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隋明奎专利>正文

单列式铅包铜板栅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50040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21:35
一种单列式铅包铜板栅蓄电池,它包括壳体、上盖、若干组极板及正、负极接线端子,每组极板由若干个正、负极板构成,正、负极板相间设置,其特殊之处是,首组极板中负极板的极耳用负极汇流铜排连接在一起,上组极板中正极板的极耳与下组极板中负极板的极耳用连通式汇流铜排依次连接在一起,尾组极板中正极板的极耳用正极汇流铜排连接在一起,正、负极接线端子分别安装在正、负极汇流铜排上,在上盖的内侧有与正、负极汇流铜排及连通式汇流铜排相对应的密封槽,正、负极板极耳的上部及正、负极汇流铜排、连通式汇流铜排、以及正、负极接线端子的下部用树脂密封在上盖内侧的密封槽中;优点在是简化了生产工艺,减小了蓄电池内阻,提高了容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ー种蓄电池,特别涉及一种单列式铅包铜板栅蓄电池
技术介绍
目前,铅酸蓄电池在蓄电池的市场份额中仍占有一定的优势,在国民经济的各部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传统的铅酸蓄电池,采用铅锑合金板柵。装配时,需要人エ焊铸铅汇流排,将正、负极板的极耳分别连接在一起,每格的过桥也为铅铸件,并采用铅焊接蓄电池的正、负接线端子,焊接完成后用树脂将蓄电池的壳体与上盖粘接在一起。这种铅酸蓄电池存在的主要问题是,I、焊铸铅汇流排及正、负接线端子的难度较大,需要技术高超的工人,否则会产生空焊,影响蓄电池的质量。2、汇流排体积较大,铅的用量大,一方面消耗了较多的金属,另ー方面也増大了蓄电池的重量。3、焊铸的过程中有铅蒸气排放,既损害 工人的身体健康,也污染环境,同时也会消耗大量的能源。4、铅的导电率相对于铜的导电率低,因此,铅铸的汇流排造成的蓄电池内阻比铜的内阻大,在高倍率放电时,电压降损失可达数百毫伏。为了减小铅酸蓄电池的内阻,提高铅酸蓄电池的比能量,改进铅酸蓄电池的装配生产エ艺,人们一直探索和寻找ー种新的板栅材料及装配结构,以期用最小的质量和最低的价格,得到最大的电导率和最高的导电强度。铅包铜板栅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它是用铜丝或铜网作基体,表面包覆一层铅,以减小板栅电阻,提高输出功率。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研制出了不同形式的铅包铜板栅,如浸镀、喷镀、电镀及鋳造等方式生产的铅包铜板栅,但如何改进铅酸蓄电池的装配エ艺,完善铅包铜板栅蓄电池的装配结构仍然是摆在人们面前的ー个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铅酸蓄电池存在的汇流排铅用量大、焊铸难度大、以及蓄电池内阻大的问题,提供ー种金属材料用量小、生产エ艺简单、蓄电池内阻小的单列式铅包铜板栅蓄电池。本技术包括壳体、上盖、若干组极板及正、负极接线端子,每组极板由若干个正、负极板构成,正、负极板相间设置,其特殊之处是,首组极板中负极板的极耳用负极汇流铜排连接在一起,上组极板中正极板的极耳与下组极板中负极板的极耳用连通式汇流铜排依次连接在一起,尾组极板中正极板的极耳用正极汇流铜排连接在一起,正、负极接线端子分别安装在正、负极汇流铜排上,在上盖的内侧有与正、负极汇流铜排及连通式汇流铜排相对应的密封槽,正、负极板极耳的上部及正、负极汇流铜排、连通式汇流铜排、以及正、负极接线端子的下部用树脂密封在上盖内侧的密封槽中,确保极耳引出线、汇流排及接线端子不与电解液接触,避免铜连接部件被腐蚀。所述的正、负极汇流铜排及连通式汇流铜排的横截面为U形,正、负极板的极耳位于U形截面中,使两者的连接更牢固。在上盖与正、负极接线端子之间还安装有密封圈,在密封圈的内圈中有ー层内膜,以方便铅包铜板栅蓄电池的装配。本技术的优点在于I、汇 流排采用铜质材料,用料省,体积小,既减少了铅的用量,减轻了蓄电池的重量,又减小了蓄电池的内阻,降低了蓄电池使用过程中的温度,提高了容量,并延长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2、用铜质材料作为蓄电池的汇流排,并采用电阻焊的方式与正、负极板的极耳及正、负极接线端子连接在一起,连接可靠,板栅不会断格,用树脂一次性粘接封装,简化了蓄电池的生产エ艺,不用技艺高超的焊接工人,稍加训练的普通工人即能操作,组装、密封一次完成,省时、省エ、省力,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増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3、组装的过程中能源消耗少,也没有铅蒸气排放,避免了环境污染,也确保了工人的身体健康,节量减排。