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隐框玻璃幕墙玻璃现场检测装置,包括主分配梁、次分配梁、压支座、拉支座、吸附器、调节螺杆、千斤顶、传感器、位移仪、应变仪和数码照相机,所述主分配梁的两端下部连接有两个压支座,所述次分配梁的两端设有螺母,该螺母连接有调节螺杆,调节螺杆的下端连接有拉支座,拉支座下端连接有吸附器,所述千斤顶搁置在主分配梁中间位置上面,所述传感器设置在千斤顶上面并与所述次分配梁通过螺母扭紧接触,所述位移仪安装在试验玻璃上,所述传感器和位移仪通过导线与应变仪连接,所述现场检测装置还配有数码照相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可以用于既有隐框玻璃幕墙结构安全性鉴定,又可以用于在建隐框玻璃幕墙施工质量检验。(*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玻璃幕墙质量的检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隐框玻璃幕墙玻璃现场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城市化的日益发展,城市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犹如雨后春笋。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新兴的富有现代美感、施工周期短和自重轻等诸多优点的玻璃幕墙外围护结构大量被使用在城市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物上。伴随着玻璃幕墙在工程建设中的使用,我国工程界对玻璃幕墙设计、施工、检验和管理知识储备不够显现出来,一些地区已发生因玻璃幕墙设计、施工或维护不当造成的人生伤亡安全质量事故。玻璃.墙按类型划分王要为隐框玻.墙、半隐框.墙、明框.墙和点支式.墙。隐框玻璃幕墙是建筑幕墙使用初期中用量最多的幕墙,隐框玻璃幕墙的硅酮结构密封胶和密封胶质量良莠不齐,在使用硅酮结构密封胶和密封胶之前仅做实验室试验,而涉及现场的施工按装质量隐框玻璃幕墙实际的硅酮结构密封胶粘结性和密封胶的密封性没有现场检测,隐框玻璃幕墙玻璃现场检测的方法和装置至今未有,所以已使用十年以上的隐框玻璃幕墙普遍存在幕墙渗漏,玻璃开裂,密封胶和硅酮结构密封胶开裂老化,构件节点锈蚀损坏等安全隐患现象;在使用中已发生的人生伤亡安全质量事故主要是隐框玻璃幕墙。为加强有建筑幕墙的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城市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定期开展建筑幕墙安全性鉴定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隐框玻璃幕墙玻璃现场检测装置,该装置既可以用于既有隐框玻璃幕墙结构安全性鉴定,又可以用于在建隐框玻璃幕墙施工质量检验。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隐框玻璃幕墙玻璃现场检测装置,包括主分配梁、次分配梁、压支座、拉支座、吸附器、调节螺杆、千斤顶、传感器、位移仪、应变仪和数码照相机,所述主分配梁的两端下部连接有两个压支座,所述次分配梁的两端设有螺母,该螺母连接有调节螺杆,调节螺杆的下端连接有拉支座,拉支座下端连接有吸附器,所述千斤顶搁置在主分配梁中间位置上面,所述传感器设置在千斤顶上面并与所述次分配梁通过螺母扭紧接触,所述位移仪安装在试验玻璃上,所述传感器和位移仪通过导线与应变仪连接,所述现场检测装置还配有数码照相机。本技术装置千斤顶施加等效风荷载,传感器和应变仪显示等效风荷载力值,位移仪和应变仪记录等效风荷载下玻璃变形量,数码照相机采集玻璃硅酮结构密封胶和玻璃密封胶在等效风荷载下变形形态。一种使用上述装置的隐框玻璃幕墙玻璃现场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骤隐框玻璃幕墙现场选一块试验玻璃,主分配梁横跨试验玻璃搭设压支座;第二步骤通过吸附器吸附拉支座在试验玻璃长边跨度的三分之一点处,在主分配梁上安装千斤顶和传感器;第三步骤构建次分配梁及拉支座、传感器及千斤顶、主分配梁及压支座组成的试验反力装置;第四步骤在试验玻璃短边跨度上安装位移仪,将位移仪、传感器与应变仪连接;第五步骤通过次分配梁和拉支座传递千斤顶的分级等效风荷载拉力施加在试验玻璃上,通过主分配梁和压支座传递压反力到邻近玻璃;传感器和应变仪显示分级等效风荷载力值,位移仪和应变仪记录分级等效风荷载下玻璃变形量,数码照相机采集玻璃硅酮结构密封胶和玻璃密封胶在分级等效风荷载下变形形态;第六步骤在千斤顶施加在试验玻璃上等效风荷载达到设计值时,位移仪和应变仪记录玻璃最大变形量,对玻璃密封胶与玻璃粘结面淋水,数码照相机采集玻璃硅酮结构密封胶和玻璃密封胶变形形态,对照国家隐框玻璃幕墙设计规范,评定玻璃硅酮结构密封 胶粘结性、玻璃密封胶密封性和玻璃变形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得出隐框玻璃幕墙玻璃现场检测结论。作为优选,所述主分配梁采用夹具压支座与连接。