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59641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7 1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本体和光纤阵列,所述光纤阵列包括多根入光端围设在所述光源本体发光面周围、出光端成阵列排列并朝向一个方向的光纤。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光纤与光源本体出光面的连接设计,使光源发出的光尽可能的都照射到液晶面板上,而且出光更加均匀;此外,由于光源本体到光学膜片组之间的光传播是通过光纤实现的,因此光源本体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任意安排,方便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大都是采用面照光的方式,由导光板、扩散膜、反射膜及冷阴极管等所构成的。但其光效率比较低。因为对于灯管,其绝大部分只能用到灯管的上半面上,而下半面的光只能通过反射来利用,但一经反射,光的损失就非常严重,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光源的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以提高光源的利用率。(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本体和光纤阵列,所述光纤阵列包括多根入光端围设在所述光源本体发光面周围、出光端成阵列排列并朝向一个方向的光纤。优选地,所述光纤阵列中所有光纤的出光端并列排成矩形阵列。优选地,所述光纤的入光端成半球面设置。优选地,所述光纤阵列中光纤的入光端围成与所述光源本体发光面形状对应、尺寸略大于光源本体发光面尺寸的空心结构。优选地,所述光源本体为柱状灯管,所述光纤阵列中光纤的入光端围成与所述柱状灯管发光面形状对应的管状结构。优选地,所述管状结构的内径大于所述柱状灯管的外径。优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光纤阵列出光侧的光学膜片组。优选地,所述光学膜片组包括位于所述光纤阵列出光端的一侧的扩散板、增亮膜以及扩散片。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光纤与光源本体出光面的连接设计,能更充分地利用光源,使光源发出的光尽可能的都照射到液晶面板上,而且出光更加均匀;此外,由于光源本体到光学膜片组之间的光传播是通过光纤实现的,因此光源本体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任意安排,方便设计。此外,可以通过增加光源本体和光纤的数量来保证液晶面板面积较大时的亮度值。附图说明图I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背光模板的结构示意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背光模板光纤阵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背光模板光源本体与光纤阵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下。实施例一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记载了ー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本体I和光纤阵列2,所述光纤阵列2包括多根入光端201围设在所述光源本体I发光面周围、出光端202成阵列排列并朝向ー个方向的光纤200。出光端202并列排列形成的阵列将光纤200的发光点变成了光纤阵列2的发光面。 本实施例中,因为减少了光的散射的影响,通过光纤200的出光端202出光可以使背光模组亮度更加均匀。本实施例由于是通过光纤200传播光线,对光源本体I的位置没有特殊要求,所以可以把光源本体I设计到合适的位置,使背光系统达到更加合理的效果。由于光纤200的入光端201将光源本体I的发光面包裹起来了,所以光源本体I所发出的光都被光纤200所传导,从而对光源的利用率进ー步的提高。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纤阵列2中所有光纤200的出光端202并列排成与背光模组的出光面对应的矩形阵列。当然,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光纤阵列2还可以根据需要形成为其它形状的阵列,实现面状显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纤200的入光端201成半球面设置。这样有助于光源本体I发出的光更多地导入到光纤200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纤阵列2中光纤200的入光端201围成与所述光源本体I发光面形状对应、尺寸略大于光源本体I发光面尺寸的空心结构。这样,在光源本体I需要维修或者更换时,可以比较方便的将光源本体I从光纤200入光端201形成的空心结构中抽出,给维修带来方便。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源本体I为柱状灯管,所述光纤阵列2中光纤200的入光端201围成与所述柱状灯管发光面形状对应的管状结构。所述管状结构的内径大于所述柱状灯管的外径。当柱状灯管损坏或老化,可以方便的更换灯管。当然,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光源本体I还可以为其它方便从光纤200入光端201形成的空心结构中取出的形状。如图I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组包括由靠近所述光纤阵列2出光端202的一侧向外依次排列的扩散板3、两片增亮膜4以及扩散片5,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组中各层的位置还可以进行调换,光学膜片组中的膜片数量和种类可以根据需要増加或減少。当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出于设计成本等考虑,所述背光模组也可以不包含所述光学膜片组。图I中还示出了显示装置背框6的位置。通过光学膜片组对光纤阵列2发出的光进行扩散、增亮等处理,使得背光模组出射的光更加均匀,正视亮度更高。实施例ニ 本实施例记载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设于所述背光模组发光面ー侧的显示面板、控制驱动所述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的电路部分以及对所述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和电路部分起到保护、支撑作用的外框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可以为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夹设于所述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以及分别位于所述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两侧的下偏光片和上偏光片的液晶显示面板。本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可以米用实施例一所记载的背光模组,光纤阵列中光纤的出光端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学膜片组的扩散增量处理后给所述显示面板提供背光,使得显示装置的光源利用率更高、背光更加均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电脑显示屏、电视显示屏或者手机等便携终端显示屏等。本专利技术通过光纤与光源本体出光面的连接设计,能更充分地利用光源,使光源发出的光尽可能的都照射到液晶面板上,而且出光更加均匀;此外,由于光源本体到光学膜片组之间的光传播是通过光纤实现的,因此光源本体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任意安排,方便设计。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有关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畴,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权利要求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本体和光纤阵列,所述光纤阵列包括多根入光端围设在所述光源本体发光面周围、出光端成阵列排列并朝向一个方向的光纤。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阵列中所有光纤的出光端并列排成矩形阵列。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的入光端成半球面设置。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阵列中光纤的入光端围成与所述光源本体发光面形状对应、尺寸略大于光源本体发光面尺寸的空心结构。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本体为柱状灯管,所述光纤阵列中光纤的入光端围成与所述柱状灯管发光面形状对应的管状结构。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结构的内径大于所述柱状灯管的外径。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光纤阵列出光侧的光学膜片组。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组包括位于所述光纤阵列出光端的一侧的扩散板、增亮膜以及扩散片。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本体和光纤阵列,所述光纤阵列包括多根入光端围设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本体和光纤阵列,所述光纤阵列包括多根入光端围设在所述光源本体发光面周围、出光端成阵列排列并朝向一个方向的光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英涛柳在健姚继开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