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左视图;图3是图I的A部放大图;图4是图3的B— B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极板与汇流排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C一C剖视图;图8是图6的D— D剖视图;图9是图7的E部放大图;图10是本技术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所示,本技术包括壳体9、上盖8、若干组极板及正极接线端子11、负极接线端子2,所述的壳体9由四个侧壁、一个底板和若干个隔板9a构成,隔板9a的数量不限,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在本实施例中,隔板9a米用5个,5个隔板9a将壳体9分隔成6个同样大小的空间,每个空间放置ー组极板,共有6组极板,每组极板由若干个正极板6、负极板5构成,正极板6和负极板5均为铅包铜板栅,正极板6与负极板5相间设置,且姆组极板中负极板5比正极板6多ー个;在上盖8上有ー个正极接线端子孔Sc、ー个负极接线端子孔8b和6个排气孔8a,排气孔8a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排气的作用,同吋,也用于加注电解液;在上盖8上有4个边框8h,在边框8h上有凹槽8y,壳体9四个侧壁的上沿伸入到上盖8的凹槽8y中,并用树脂13将上盖8与壳体9密封在一起,在上盖8的内侧还有5个隔板8g,隔板8g与壳体9上的隔板9a相对应,在隔板8g上还有凹槽8p,壳体9上的隔板9a伸入到隔板8g的凹槽8p中,并用树脂13粘接在一起,将壳体9的6个安装极板的空间密封并相互隔离开;首组极板中负极板5的极耳用负极汇流铜排4连接在一起,所述的负极汇流铜排4的横截面为U形,负极板5的极耳位于负极汇流铜排4的U形截面中,并用电阻焊的方式焊接,使两者的连接更牢固;上组极板中正极板6的极耳与下组极板中负极板5的极耳用连通式汇流铜排7依次连接在一起,连通式汇流铜排7共有5个,将6组极板中的正、负极板分别连接在一起,所述的连通式汇流铜排7的横截面为U形,正极板6及负极板5的极耳位于连通式汇流铜排7的U形截面中,并用电阻焊的方式焊接,使正极板6及负极板5的极耳与连通式汇流铜排7牢固的连接在一起;尾组极板中正极板6的极耳用正极汇流铜排10连接在一起,所述的正极汇流铜排10的横截面为U形,正极板6的极耳位于正极汇流铜排10的U形截面中,并用电阻焊的方式焊接,使两者的连接更牢固;所述的负极汇流铜排4、正极汇流铜排10及连通式汇流铜排7的横截面形状不限于U形,也可以是圆形、方形或矩形,不影响其使用性能;所述的正极接线端子11安装在正极汇流铜排10上,负极接线端子2安装在正极汇流铜排4上,并焊接在一起,确保连接可靠;正极接线端子11的上端从上盖8的正极接线端子孔Sc中伸出,在正极接线端子11的上端还有ー个铅套3,以避免正极接线端子11被腐蚀;负极接线端子2的上端从上盖8的负极接线端子孔Sb中伸出,在负极接线端子2的上端也有一个铅套3,以避免负极接线端子2被腐蚀;在上盖8的内侧有ー个与正极汇流铜排10相对应的密封槽8f、ー个与负极汇流铜排4相对应的密封槽8d、以及5个与连通式汇流铜排7相对应的密封槽Se,正极板6极耳的上部、正极汇流铜排10、以及正极接线端子11的下部用树脂12密封在上盖8内侧的密封槽8f中,负极板5极耳的上部、负极汇流铜排4、以及负极接线端子2的下部用树脂12密封在上盖8内侧的密封槽8d中,连通式汇流铜排7、以及与连通式汇流铜排7相连接的正极板6、负极板5极耳的上部用树脂12密封在上盖8内侧的密封槽8e中,确保正极板6、负极板5的极耳引出线、正极汇流铜排10、负极汇流铜排4、连通式汇流铜排7、以及正极接线端子11、负极接线端子2不与电解液接触,避免铜连接部件被腐蚀;在上盖8与正、负极接线端子11、2之间还安装有密封圈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列式铅包铜板栅蓄电池,它包括壳体、上盖、若干组极板及正、负极接线端子,每组极板由若干个正、负极板构成,正、负极板相间设置,其特征在于,首组极板中负极板的极耳用负极汇流铜排连接在一起,上组极板中正极板的极耳与下组极板中负极板的极耳用连通式汇流铜排依次连接在一起,尾组极板中正极板的极耳用正极汇流铜排连接在一起,正、负极接线端子分别安装在正、负极汇流铜排上,在上盖的内侧有与正、负极汇流铜排及连通式汇流铜排相对应的密封槽,正、负极板极耳的上部及正、负极汇流铜排、连通式汇流铜排、以及正、负极接线端子的下部用树脂密封在上盖内侧的密封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隋明奎
申请(专利权)人:隋明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