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烫龙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5938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1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烫龙头,其包括龙头本体,该龙头本体的两端处分别设有一冷水口和一热水口,且该龙头本体的中部设有热水出孔和冷水出孔,上述龙头本体内设有一管壁四周围与龙头本体间留有间隙的热水管道,该热水管道的两端开口分别与上述热水口、热水出孔相连接并连通,上述龙头本体内还形成有一用于将上述冷水口的冷水引流至上述热水管道的外侧壁四周围后再引至上述冷水出孔的隔板结构;本新型利用冷热水特性,巧妙应用能量传递原理,通过对龙头本体结构的灵活改进,无需添加其他任何防烫结构或装置,即可达到优异的防烫效果,为防烫龙头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龙头结构
,具体是指一种防烫龙头
技术介绍
龙头是一种用来控制水流大小的开关结构,为一种人们日常生活中需普遍用到的清洗装置。目前龙头除了调节水流大小外,一般还附加有调节温度的功能,该种龙头一般于其本体的两端处各设有一进水口,即冷水口和热水口,对应本体形成相对称的冷水端和热水端,该冷、热水端内分别形成有一与对应的冷、热水口相连通的流水腔,于本体的中部上形成有可分别与所述二流水腔相连通的混水腔,使用中,冷水和热水分别由冷水口、热水口进入,经由各自的流水腔,再共同进入混水腔以供最终出水使用。所述现有龙头结构,其本体的结构设计较为简单,具有模具较好开发、良品率较高 等特点,但其在实际应用中,本体的热水端温度较高,存在烫伤安全隐患;为了克服该缺陷,人们想了各种各样的改进途径,例如通过在龙头内增设各式各样的防烫装置或隔热结构层,对应龙头本体结构一般需要做相应较复杂的改进,或者通过变换本体材料来实现,不管哪种改进方式,都很难在现有龙头本体的结构基础上兼顾性能防烫及结构简化,存在耗材又耗力的缺陷。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现有龙头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烫龙头,通过简单的结构改进达到了优异的防烫效果。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种防烫龙头,其包括龙头本体,该龙头本体的两端处分别设有一冷水口和一热水口,且该龙头本体的中部设有热水出孔和冷水出孔,上述龙头本体内设有一管壁四周围与龙头本体间留有间隙的热水管道,该热水管道的两端开口分别与上述热水口、热水出孔相连接并连通,上述龙头本体内还形成有一用于将上述冷水口的冷水引流至上述热水管道的外侧壁四周围后再引至上述冷水出孔的隔板结构。上述热水管道横卧在上述龙头本体内,其外侧壁对应上下侧的为表侧壁和底侧壁,则另外两个侧壁设为前侧壁和后侧壁,上述底侧壁与上述龙头本体间的间隙构成下层隔腔,上述热水管道的其它侧壁与上述龙头本体间的间隙构成上层隔腔;上述隔板结构将冷水在上述龙头本体内依次途径的引流道分为相承接的下引流道和上引流道,该下引流道为从上述冷水口至上述下层隔腔,上述上引流道为从上述上层隔腔至上述冷水出孔;上述上层隔腔与上述下层隔腔在对应上述后侧壁处相上下连通,并且上述冷水出孔设置在能够引进上述上层隔腔对应上述前侧壁处水流的位置处。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新型一种防烫龙头,其内设有供热水流通的热水管道,还形成有由隔板结构在龙头本体内隔出的供冷水流通的引流道,热水管道的管壁四周围与龙头本体间留有间隙,所述冷水引流道能够将冷水口的冷水引流至热水管道的外侧壁四周围,之后再引至冷水出孔,热水管道内的热水始终被其外部的冷水包围,热水不直接接触龙头本体,使用中就能够确保龙头本体的热水端保持在可任意触摸的温度范围内,由此,本新型利用冷热水特性,巧妙应用能量传递原理,通过对龙头本体结构的灵活改进,无需添加其他任何防烫结构或装置,即可达到优异的防烫效果,为防烫龙头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附图说明图I是本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新型龙头本体的一截面图;图3是本新型龙头本体内冷热水的流向示意图。