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锡堂专利>正文

大丝孔、大网孔、宽网幅立式金属丝捻网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5002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大丝径、大网孔、宽网幅立式金属丝捻网机,包括有上、下拖板23、23’、上、下齿条24、24’、上、下半齿轮22、27、簧筒25、由电机34、蜗轮2、蜗杆1、凸轮6、主传动轴(30)组成的主变速箱31、搓动立轴12、搓动架13、牵动立轴20、上、下齿轮19、19’,其特点是:蜗杆1轴上装有摩擦离合器33;搓动立轴12与搓动架13、牵动立轴20与上、下齿轮19、19’间采用花键连接;簧筒25采用带观察孔的内装式簧筒。本机结构合理、工作平稳、寿命长。(*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涉及一种金属丝捻网机。是一种捻制大丝径、大网孔、宽网幅金属网的专用设备。金属丝捻网机是捻制金属丝网的专用设备。用金属丝网制作成所需大小的网箱,填满石块后,可用于永久性保护和支持海堤、江河湖泊堤岸的防洪水利设施,或保护和支持沙堤、排水渠、水库、路桥及其它土木工程。该网也可直接用于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隔离栏网及草原、运动埸、园林绿地、动物园、大型建设土地等埸合的防围栏。现有金属丝捻网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由凸轮控制动作的变速箱的传动,利用上、下、左、右拖板,上、下齿条和半齿轮的同步往复搓位及半齿轮的正反旋转捻制六角形金属丝网的。但由于现有产品在机型和关键结构上存在明显的问题,因功率小、机型小、最大捻制丝径仅为φ1.2mm,最大网幅也不超过2000mm,而且工作时常故障,运转不稳定,机件经常损坏,增加了操作人员和机修人员的劳动强度和维修难度,影响了生产效率。其主要问题在于1、电机频繁带负荷起动开机,缺点一是起动负荷过大,影响电机使用寿命;二是直接启动开机对机件冲击太大;三是因运转惯性而停机不便。2、关键部件采用普通键连接结构。在搓动立轴与搓动架的连接、牵动立轴与齿轮的连接均采用的是普通键连接。而该结构承受的是连续不停的往复扭力,普通键和键槽被巨大的扭力克服,上、下搓动架及齿轮与轴的键连接处产生间隙松动,造成上、下拖板和齿条动作紊乱,无法同步工作,机械动作不齐,造成机件(甚至大件)极易损坏。3、拦边装置太复杂、烦琐,拉网辊筒中心位置与上拖板的半齿轮出丝孔口之间的距离太大,开机工作时,因拉力作用,网边产生严重拉缩现象,影响网形、网幅和丝网质量。安装拦边装置克服了该机在捻网时的缩边现象,但如在同台机上同时生产多幅丝网时,必须同时增加多套拦边装置,复杂、烦琐、增加调试难度。4、换簧必须拆装簧筒,费时、费力,影响捻网速度。该捻网机的径丝是经过丝棍,穿过上、下拖板之间的一半哈呋齿轮(即半齿轮)的过丝孔不间断送出的,其纬丝必须事先在绕簧机上绕制成弹簧形状(故称簧),穿上簧筒,再将簧筒装在上、下拖板之间的另一半哈呋齿轮顶尖上,经上拖板的半齿轮出丝孔送出。该机如上所述的送丝特征就决定了它的换簧方式。即在簧丝(纬丝)用完时,就需将簧筒拆下,重新穿簧以后,再将簧筒装上,频繁拆装、费时、费力。综上所述。由于现有捻网机存在上述种种缺陷,因此只能捻制小丝径、小网孔、窄网幅金属丝网。不能满足捻制大丝径、大网孔、宽网幅金属丝网的要求。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丝径、大网孔、宽网幅立式金属丝捻网机。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丝径、大网孔、宽网幅立式金属丝捻网机,由机体、动力传动和收网三部分组成。机体由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上、下拖板座、安装于上、下拖板座中的左、右拖板、含在上、下左拖板中的上、下齿条、安装在左、右拖板上的上、下半齿轮、安装在上拖板座上的拉网棍筒以及与上、下半齿轮连接的簧筒;动力传动部分包括有电机、由蜗杆、蜗轮、凸轮、主传动轴组成的主变速箱、主传动轴上的链轮传动装置和牵轮、链轮传动装置带动的拉网立轴和拉网变速箱,凸轮带动的搓动立轴和牵轮带动的牵动立轴,搓动立轴通过搓动架与机体部分的上、下拖板连接,牵动立轴通过齿轮与上、下齿条连接,其特点是a主变速箱的蜗杆轴上装有一带有控制元件的摩擦离合器;b搓动立轴与搓动架、牵动立轴与齿轮间采用花键连接;c簧筒采用带观察孔的内装簧式簧筒。本技术还可在上拖板座上装一断丝自动停机装置。也可将拉网棍筒与拉网变速箱间采用直接连接。与现有捻网机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在起动变速箱的蜗杆轴上设计采用了摩擦离合器,为大功率电机的选用、正确使用,为捻制大丝径网提供了基础条件。工作中,当断丝、换簧、人为需要暂时停机或开机时,均通过控制元件的动作实现离合,达到停机或开机的目的,从而克服了电机带负荷频繁启停的弊端,而且开机有了缓冲,停机少了惯性,延长了机器的使用寿命。2、搓动立轴与搓动架、牵动立轴与齿轮的连接均采用了花键连接的结构,有效地保证了组合件在频繁的正反旋转情况下承受强大的扭力,保证了上、下拖板、齿条和半齿轮在往复搓动时的搓位正确,动作同步,确保了工作的连贯、稳定,并大大延长了上述机件的使用寿命。