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方便实现自动注水的平衡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7734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方便实现自动注水的平衡容器,包括差压变送器通过第一管道连接着平衡容器内的负压侧取样管,在第一管道上安装着第一阀门,在其支管上安装着第二阀门,差压变送器连接的第二管道伸入平衡容器内,并且通过三通接头的一个接口连接着正压侧取样管,在第二管道上安装着第三阀门,在其支管上安装着第四阀门,三通接头的另一个接口连接着下连接管,下连接管连接着汽包,平衡容器通过上连接管连接着汽包,在下连接管上安装着第五阀门,在上连接管上安装着第六阀门,在位于平衡容器一侧的上、下连接管上设置着连通管,将上、下连接管连通,在连通管上安装着第七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利用汽包内部压力对负压侧管路自动注水,注水速度快,无安全隐患,液位测量恢复正常时间短,对生产影响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锅炉汽包液位測量装置结构的改进,特别是ー种可方便实现自动注水的平衡容器
技术介绍
在干熄焦余热锅炉发电生产エ艺中,汽包液位是ー个非常关键的控制參数,汽包液位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采用差压变送器加蒸汽补偿式双室平衡容器测量汽包液位是市场上比较成熟的技术,也是用的最多的技木。平衡容器通过两路管子和汽包相连,保证负压侧管路内充满水是测量准确的至关重要前提。在实际使用中出现以下现象①检测设备检修,如更换截止阀、 处理管路漏点等②负压侧管路内存有气泡或沉积物等,需要把负压侧管路内水排掉,重新注水。原有注水方法是检修完毕后等待平衡容器内负压侧管路自然冷凝积水或打开平衡容器往负压侧管路内人工注水。这两种方法不仅注水速度慢,且注水流程安全隐患大(存在关掉漏汽的可能性,会有蒸汽冒出,存在烫伤的安全隐患),造成液位測量恢复正常时间长,对生产影响十分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可方便实现自动注水的平衡容器,能够利用汽包内部压カ对负压侧管路自动注水,注水速度快,无安全隐患,液位測量恢复正常时间短,对生产影响小。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ー种可方便实现自动注水的平衡容器,包括差压变送器上部的接ロ通过第一管道连接着位于平衡容器内的负压侧取样管,在第一管道上安装着第一阀门,在第一管道的支管上安装着第二阀门,差压变送器下部的接ロ连接的第ニ管道伸入平衡容器内,并且通过三通接头的ー个接ロ连接着正压侧取样管,在第二管道上安装着第三阀门,在第二管道的支管上安装着第四阀门,三通接头的另ー个接ロ连接着位于平衡容器外的下连接管,下连接管连接着汽包下部的接ロ,平衡容器上部的接ロ通过上连接管连接着汽包上部的接ロ,在下连接管上安装着第五阀门,在上连接管上安装着第六阀门,在位于平衡容器ー侧的上、下连接管上设置着连通管,将上、下连接管连通,在连通管上安装着第七阀门。本技术利用汽包内部压カ建立排水路径,实现利用汽包压力给负压侧管路注满水的目的。当负压侧管路排空后需重新注水时,注水的操作过程如下首先关闭全部阀门,然后开第二阀门I一2圈,完全打开第七阀门,直到第二阀门有水流出为止,而且持续15—20秒钟,关闭第二阀门和第七阀门,完成利用汽包内部压カ对负压侧管路自动注水。本技术利用汽包内部压カ对负压侧管路自动注水,注水速度快,无安全隐患,液位测量恢复正常时间短,对生产影响小。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ー步的描述,图I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ー种可方便实现自动注水的平衡容器,如图I所示,包括差压变送器I上部的接ロ通过第一管道连接着位于平衡容器6内的负压侧取样管7,在第一管道上安装着第一阀门2,在第一管道的支管上安装着第二阀门4,差压变送器I下部的接ロ连接的第二管道伸入平衡容器6内,并且通过三通接头的ー个接ロ连接着正压侧取样管8,在第二管道上安装着第三阀门3,在第二管道的支管上安装着第四阀门5,三通接头的另ー个接ロ连接着位于平衡容器6外的下连接管14,下连接管14连接着汽包10下部的接ロ,平衡容器6上部的接ロ通过上连接管9连接着汽包10上部的接ロ,在下连接管14上安装着第五阀门15,在上连 接管9上安装着第六阀门11,在位于平衡容器6 —侧的上、下连接管9、14上设置着连通管13,将上、下连接管9、14连通,在连通管13上安装着第七阀门12。权利要求1.ー种可方便实现自动注水的平衡容器,包括差压变送器(I)上部的接ロ通过第一管道连接着位于平衡容器(6)内的负压侧取样管(7),在第一管道上安装着第一阀门(2),在第一管道的支管上安装着第二阀门(4),差压变送器(I)下部的接ロ连接的第二管道伸入平衡容器(6)内,并且通过三通接头的ー个接ロ连接着正压侧取样管(8),在第二管道上安装着第三阀门(3),在第二管道的支管上安装着第四阀门(5),三通接头的另ー个接ロ连接着位于平衡容器(6)外的下连接管(14),下连接管(14)连接着汽包(10)下部的接ロ,平衡容器(6)上部的接ロ通过上连接管(9)连接着汽包(10)上部的接ロ,在下连接管(14)上安装着第五阀门(15),在上连接管(9)上安装着第六阀门(11),其特征是在位于平衡容器(6)—侧的上、下连接管(9、14)上设置着连通管(13),将上、下连接管(9、14)连通,在连通管(13)上安装着第七阀门(12)。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方便实现自动注水的平衡容器,包括差压变送器通过第一管道连接着平衡容器内的负压侧取样管,在第一管道上安装着第一阀门,在其支管上安装着第二阀门,差压变送器连接的第二管道伸入平衡容器内,并且通过三通接头的一个接口连接着正压侧取样管,在第二管道上安装着第三阀门,在其支管上安装着第四阀门,三通接头的另一个接口连接着下连接管,下连接管连接着汽包,平衡容器通过上连接管连接着汽包,在下连接管上安装着第五阀门,在上连接管上安装着第六阀门,在位于平衡容器一侧的上、下连接管上设置着连通管,将上、下连接管连通,在连通管上安装着第七阀门。本技术能够利用汽包内部压力对负压侧管路自动注水,注水速度快,无安全隐患,液位测量恢复正常时间短,对生产影响小。文档编号G01F23/02GK202631048SQ20122015978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6日专利技术者宋纯东, 王金诚, 占国保, 郭宏 申请人: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方便实现自动注水的平衡容器,包括差压变送器(1)上部的接口通过第一管道连接着位于平衡容器(6)内的负压侧取样管(7),在第一管道上安装着第一阀门(2),在第一管道的支管上安装着第二阀门(4),差压变送器(1)下部的接口连接的第二管道伸入平衡容器(6)内,并且通过三通接头的一个接口连接着正压侧取样管(8),在第二管道上安装着第三阀门(3),在第二管道的支管上安装着第四阀门(5),三通接头的另一个接口连接着位于平衡容器(6)外的下连接管(14),下连接管(14)连接着汽包(10)下部的接口,平衡容器(6)上部的接口通过上连接管(9)连接着汽包(10)上部的接口,在下连接管(14)上安装着第五阀门(15),在上连接管(9)上安装着第六阀门(11),其特征是:在位于平衡容器(6)一侧的上、下连接管(9、14)上设置着连通管(13),将上、下连接管(9、14)连通,在连通管(13)上安装着第七阀门(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纯东王金诚占国保郭宏
申请(专利权)人: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