标号说明龙头本体 I热水口11冷水口 12热水出孔13冷水出孔 14热水管道2表侧壁 21底侧壁22前侧壁 23后侧壁24隔板结构 3隔断板31阻隔板 32下层隔腔41上层隔腔4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3所示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防烫龙头,其包括龙头本体1,该龙头本体I的外形结构同现有普通的龙头本体相同,其底面的两端处分别设有一热水口 11和一冷水口 12,龙头本体I的表面的中部处设有一混合腔,该混合腔的底面,即龙头本体I的表面上开设有热水出孔13和冷水出孔14,供水时,冷、热水分别由冷水口 12和热水口 11进入,经由中间引流后,分别由冷水出孔14和热水出孔13流出至混合腔内。本案的主要改进点在于龙头本体I内用于实现所述中间引流的特别引流结构,即于龙头本体I内设有一热水管道2,该热水管道2的管壁四周围与龙头本体I间均留有间隙,该热水管道2的两端开口分别与热水口 11、热水出孔13相连接并连通;龙头本体I内还形成有一隔板结构3,该隔板结构3的功用在于将冷水口 12的冷水引流至热水管道2的外侧壁四周围,之后再引至冷水出孔14 ;所述热水管道2的设置方式以及隔板结构3的结构形式,对应不同的龙头本体I可以呈现多种变换方式,只要能够达到所述的间隙要求及包围引流功用即可,以下结合附图针对上述所举的一龙头本体I的结构形式具体给出一较佳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热水管道2横卧在龙头本体I内,其两端开口分别向下、向上略弯折以与对应的热水口 11和热水出孔13相连通连接;热水管道2的四个侧壁根据方位区分有四个侧壁,对应上下侧的为表侧壁21和底侧壁22,则另外两个侧壁设为前侧壁23和后侧壁24,底侧壁22与龙头本体I间的间隙构成下层隔腔41,热水管道2的其它侧壁(表侧壁21、前侧壁23及后侧壁24)与龙头本体I间的间隙构成上层隔腔42。所述隔板结构3,其包括隔断板31和阻隔板32,隔断板31的结构呈类似Z型状,其卧放形成在龙头本体I内,如图2所示的阴影部分,该卧放着的Z型状的隔断板31分为三部分结构,分别为横板、第一纵板及第二纵板,其中横板的部分结构与热水管道2的底侧壁22相部分重叠设置,对应热水口 11 一侧的第一纵板靠近热水口 11设置,并向下延伸至龙头本体I的底面上,对应冷水口 12 —侧的第二纵板向上延伸至龙头本体I的表面上,隔断板31向前延伸至龙头本体I的前侧面上,向后延伸至龙头本体I的后侧面上(除下面需要连通的部分除外);阻隔板32形成在龙头本体I中间对应隔断板31下方的位置处,其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引导冷水流经热水管道2的整个底侧壁22。由此,所述隔板结构3将冷水在龙头本体I内依次途径的引流道分为相承接的下引流道和上引流道,该下引流道为从冷水口 12至下层隔腔41的引流段,所述上引流道为从 上层隔腔42至冷水出孔14的引流段;所述上层隔腔42与下层隔腔41在对应后侧壁24处相上下连通,并且所述冷水出孔14设置在能够引进上层隔腔42对应前侧壁23处水流的位置处(具体参加图2、图3),所述隔板结构3的该种结构设计,在充分考虑热水管道2设置方式的情况下,做到了下述冷水包围热水的最大化;当然所述上层隔腔42与下层隔腔41还可以在对应前侧壁23处相上下连通,并且所述冷水出孔14设置在能够引进上层隔腔42对应后侧壁24处水流的位置处,其同样为实现上述冷水包围热水性能的最大化设计。如图3所示,其中未带填充的箭头为热水的引流方向,其由热水口 11进入,经由热水管道2,最终引流至热水出孔13处并进入混合腔;其中带填充的箭头为冷水的引流方向,其由冷水口 12进入,一路引流至下层隔腔42,经由整个底侧壁22,再向上直至整个上层隔腔42,并最终引向冷水出孔14处并同样进入混合腔,另外所述冷水出孔14仍设置在靠近冷水口 12这侧,所述整个冷水的引流方式可以描述成包围热水管道2的双层回流方式;从上面冷热水引流方式可以明显看出,引流过程中热水管道2内的热水被其外部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烫龙头,其包括龙头本体,该龙头本体的两端处分别设有一冷水口和一热水口,且该龙头本体的中部设有热水出孔和冷水出孔,其特征在于:上述龙头本体内设有一管壁四周围与龙头本体间留有间隙的热水管道,该热水管道的两端开口分别与上述热水口、热水出孔相连接并连通,上述龙头本体内还形成有一用于将上述冷水口的冷水引流至上述热水管道的外侧壁四周围后再引至上述冷水出孔的隔板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吉林洪煌耀窦宜宏张志德杨勇全侯军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宇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