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不平衡无功补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50543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2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调整不平衡无功补偿装置,该装置包括三台电容器;三相电源A相端与第一开关连接,还与并联的第一单向晶闸管阴极、第二单向晶闸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与第二、第三开关串联连接;所述第一单向晶闸管的阳极与第一电容器连接,还接至第一、第二开关之间的连线处;还接至第二单向晶闸管与第一放电线圈之间的连线处;所述第二单向晶闸管的阴极与第一放电线圈串联连接,并同时与零线N连接;所述第二、第三开关之间连线与第二电容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实施和维护方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的特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自动控制,无需人为参与工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
,具体说是ー种调整不平衡无功补偿装置
技术介绍
无功补偿的目的是在电子供电系统中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降低供电变压器及输送线路的能量损耗,提高供电效率,改善供电环境。所以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在电カ供电系统中处在ー个不可缺少的位置。合理的选择补偿装置,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減少网络的损耗。恰当的无功补偿装置可以调整三相不平衡电流,在各相与相之间以及各相与零线之间接入不同容量的电容器,不但可以将各相的功率因数均补偿至1,而且可以使各相的有功电流达到平衡状态。目前调整三相不平衡电流的无功补偿装置,都是使用普通的电磁继电器、接触器进行控制;然而该补偿装置需要使用大量的继电器和接触器,自耗电量很大又不能实现无涌流投切电容。然而,ー种具有高可靠性的调整不平衡无功补偿装置尚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调整不平衡无功补偿装置。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调整不平衡无功补偿装置,该装置包括三台电容器;三相电源A相端与第一开关连接,还与并联的第一单向晶闸管阴极、第二单向晶闸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与第二、第三开关串联连接;所述第一单向晶闸管的阳极与第一电容器连接,还接至第一、第二开关之间的连线处;还接至第二单向晶闸管与第一放电线圈之间的连线处;所述第二单向晶闸管的阴极与第一放电线圈串联连接,并同时与零线N连接;所述第二、第三开关之间连线与第二电容器连接;三相电源B相端与第四开关连接,还与并联的第三单向晶闸管阴极、第四单向晶闸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四开关与第五、第六开关串联连接;所述第三单向晶闸管的阳极与第二电容器连接,还接至第五、第六开关之间的连线处;还接至第四单向晶闸管与第二放电线圈之间的连线处;所述第四单向晶闸管的阴极与第二放电线圈串联连接,并同时与零线N连接;所述第五、第六开关之间连线与第三电容器连接;三相电源C相端与第七开关连接,还与并联的第五单向晶闸管阴极、第六单向晶闸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七开关与第八、第九开关串联连接;所述第五单向晶闸管的阳极与第三电容器连接,还接至第八、第九开关之间的连线处;还接至第六单向晶闸管与第三放电线圈之间的连线处;所述第六单向晶闸管的阴极与第三放电线圈串联连接,并同时与零线N连接;所述第八、第九开关之间连线与第三电容器连接。所述第一单向晶闸管阴极、第二单向晶闸管还可以采用双向晶闸管。所述的与第一、第四、第七开关为主开关,分别并联的第一、第三、第五晶闸管在其闭合及断开时起作用;即当第一、第三、第五晶闸管首先过零触发导通后再闭合第一、第四、第七开关,可 以实现第一、第二、第三电容器的无涌流投入;当第一、第三、第五晶闸管首先触发导通后再断第一、第四、第七开关时可以避免主开关的接点受电弧损害。所述的第二、第三、第五、第六、第八、第九开关作为转接开关,用于改变电容器的连接方式;转接开关在主开关断开的情况下改变工作方式,当主开关及转接开关均处于断开时,三台电容器均处于开路状态可以避免晶闸管由于浪涌电压或雷击误导通而产生的浪涌电流;在主开关闭合后,当第二开关处于闭合状态,而第三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第二电容器连接于A相端与B相端之间;当第二开关处于断开状态而第三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二电容器连接于B相端与零线N之间;当第二、第三开关均处于断开状态时,第二电容器断开连接,当第五开关处于闭合状态而第六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第三电容器连接于B相端与C相端之间,当第五开关处于断开状态而第六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三电容器连接于C相端与零线N之间,当第五、第六开关均处于断开状态时,第三电容器断开连接;当第八开关处于闭合状态而第九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第一电容器连接于C相端与A相端之间,第八开关处于断开状态而第九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电容器连接于A相端与零线N之间,当第八、第九开关均处于断开状态时,第一电容器断开连接。