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脚1,其用于支撑大的板状构件8、尤其是平面工作台。所述支脚1,单独地或者连同支柱9一起支撑板状构件8或者将板状构件8联接到底座7上。该支脚的特征在于:各个支脚1基本上由主体2构成,所述主体2具有第一及第二表面3.1、3.2。在至少一个表面3上构造有钻孔4。在每个钻孔4中都嵌入有嵌体5,此外,所述嵌体5在支脚1不受负荷的状态下从钻孔4中伸出一定尺寸X。这种嵌体5由柔韧性材料制成,所述材料在被作用在支脚1上的实际负荷作用下,将尺寸X在弹性范围内减小最多90%。(*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脚。
技术介绍
按照现有技术,平面的或板状的构件例如平面工作台被布置在同样为平面的并优选带有三个支撑元件或支柱的底座上。在此,至少一个支撑元件可被设置为遵循DE8815012原理的、高度可调节的支撑元件。通过这种三点支撑方式以及在至少一个支撑元件上的可调性确保了例如由DE 4436865所公知的平面工作台能够被一直稳定地、与垂线基本垂直地安置在底座上。然而,如果平面工作台在面积上超过了一定范围,那么就有必要对由很硬的泡沫铝夹层制成的平面工作台用多于三个支撑元件进行支撑,以(在例如所谓的 转子移动时)排除有害的振动。在这种关联下重要的是,平面工作台的所有支撑元件或者支脚保持与各自的底座联接,或更确切地说,与底座保持实体上的接触。若要实现这一点,则必须遵守很窄的并因此需要很大费用才能遵守的固定公差,或者必须为所有支撑元件都设置前述类型的可调性。但当平面工作台很大和/或平面工作台与底座之间的间距很小时,考虑到可供使用的结构空间,可能没有或者仅在很大花费下才有可能对设置有(高度)可调性的支撑元件或支脚进行调节,从而,必须确保以很窄的制造公差制得的支撑元件确实能承载所有(构件)。但实际表明,事实并非总是如此。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任务在于,给出适用于平面工作台的支脚,所述支脚不需要特别的花费就能在工作台与底座之间建立联接,而且此外通过缓冲作用从系统中消除由于转子的运动在所有空间方向上传递到定子上的能量。上述任务通过根据本技术的支脚解决,其具有主体以及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主体彼此相对置的两侧上延伸。根据本技术规定,其中至少一个表面具有钻孔,该钻孔设有嵌体,所述嵌体在不受负荷的状态下以一定尺寸从钻孔中伸出,并且嵌体由柔韧性材料构成,所述材料在施加到支脚上的实际负荷作用下使所述尺寸在弹性范围内减小最多90%。按照该支脚将实现良好的联接和缓冲性能,该基本上由设有第一及第二表面的主体所构成的支脚在其中至少一个表面上设有钻孔,在所述钻孔中嵌入有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嵌件,所述嵌件在不承载的状态下以一定尺寸X从钻孔中伸出并且在支脚承受实际负荷时该尺寸X在弹性范围内减小最多90%。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为望远镜形式的支脚,该支脚在实际负荷作用下或者说在安装状态下将减小自身的结构长度。由此将确保,通常在工厂中设有支脚的平面工作台总被联接在相应的底座上。仅仅是这种联接作用,就已能防止工作台的跃起和因此防止定子的跃起以及防止这种跃起所带来的所有缺陷。通过使弹性嵌体在实际负荷下仍能从各支脚的钻孔中伸出,将由单个或多个嵌体的自由活动性能产生缓冲作用,所述缓冲将作为已提及的联接作用的补充平静地施加到平面工作台上。对良好缓冲重要的是各个缓冲元件的体积及其自由活动性。当嵌体在径向上与钻孔(嵌体嵌入其中)保持一定间距时,将获得特别好的自由活动性。特别地,该间距将确保在钻孔与嵌体之间不会出现限制自由活动及缓冲的摩擦。若嵌体由具有缓冲特性的材料制造,则不需要特别的准备和措施,就能获得所期望的柔韧性。仅仅是为了完整性考虑而指出,被应用到平面工作台上的各嵌体没有必要一定由同种材料制造。根据不同情况,可示例性地在一个或多个支脚中嵌入由带有高柔韧性的塑料构成的嵌体,而平面工作台的其它支脚可具有由柔韧性较差的软木或塑料构成的嵌体,在此,柔韧性被理解为材料在压力作用下弹性躲避压力的能力。也可使用顶锻硬度或压入硬度作为柔韧性的其它名称。当嵌体由混合泡孔结构的PUR弹性体(聚醚型聚氨酯)构成时,设有嵌体的支脚将获得特别好的特性。Erwin Telle有限公司的塑料Sylomer SR1200已被证实特别适用。仅仅是出于完整性考虑而指出,本技术的实施并不限于Sylomer SR1200,而是也可通过其它生厂商的塑料实施,只要这种塑料具有可与之相比较的特性。