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卫良专利>正文

一种空冷塔环境风管理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147416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14:58
一种空冷塔环境风管理利用系统,涉及对火力发电厂空冷机组空冷塔周围环境侧风进行管理利用的系统。该装置由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导流板隔膜、连通的收风管或风箱、逆止风门和布风管道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第二导流板将空冷塔吸风口分为两个区域。内区由于受到第二导流板的围护,可以配合空冷塔进风口建立稳定的进风流场。外区的来风被导流带导流后通过设计在收风管或风箱的逆止风门引入收风管或风箱。背风或侧风面逆止风门关闭。收风管或风箱中的风被用作动力气流通过布风管道吹向空冷塔内的换热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火力发电领域,特别涉及对空冷机组空冷塔周围环境侧风进行管理利用的系统。
技术介绍
空冷塔是火力发电厂间接空冷机组或塔式直冷机组的关键设备,是建立汽轮机真空,并将冷端热源带走的必要条件。然而由于环境侧风的存在,以及其方向和风速的不可控性,对机组的经济、安全、稳定运行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环境侧风主要会引起塔内漩涡、扰乱空冷塔吸风口流场,导致空冷塔通风量下降、通风流场紊乱、换热效果差等问题。国内外目前主要采取增加十字墙、在外围增设导流墙、 翼型墙等办法来减少环境风的影响。目前的技术大都停留在减弱环境侧风对空冷岛换热影响的层面上,对环境风的利用效果不太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从根本上克服环境侧风对空冷塔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将环境侧风转化为可完全控制和有效利用的冷源,本专利技术将换热设备外围分成内、外两个区域。内区对环境风的敏感度较小,可以配合空冷塔吸风口建立稳定冷风源。外区利用峡谷效应和逆止风门,将侧风主动引入收风管或风箱,并通过整流和布风系统,对收入的环境风进行有效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种空冷塔环境风管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导流板、导流板隔膜、连通的收风管或风箱、逆止风门和布风管道组成。导流板由沿地面方向的第一导流板或地面和与地面形成一定扩张角的第二导流板组成,第二导流板是曲面板或平面板形成,通过第二导流板将空冷塔进风口分为两个区域,第二导流板与空冷塔进风口之间的区域称为内区,第二导流板与第一导流板或地面之间的区域称为外区。根据需要在第二导流板的外侧和第一导流板之间利用中间隔板膜分隔成多个导流带,导流板隔膜垂直安装或焊接于第二导流板的外侧,收风管或风箱布置在空冷塔下方,逆止风门安装在收风管或风箱上,导流带将这个方向的来风通过设计在收风管或风箱外侧的逆止风门引入收风管或风箱。布风管道与收风管或风箱连接。不同方向的收风管或风箱相互联通,将汇集后的环境风通过布风管道由空冷塔内部吹空冷换热器。布风管道的流量分布可根据不同机组流场需要进行优化设计,或设计成可调节的。本专利技术的创新点在于I.第二导流板可以起到挡风墙的作用,将环境侧风隔离开,以建立受环境风影响很小的内区作为空冷塔的稳定进风口。2.第二导流板与第一导流板或地面在圆周方向上建立外区,外区根据需要被分隔成小的导流带,利用峡谷效应将迎风面的风全部通过导流带收集起来,并通过根部与收风管或风箱连接的逆止风门弓I入收风管或风箱作为动力风。3.收风管或风箱在每个方向上都设计逆止风门,保证在背风面收风管或风箱中的风不会泄漏掉。4.汇集后的环境风通过收风管或风箱整流后,通过布风管道按设计方向从空冷塔内吹向换热器区。5.通过本装置可以实现空冷塔进风均匀,消除气流死区,并可以降低气流阻力,提高冷却效率,降低机组背压。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实例示意图。其中I.为第一导流板或地面,2.第二导流板,3.导流板隔膜,4.收风管或风箱,5.逆止风门,6.布风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具体结构及实施作进一步的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实施实例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利用第二导流板将空冷塔进风区域分隔为内区和外区两个区域。内区由于受到第二导流板的围护,基本不受外界环境风影响,可以配合空冷塔吸风口建立稳定的进风流场。当外区某一弧段成为迎风面时,来风将被导流板引导顺着导流板外侧和导流板隔膜,被第二导流板和第一导流板或地面之间的渐缩型流道形成的峡谷效应加速,吹向地面处的逆止风门。由于外界风压大于收风管或风箱内的压力,逆止风门打开,收风管或风箱开始收集环境风。当外区某弧段成为背风面或侧风面时,由于收风管或风箱内的气压不小于外区的气压,逆止风门关闭,收风管或风箱内的空气不会外泄。收风管或风箱收集了环境侧风后形成一定的风压,通过布风管道向上吹向空冷塔内的换热器区。则可实现将无论哪个方向的来风都转化为向上吹向换热器的动力风。权利要求1. 一种空冷塔环境风管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导流板、导流板隔膜、连通的收风管或风箱、逆止风门和布风管道组成,导流板由沿地面方向的第一导流板或地面和与地面形成一定扩张角的第二导流板组成,导流板隔膜垂直安装或焊接于第二导流板的外侦牝收风管或风箱布置在空冷塔下方,逆止风门安装在收风管或风箱上,布风管道与收风管或风箱连接。专利摘要一种空冷塔环境风管理利用系统,涉及对火力发电厂空冷机组空冷塔周围环境侧风进行管理利用的系统。该装置由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导流板隔膜、连通的收风管或风箱、逆止风门和布风管道组成。本技术利用第二导流板将空冷塔吸风口分为两个区域。内区由于受到第二导流板的围护,可以配合空冷塔进风口建立稳定的进风流场。外区的来风被导流带导流后通过设计在收风管或风箱的逆止风门引入收风管或风箱。背风或侧风面逆止风门关闭。收风管或风箱中的风被用作动力气流通过布风管道吹向空冷塔内的换热器。文档编号F28B9/00GK202630721SQ20112047010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3日专利技术者不公告专利技术人 申请人:王卫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冷塔环境风管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导流板、导流板隔膜、连通的收风管或风箱、逆止风门和布风管道组成,导流板由沿地面方向的第一导流板或地面和与地面形成一定扩张角的第二导流板组成,导流板隔膜垂直安装或焊接于第二导流板的外侧,收风管或风箱布置在空冷塔下方,逆止风门安装在收风管或风箱上,布风管道与收风管或风箱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王卫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