还包括ー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各个开关连接,根据设定方式控制每个开关的开/ムロ 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实施和维护方便。2.本技术具有闻可Φ性,闻稳定性的特点。3.本技术可以实现自动控制,无需人为參与工作。4.本技术补偿准确,各个器件自耗电非常低,整个装置耗电可降低到极小。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图I-图2对本专利技术作进ー步详细说明。调整不平衡无功补偿装置,该装置包括三台电容器;三相电源A相端与第一开关I连接,还与并联的第一单向晶闸管阴极、第二单向晶闸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I与第ニ、第三2、3开关串联连接;所述第一单向晶闸管的阳极与第一电容器10连接,还接至第一、第二开关1、2之间的连线处;还接至第二单向晶闸管与第一放电线圈13之间的连线处;所述第二单向晶闸管的阴极与第一放电线圈13串联连接,并同时与零线N连接;所述第二、第三开2、3之间连线与第二电容器11连接;三相电源B相端与第四开关4连接,还与并联的第三单向晶闸管阴极、第四单向晶闸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四开关4与第五、第六开关5、6串联连接;所述第三单向晶闸管的阳极与第二电容器11连接,还接至第五、第六开关5、6之间的连线处;还接至第四单向晶闸管与第二放电线圈14之间的连线处;所述第四单向晶闸管的阴极与第二放电线圈14串联连接,并同时与零线N连接;所述第五、第六开关5、6之间连线与第三电容器连接;三相电源C相端与第七开关7连接,还与并联的第五单向晶闸管阴极、第六单向晶闸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七开关7与第八、第九开关8、9串联连接;所述·第五单向晶闸管的阳极与第三电容器12连接,还接至第八、第九开关8、9之间的连线处;还接至第六单向晶闸管与第三放电线圈15之间的连线处;所述第六单向晶闸管的阴极与第三放电线圈15串联连接,并同时与零线N连接;所述第八、第九开关8、9之间连线与第三电容器12连接。所述第一单向晶闸管阴极、第二单向晶闸管还可以采用双向晶闸管。所述的与第一、第四、第七开关7为主开关,分别并联的第一、第三、第五晶闸管在其闭合及断开时起作用;即当第一、第三、第五晶闸管首先过零触发导通后再闭合第一、第四、第七开关1、4、7,可以实现第一、第二、第三电容器10、11、12的无涌流投入;当第一、第三、第五晶闸管首先触发导通后再断第一、第四、第七开关1、4、7时可以避免主开关的接点受电弧损害。所述的第二、第三、第五、第六、第八、第九开关2、3、5、6、8、9作为转接开关,用于改变第一、第二、第三电容器10、11、12的连接方式;转接开关在主开关断开的情况下改变工作方式,当主开关及转接开关均处于断开时,三台电容器均处于开路状态可以避免晶闸管由于浪涌电压或雷击误导通而产生的浪涌电流;在主开关闭合后,当第二开关2处于闭台状态,而第三开关3处于断开状态时,第二电容器11连接于A相端与B相端之间;当第二开关2处于断开状态而第三开关3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二电容器11连接于B相端与零线N之间;当第二、第三开2、3均处于断开状态时,第二电容器11断开连接,当第五开关5处于闭合状态而第六开关6处于断开状态时,第三电容器12连接于B相端与C相端之间,当第五开关5处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调整不平衡无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三台电容器;三相电源A相端与第一开关连接,还与并联的第一单向晶闸管阴极、第二单向晶闸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与第二、第三开关串联连接;所述第一单向晶闸管的阳极与第一电容器连接,还接至第一、第二开关之间的连线处;还接至第二单向晶闸管与第一放电线圈之间的连线处;所述第二单向晶闸管的阴极与第一放电线圈串联连接,并同时与零线N连接;所述第二、第三开关之间连线与第二电容器连接;三相电源B相端与第四开关连接,还与并联的第三单向晶闸管阴极、第四单向晶闸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四开关与第五、第六开关串联连接;所述第三单向晶闸管的阳极与第二电容器连接,还接至第五、第六开关之间的连线处;还接至第四单向晶闸管与第二放电线圈之间的连线处;所述第四单向晶闸管的阴极与第二放电线圈串联连接,并同时与零线N连接;所述第五、第六开关之间连线与第三电容器连接;三相电源C相端与第七开关连接,还与并联的第五单向晶闸管阴极、第六单向晶闸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七开关与第八、第九开关串联连接;所述第五单向晶闸管的阳极与第三电容器连接,还接至第八、第九开关之间的连线处;还接至第六单向晶闸管与第三放电线圈之间的连线处;所述第六单向晶闸管的阴极与第三放电线圈串联连接,并同时与零线N连接;所述第八、第九开关之间连线与第三电容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军高明威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华威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