当板状构件被配备有多个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支脚时,也可实现对大的板状构件的支撑。当各个板状构件通过至少一个支柱被固定到底座上,支柱高度HS事先确定设有嵌体的单个或多个支脚在相应的实际负荷作用下的高度HF时,将会实现板状构件在底座上的必需的持久的固定。附图说明附图示出图I用剖面图表示的支脚;图2按照图I的、处于使用状态的支脚的剖面图;图3用剖面图表示的另一个支脚;图4平面工作台的侧视图;以及图5按照图4的平面工作台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I示出了支脚I。该支脚I基本上由(在该实施例中为圆形的)主体2构成,所述主体2具有第一表面3. I和第二表面3. 2,这两个表面在当前由圆形主体2的两个端面提供。在表面3. 2上,有盲孔形式的钻孔4被导入主体2中。此外,由柔韧性塑料构成的嵌件被嵌入到钻孔4中,在此,所述嵌件5在径向上与钻孔4保持一定的间隔A。但如果不想要由所述间隔A带来的效果,则在未示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嵌件5也可无间隔地紧贴到钻孔4上。由按照图I的描述可知,当嵌件5不受负荷时,被嵌入到钻孔4中的嵌件5从由表面3. 2构成的平面超出(或者说从下端伸出)一定尺寸X。在本技术申请中,不受负荷的嵌件5可理解为这样的嵌件,即,在其端面6a和/或6b上不受重力或其它力的作用。当带有嵌件5的、如图I所示的支脚被放置到底座7上,并在其另一个表面3. I上施加一个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基本上由板状构件8的重量所提供的力时,尺寸X将减小到X1——X1大致等于图I中尺寸X的50%。但当按照图I的尺寸X已在板状构件8的重力作用下减小大概50%时,嵌件5从图2所示主体2的钻孔4中伸出的部分总是还保持有足够的弹性,以在由另一个超过构件8重量的、作用在表面3. I上的负荷(以箭头Pl表示)的作用下弹性地移位,并对出现的振动进行缓冲。此外,由图2容易获知,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由品牌名称为Sylomer SR1200的、混合泡孔结构的PUR弹性体构成的弹性嵌件5确保了板状构件8 (其也可以是平面工作台的台面)在任何时候都与底座7 (弹性)联接,而支脚I自身不必为实现联接而精确地具有高度Hf,所述高度Hf存在(或应该存在)于构件8与底座7之间并且例如通过相应的支柱来确定,如在图4和图5中所不。图3示出了这样的支脚I,其不同于按照图I或图2的支脚I,在两个表面3. I和3.2上分别具有一个钻孔4. 1,4. 2,而在所述钻孔中分别嵌入有嵌体5. 1,5. 2。由于嵌体5. I和5. 2不一定要由同种塑料材料制造,因此,通过不同材料的细合,可很容易地提供与需求相吻合的弹性/柔韧性。只是为了完整性,与图3相关联地须指出,两个嵌件5. 1,5. 2在径向上都无间隔地紧贴在钻孔4. 1、4. 2上。然而,如果想要在与图3所示实施例相似的实施例(但没有示出)中确保嵌体5的为了特别好的缓冲性能所需要的自由活动性,也可在其中至少一个嵌体5. I、5. 2和与其所对应的钻孔4. I、4. 2之间设置径向间隔A。图4展示了平面工作台形式的板状构件8的侧视图。所述平面工作台8通过两根支柱9. I、9. 2与底座7拧接,在此,出于视图清楚考虑而没有画出螺栓。如果有需要,其中一个支柱9也可根据DE 8815012被构造成高度可调节的形式。如图4所示,两个支柱9. I、9.2 (在图4中仅有一个支柱9可见)被几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脚,其具有主体(2)以及第一表面(3.1)和第二表面(3.2),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主体(2)彼此相对置的两侧上延伸,其特征在于:其中至少一个表面(3.1、3.2)具有钻孔(4),该钻孔(4)设有嵌体(5),所述嵌体在不受负荷的状态下以一定尺寸(X)从钻孔(4)中伸出,并且嵌体(5)由柔韧性材料构成,所述材料在施加到支脚(1)上的实际负荷作用下使所述尺寸(X)在弹性范围内减小最多9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科格勒,K·莱默尔特,H·德雷,
申请(专利权)人:伊纳驱动及机电一体化有限及两合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