3、采用了带观察孔的内装式簧筒结构以后,换簧时不再需要频繁拆装簧筒,只要打开簧筒窗口,装入簧丝,向上穿过簧筒上部的拉丝座孔及半齿轮穿丝孔,关上簧筒窗口,即可继续工作,减轻了操作工换簧的劳动强度,缩短了换簧时间,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率。4、改变了拉网装置的结构型式,采用了拉网棍筒与拉网变速箱直接连接的结构后,加大了拉网力度。设计了上拖板加长型半齿轮,适度降低拉网棍的装配位置,缩短了半齿轮出丝孔口与拉网棍之间的距离,取消了现有产品的拦边装置。在不增加其他任何装置的情况下,可在同一台机上捻制多幅任意幅宽的金属丝网,大大提高了设备的适用性。5、采用了断丝自动停机装置后,可避免出现废网。6、收网装置独立于主机,又与主机同步。既增大了主机动力,又利于卸网,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因此,本技术通过上述改进后,能生产大丝径、大网孔、宽网幅金属丝网,结构合理、工作稳定、耐力耐用、维修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摩擦离合器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自动停机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自动停机装置安装示意图。图5为图1的A-A剖视图。图6为图1的B-B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图。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6所示,大丝径、大网孔、宽网幅立式金属丝捻网机由机体、动力传动和独立收网三部分组成。机体由机架29、安装在机架上的上、下拖板座28、28’、安装于上、下拖板座中的左、右拖板23、23’、含在上、下左拖板23中的上、下齿条24、24’、安装在上、下拖板中的上加长半齿轮21、下半齿轮27、装在上拖板座上的自动停机装置26和拉网棍筒22以及带观察孔的内装簧式簧筒25、机架上的过丝棍32等基本零件组成。动力传动部分由大功率电机34、控制元件35、摩擦离合器23和由蜗杆1、蜗轮2、凸轮架6-1、凸轮6、主传动轴30组成的主变速箱31以及链轮传动装置8、牵轮9等组成。凸轮6带动凸轮架连杆3、搓动把4、搓动立轴12、与搓动立轴12以花键37联接的上、下两个搓动架13、与左、右拖板23、23’连接的可调节搓动连杆18。链轮8带动拉网立轴10,与拉网棍筒22直接连接的拉网变速箱11;牵轮9带动牵盘连杆7、可调节扇齿轮把5,扇齿轮14、中间齿轮15、16、过桥齿轮17、牵动立轴20、与牵动立轴20以花键36联接的上、下两个齿轮19、19’、齿条24、24’。独立收网部分由一套与主机既独立又同步的动力传动部分和卸装方便的收网棍筒组成。上述三部分组成了本技术整机。如图7,该机基本工作原理是由凸轮6控制动作的主变速箱31、主传动轴30的传动,利用上、下、左、右拖板23、23’,上,下齿条24、24’和加长型上半齿轮21、下半齿轮27的同步往复搓位以及加长型上半齿轮21,下半齿轮27的上、下同步正反旋转将经、纬(簧)丝捻制成金属丝网。它的具体工作顺序是先经过丝棍32将经丝穿过同一位置一半的下半齿轮27上半齿轮21,经上半齿轮出丝孔口拉出,打开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丝径、大网孔、宽网幅立式金属丝捻网机,由机体、动力传动和收网三部分组成,机体由机架(29)、安装在机架上的上、下拖板座(28)、(28’)安装于上、下拖板座中的左、右拖板(23)(23’)、含在上、下左拖板(23)中的上、下齿条(24)(24’)、安装在左、右拖板上的上、下半齿轮(21)、(27)、安装在上、下拖板座(28)(28’)上的拉网棍筒(22)及与上、下半齿轮连接的簧筒(25);动力传动部分包括有由电机(34)、蜗杆(1)、蜗轮(2)、凸轮(6)、主传动轴(30)组成的主变速箱(31)、主传动轴上的链轮传动装置(8)和牵轮(9)、链轮传动装置带动的拉网立轴(10)和拉网变速箱(11)、凸轮(6)带动的搓动立轴(12)和牵轮(9)带动的牵动立轴(20),搓动立轴(12)通过搓动架(13)与机体部分的上、下拖板(23)、(23’)连接,牵动立轴(20)通过上、下齿轮(19)(19’)与上、下齿条(24)(24’)连接,其特征在于a:主变速箱的蜗杆(1)轴上装有一带有控制元件(35)的摩擦离合器(33);b:搓动立轴(12)与搓动架(13)、牵动立轴(20)与齿轮(19)(19’)间采用花键连接;c:簧筒(25)采用带观察孔的内装簧式簧筒。...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大丝径、大网孔、宽网幅立式金属丝捻网机,由机体、动力传动和收网三部分组成,机体由机架(29)、安装在机架上的上、下拖板座(28)、(28’)安装于上、下拖板座中的左、右拖板(23)(23’)、含在上、下左拖板(23)中的上、下齿条(24)(24’)、安装在左、右拖板上的上、下半齿轮(21)、(27)、安装在上、下拖板座(28)(28’)上的拉网棍筒(22)及与上、下半齿轮连接的簧筒(25);动力传动部分包括有由电机(34)、蜗杆(1)、蜗轮(2)、凸轮(6)、主传动轴(30)组成的主变速箱(31)、主传动轴上的链轮传动装置(8)和牵轮(9)、链轮传动装置带动的拉网立轴(10)和拉网变速箱(11)、凸轮(6)带动的搓动立轴(12)和牵轮(9)带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锡堂
申请(专利权)人:张锡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