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坐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52850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4 1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坐便器,坐便器上端坐面整体为圆环或椭圆环状,并设计为可分开的内、外两圈,外圈为固定式,内圈通过连接件与外圈相连。通过内、外圈的转换使用,可改变坐便器上端的坐面内口,从而满足大人和小孩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坐便器、尤其是涉及ー种可调节坐便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坐便器是固定形状的,不可以调节大小。也就说,大人使用的坐便器小孩子不能使用,小孩子需要使用则需要在其上面安装一个小的坐便器,叠加使用,不但很不方便,而且还増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可调节坐便器,可改变坐便器上端的坐面·内ロ,供不同的人使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ー种可调节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坐便器上端坐面整体为圆环或椭圆环状,并设计为可分开的内、外两圈,外圈为固定式,内圈通过连接件与外圈相连。所述连接件为铰链,内圈一端通过铰链与外圈活动相连。所述连接件为可脱卸的搭扣,内圈两端分别通过搭扣与外圈固定连接。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可调节坐便器,具有如下优点I.设计为内、夕卜两圈,夕卜圈适用于大人,内圈适用于小孩;2.方便打开或取出内圈,使用方便,ー个即可满足家庭需求。3.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另ー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可调节坐便器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是,其上端坐面I整体为圆环或椭圆环状,不同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坐面I设计为可分开的内、外两圈2、3,外圈3为固定式,内圈2通过连接件与外圈3相连。作为ー个实施例,所述连接件为铰链4,内圈2 —端通过铰链4与外圈3活动相连。如此,通过将内圈2旋转打开,留下外圈3,则可供大人使用,当需要供小孩使用时,只需将内圈2旋转翻入外圈3内,即可。作为另ー个实施例,所述连接件为可脱卸的搭扣5,内圈2两端分别通过搭5扣与外圈3固定连接,通过搭扣5的脱卸可取出内圈2,可供大人使用,而将内圈2设于外圈3内并通过搭扣5连接固定后,则可供小孩使用。因此,使用该坐便器,可改变坐便器上端坐面I内ロ大小,供不同的人使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但是,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专利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权利要求1.ー种可调节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坐便器上端坐面整体为圆环或椭圆环状,并设计为可分开的内、外两圈,外圈为固定式,内圈通过连接件与外圈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调节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铰链,内圈一端通过铰链与外圈活动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可脱卸的搭扣,内圈两端分别通过搭扣与外圈固定连接。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坐便器,坐便器上端坐面整体为圆环或椭圆环状,并设计为可分开的内、外两圈,外圈为固定式,内圈通过连接件与外圈相连。通过内、外圈的转换使用,可改变坐便器上端的坐面内口,从而满足大人和小孩的使用需求。文档编号A47K13/28GK102846263SQ20121032772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6日专利技术者胡健, 朱靖, 顾鸿渊 申请人:上海市闵行第二中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节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坐便器上端坐面整体为圆环或椭圆环状,并设计为可分开的内、外两圈,外圈为固定式,内圈通过连接件与外圈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健朱靖顾鸿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闵行第二中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