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浮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7747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浮子的改进发明专利技术,该种高压浮子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磁钢,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浮子还包括有毛细管,所述毛细管安装在壳体上,且所述毛细管的一端插入壳体内,毛细管的另一端置于壳体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壳体插入一毛细管,通过毛细管使壳体内外的压力得到平衡,避免壳体因受压过度而受损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ー种浮子的改进专利技术,特别涉及的是ー种浮子液位计的高压浮子
技术介绍
浮子液位计是ー种常用的液位测量仪,被广泛用在电力、石化、化工、冶金等エ业流程中。浮子液位计的液位计测量管是ー个高压容器,浮子则一直处于该測量管内的液面上,随着液位的升高,測量管内的压カ就越大,浮子承受不住高压就会被压破、损毁,因此现有的浮子难以在高压状态下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耐高压的浮子。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该种高压浮子,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磁钢,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浮子还包括有毛细管,所述毛细管安装在壳体上,且所述毛细管的一端插入壳体内,毛细管的另一端置于壳体外。本技术在壳体插入一毛细管,通过毛细管使壳体内外的压カ得到平衡,即当液位上升,測量管内的压カ增加,壳体受压加大,毛细管便将壳体内的空气排出,使壳体内、外压カ持平;反之,液位下降,测量管内空气进入到壳体内,如此便实现壳体内、外的压カ平衡,避免壳体因受压过度而受损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压测量难的问题,从而扩大了液位测量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歩描述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关细节。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參照附图,该种高压浮子,包括有壳体I和毛细管3,所述壳体I内设有磁钢2,所述毛细管3安装在壳体I上,且所述毛细管3的一端插入壳体I内,毛细管3的另一端置于壳体I外。本技术悬浮于液位计的測量管内,当測量管内的液位上升,測量管内的气压増大,因而对浮子壳体I的压カ加大,壳体I受压使得壳体内的气压増大,便通过毛细管3将壳体内的气体排出,从而避免壳体I内压强过大而变形、破损;当测量管内的液位下降时,壳体I受压变小,测量管内的气压大于壳体内的气压,便通过毛细管3将测量管内的气体进入壳体内,如此使得壳体内外的气压平衡,因而即使是在高压状态下工作,本技术也不会受损,从而加大了液位测量的高大,扩大了测量的范围,给测量工作带来了突破。权利要求1. 一种高压浮子,包括有壳体(1),所述壳体(I)内设有磁钢(2),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浮子还包括有毛细管(3),所述毛细管(3)安装在壳体(I)上,且所述毛细管的一端插入壳体内,毛细管的另一端置于壳体外。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浮子的改进专利技术,该种高压浮子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磁钢,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浮子还包括有毛细管,所述毛细管安装在壳体上,且所述毛细管的一端插入壳体内,毛细管的另一端置于壳体外。本技术在壳体插入一毛细管,通过毛细管使壳体内外的压力得到平衡,避免壳体因受压过度而受损的。文档编号G01F23/76GK202631062SQ20122032649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7日专利技术者王智文, 章晓军, 叶信华 申请人:温州海米特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压浮子,包括有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磁钢(2),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浮子还包括有毛细管(3),所述毛细管(3)安装在壳体(1)上,且所述毛细管的一端插入壳体内,毛细管的另一端置于壳体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智文章晓军叶信华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海米特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