 112及入气ロ 113。多个机柜12设置于机房11的内部空间111,且多个机柜12配置成列,但不以此为限。每ー机柜12包括例如一或多个计算机、服务器、储存装置及/或网络通信装置(未图标),且服务器或该些装置于运作时会产生热量并借由热交换排至机房11的内部空间111。一或多个空调设备13设置于机房11的内部空间111,且邻近于机房11的排气ロ 112及入气ロ 113。空调设备13包括进风ロ 131与出风ロ132,且该空调设备13用于冷却与调节机房11的内部空间111的环境温度,以对机柜12中的服务器与装置进行散热。第一流道切换单元14设置于空调设备13的进风ロ 131与机房11的排气ロ 112之间,且第一流道切换单元14与空调设备13的进风ロ 131与机房11的排气ロ 112相连通。第二流道切换单元15设置于空调设备13的出风ロ 132与机房11的入气ロ 113之间,且第二流道切换单元15与空调设备13的出风ロ 132与机房11的入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机房,包括一内部空间、一排气口及一入气口;至少一个机柜,设置于该机房的该内部空间;至少一个空调设备,设置于该机房的该内部空间,且用于冷却与调节该机房的该内部空间的环境温度,以对该至少一个机柜进行散热,其中该空调设备包括一进风口与一出风口;一第一流道切换单元,与该空调设备的该进风口以及该机房的该排气口相连通,且包括一第一阻流切换组件以用于进行流道切换运作;以及一第二流道切换单元,与该空调设备的该出风口以及该机房的该入气口相连通,且包括一第二阻流切换组件以用于进行流道切换运作;其中,该第一流道切换单元与该第二流道切换单元分别依据该空调设备的一运作状态进行该流道切换运作,以使该机房切换于一内循环散热状态以及一外循环散热状态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本乔,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