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水装置及具有其的除湿机,其中,排水装置包括:接水盘,具有第一排水凹槽和与第一排水凹槽连通的第二排水凹槽;第一排水接头,内部具有与第一排水凹槽连通的第一排水通道;第二排水接头,内部具有第二排水通道;第一水箱,内部与第一排水凹槽之间通过第一排水通道连通;第二水箱,其内部与第二排水凹槽连通;水泵,其进水口与第二水箱的内部连通,水泵的出水口与第二排水接头连接并与第二排水通道连通;密封件,可选择地封堵第一排水通道;外接排水管,与第一排水通道连通,或者当密封件封堵第一排水通道时外接排水管与第二排水通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排水装置具有三种排水方式,并且从手动排水变自动排水转换时操作简单。(*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而言,涉及ー种排水装置及具有其的除湿机。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家电产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消费者对家电类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人性化要求越来越強烈,产品人性化程度往往成为消费者选用产品的主要因素。现有技术中的除湿机,使用过程中冷凝水先汇集到水箱中,当水箱水位达到保护容量后,要通过人工方法将水箱中的水排出之后机器才能继续运行。排水过程复杂,并消耗一定的体力和时间,极为不便。而具有自动排水功能的除湿机结构复杂,另外,在实现手动排水变自动排水转换时所需的操作复杂,给使用者带来不便。迫切需要新的技术技术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g在提供ー种实现手动排水变自动排水转换时操作简单的排水装置及具有其的除湿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ー个方面,提供了ー种排水装置,包括接水盘,接水盘具有第一排水凹槽和与第一排水凹槽连通的第二排水凹槽,第二排水凹槽的槽底位置高于第一排水凹槽的槽底位置;第一排水接头,连接在第一排水凹槽上,第一排水接头的内部具有与第一排水凹槽连通的第一排水通道;第二排水接头,第二排水接头的内部具有第二排水通道;第一水箱,位于接水盘下方,第一水箱内部与第一排水凹槽之间通过第一排水通道连通;第二水箱,其内部与第二排水凹槽连通;水泵,其进水口与第二水箱的内部连通,水泵的出水ロ与第二排水接头连接并与第二排水通道连通;密封件,可选择地封堵第一排水通道;外接排水管,与第一排水通道连通,或者当密封件封堵第一排水通道时外接排水管与第二排水通道连通。进ー步地,第一排水接头和第二排水接头组成复合排水接头,第二排水接头设置在第一排水接头的内部,第一排水接头和第二排水接头之间的夹层空间形成第一排水通道。进ー步地,第一排水接头的外壁上具有连接螺纹,第一排水接头内部具有支撑第ニ排水接头的支撑架。进ー步地,第二排水接头包括内管本体和与内管本体连接的连接件,第二排水接头通过连接件螺接在第一排水凹槽内。进ー步地,复合排水接头连接在第一排水凹槽的第一端,第二排水凹槽位于第一排水凹槽的第二端。进ー步地,水泵的出水口和第二排水接头之间连接有水泵排水管。进ー步地,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有水泵进水管,水泵进水管的进水端位于第二水箱的底部并连接有过滤件。进ー步地,第一水箱内设有第一浮子装置;第二水箱内设有第二浮子装置。进ー步地,外接排水管包括第一外接排水管和第二外接排水管,第一外接排水管与第一排水通道连通,第二外接排水管与第二排水通道连通,第二外接排水管内具有限位密封件的限位部。进ー步地,第一水箱的靠近其底部的侧壁上设置有缺ロ及与缺ロ相配合的封堵塞。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ー种除湿机,包括排水装置,排水装置为上述的排水装置。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使得排水装置可以实现以及切換以下三种排水方式(I)在不连接外接排水管时可以将冷凝水通过第一排水凹槽和第一排水通道排到第一水箱内再通过手动式排水;(2)可以通过在第一排水接头处连接与第一排水通道连通的外接排水管实现向低于排水装置的位置排水,与第(I)的排水方式相似,即通过第一排水凹槽和第一排水通道将冷凝水排至外接排水管内再排出;(3)可以利用密封件封堵第一排水通道,并通过在第二排水接头处连接与仅与第ニ排水通道连通的外接排水管实现向高于排水装置的位置排水,上述排水方式为自动排水方式,通过密封件封堵第一排水通道使得第一排水凹槽内的冷凝水积聚通过第二排水凹槽流入第二水箱,再通过水泵从第二水箱中将水抽出并使冷凝水通过第二排水通道排至外接排水管内再排出。本技术的排水装置的两个水箱(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可以相互独立的エ作,并且从第(I)排水方式切換至第(2)或第(3)排水方式只需在第一排水接头处连接外接排水管,或者利用密封件封堵第一排水通道并在第二排水接头处连接排水管即可,切換简单,极大地提高了用户体验。