作为优选,所述位移仪的数量为三个。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隐框玻璃幕墙玻璃现场检测装置,不仅能现场模拟隐框玻璃幕墙玻璃承受设计风荷载,而且能记录玻璃的受力力学形态和参数,可以现场检验等效风荷载条件下玻璃硅酮结构密封胶粘结性、玻璃密封胶密封性和玻璃变形量是否满足国家规范要求,得出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的隐框玻璃幕墙玻璃现场检测结论,主要用于既有隐框玻璃幕墙结构安全性鉴定,也可以用于在建隐框玻璃幕墙施工质量检验。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璃幕墙玻璃现场检测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图2为图I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I和2所示一种隐框玻璃幕墙玻璃现场检测装置,包括主分配梁12、次分配梁13、压支座9、拉支座10、吸附器11、调节螺杆16、千斤顶14、传感器15、第一位移仪6、第二位移仪7、第三位移仪8、应变仪17和数码照相机18,所述主分配梁12的两端下部采用夹具连接有两个压支座9,所述次分配梁13的两端设有螺母,该螺母连接有调节螺杆16,调节螺杆16的下端连接有拉支座10,拉支座10下端连接有吸附器11,所述千斤顶14搁置在主分配梁12中间位置上面,所述传感器15设置在千斤顶14上面并与所述次分配梁13通过螺母扭紧接触,所述第一位移仪6、第二位移仪7、第三位移仪8安装在试验玻璃5上,所述传感器15和第一位移仪6、第二位移仪7、第三位移仪8通过导线与应变仪17连接,所述现场检测装置还配有数码照相机18。一种使用上述装置的隐框玻璃幕墙玻璃现场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骤隐框玻璃幕墙现场选一块试验玻璃5,主分配梁12横跨试验玻璃5搭设压支座9 ;第二步骤通过吸附器11吸附拉支座10在试验玻璃5长边跨度的三分之一点处,在主分配梁12上安装千斤顶14和传感器15 ;第三步骤构建次分配梁13及拉支座10、传感器15及千斤顶14、主分配梁12及压支座9组成的试验反力装置;第四步骤在试验玻璃5短边跨度上安装第一位移仪6、第二位移仪7、第三位移仪8,将第一位移仪6、第二位移仪7、第三位移仪8、传感器15与应变仪17连接;第五步骤通过次分配梁13和拉支座10传递千斤顶14的分级等效风荷载拉力施加在试验玻璃5上,通过主分配梁12和压支座9传递压反力到邻近玻璃,等效风荷载设计 值等于阵风系数乘以风荷载体型系数乘以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乘以基本风压乘以设计荷载系数(1.4)乘以试验玻璃面积,等效风荷载设计值根据大小分四 六级分级等效风荷载加载,等效风荷载设计值分级加载间隔时间1(Γ15分钟,传感器15和应变仪17显示分级等效风荷载力值,第一位移仪6、第二位移仪7、第三位移仪8和应变仪17记录分级等效风荷载下玻璃变形量,数码照相机18采集玻璃硅酮结构密封胶2和玻璃密封胶3在分级等效风荷载下变形形态;第六步骤在千斤顶14施加在试验玻璃5上等效风荷载达到设计值时,持等效风荷载时间30分钟以上,第一位移仪6、第二位移仪7、第三位移仪8和应变仪17记录玻璃最大变形量,对玻璃密封胶与玻璃粘结面淋水30分钟,数码照相机18采集玻璃硅酮结构密封胶2和玻璃密封胶3变形形态,对照国家隐框玻璃幕墙技术规范,隐框玻璃幕墙技术规范风荷载设计值作用下玻璃最大变形量(挠度)为允许玻璃短边跨度的六十分之一,隐框玻璃幕墙技术规范风荷载设计值作用下玻璃硅酮结构密封胶2允许变形形态是硅酮结构密封胶与铝型材粘结面无开裂现象,隐框玻璃幕墙技术规范风荷载设计值作用下玻璃密封胶3允许变形形态是玻璃密封胶与玻璃粘结面无开裂、渗漏现象。评定玻璃硅酮结构密封胶2粘结性、玻璃密封胶3密封性和玻璃变形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得出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隐框玻璃幕墙玻璃现场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分配梁、次分配梁、压支座、拉支座、吸附器、调节螺杆、千斤顶、传感器、位移仪、应变仪和数码照相机,所述主分配梁的两端下部连接有两个压支座,所述次分配梁的两端设有螺母,该螺母连接有调节螺杆,调节螺杆的下端连接有拉支座,拉支座下端连接有吸附器,所述千斤顶搁置在主分配梁中间位置上面,所述传感器设置在千斤顶上面并与所述次分配梁通过螺母扭紧接触,所述位移仪安装在试验玻璃上,所述传感器和位移仪通过导线与应变仪连接,所述现场检测装置还配有数码照相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放,周家明,陈锡武,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大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