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ー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排水装置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I示出了排水装置的第一种排水方式;图2示出了图I的排水装置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I的排水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图中示出了排水装置的排水接头装配前的状态;图4示出了图I的排水装置的第二种排水方式示意图;以及图5示出了图I的排水装置的第三种排水方式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參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结合參见图I至图5,本实施例的排水装置包括接水盘10、第一排水接头21、第一水箱30。其中,接水盘10具有第一排水凹槽11和与第一排水凹槽11连通的第二排水凹槽12,第二排水凹槽12的槽底位置高于第一排水凹槽11的槽底位置;第一排水接头21连接在接水盘10上,第一排水接头21的内部具有与第一排水凹槽11连通的第一排水通道;第一水箱30,位于接水盘10下方,第一水箱30内部与第一排水凹槽11之间通过第一排水通道连通。上述结构使得排水装置可以通过如图I示出的第一种排水方式进行排水。具体地,接水盘10内积聚的冷凝水先进入第一排水凹槽11内,冷凝水通过第一排水接头21内部的第一排水通道进入第一水箱30内,当第一水箱30内的水达到一定高度时需要通过手·动排水方式将冷凝水排出。优选地,第一水箱30内设有第一浮子装置(图中未示出)。第一浮子装置包括浮子和保护开关,当水位达到设定高度后,浮子驱动保护开关进行保护,控制排水装置停机,并发出报警以提醒用户进行手动排水操作。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一外接排水管61,该第一外接排水管61与第一排水通道连通。本实施例的排水装置可以通过如图4示出的第二种排水方式进行排水。具体地,将第一外接排水管61的一端接到第一排水接头21上,另一端引向排水处,冷凝水通过第一排水通道进入第一外接排水管61内再流出,从而可以实现自然的向比排水装置低的位置(如下水道等地方)排水。上述过程中无需消耗任何额外的电力。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二排水接头22、第二水箱40、水泵50、密封件和第二外接排水管62。其中,第二排水接头22内部具有第二排水通道,第二排水接头22优选连接在接水盘10上;第二水箱40的内部与第二排水凹槽12连通;水泵50的进水口与第二水箱40的内部连通,水泵50的出水ロ与第二排水接头22连接并与第二排水通道连通;密封件可选择地封堵排水通道;第二外接排水管62当密封件封堵第一排水通道时与第二排水通道连通。本实施例的排水装置可以通过如图5示出的第三种排水方式进行排水。具体地,将第二外接排水管62的一端接到第二排水接头22上,另一端引到比排水装置高的排水处,再用密封件封堵第一排水通道。随着冷凝水的产生,由于第一排水通道被封堵,第一排水凹槽11内的冷凝水无法通过第一排水通道流入第一水箱30内,冷凝水在第一排水凹槽11内积聚至一定高度后可以通过第二排水凹槽12 (如图2所示)流至第二水箱40内。当第二水箱40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后,水泵50运行,冷凝水通过水泵50抽水后进入第二排水接头22的第二排水通道,进而再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水盘(10),所述接水盘(10)具有第一排水凹槽(11)和与所述第一排水凹槽(11)连通的第二排水凹槽(12),所述第二排水凹槽(12)的槽底位置高于所述第一排水凹槽(11)的槽底位置;第一排水接头(21),连接在所述第一排水凹槽(11)上,所述第一排水接头(21)的内部具有与所述第一排水凹槽(11)连通的第一排水通道;第二排水接头(22),所述第二排水接头(22)的内部具有第二排水通道;第一水箱(30),位于所述接水盘(10)下方,所述第一水箱(30)内部与所述第一排水凹槽(11)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排水通道连通;第二水箱(40),其内部与所述第二排水凹槽(12)连通;水泵(50),其进水口与所述第二水箱(40)的内部连通,所述水泵(50)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排水接头(22)连接并与所述第二排水通道连通;密封件,可选择地封堵所述第一排水通道;外接排水管,与所述第一排水通道连通,或者当所述密封件封堵所述第一排水通道时所述外接排水管与所述第二排水通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强,林强练,寇斌,梁耀祥,姚刚,王平,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