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离合器蝶形自动闭门扭簧合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4477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离合器蝶形自动闭门扭簧合页,包括双管页和单管页,单管页内设有第一扭簧,第一扭簧的一端与双管页固定连接,第一扭簧的另一端与单管页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管页内还设有第二扭簧,所述双管页内设有离合器,所述离合器包括离合器外套、离合器中套和离合器芯轴,所述离合器外套、离合器中套和离合器芯轴三者依次套接配合,所述离合器外套固设在单管页上,所述离合器芯轴固设在双管页上,所述离合器中套与第二扭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扭簧的另一端与单管页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自动关门上锁且可调节关门速度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合页,尤其是一种单离合器蝶形自动闭门扭簧合页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已有的自动闭门扭簧合页,是在合页的管体中安装第一扭簧,开门时靠人力扭转第一扭簧贮能,当撤销门上外力时,第一扭簧释放原先贮存的能量,使门自动关闭。然而,在实际运用中,此种扭转扭簧合页的关门力是随着开门角度的增大而增大,开门角度大时,第一扭簧贮存的关门力就大,可以使门和门框完全锁住,但由于关门的冲击力大,关门的速度快、噪音大;另外,当开门角度较小时,第一扭簧贮存的关门力就相对较小, 会存在第一扭簧的自动关门力不足以使门和门框达到锁合的位置,最后仍是需要人为地将门锁上;上述这些不足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单离合器蝶形自动闭门扭簧合页,该单离合器蝶形自动闭门扭簧合页使门在打开较小角度时具有更大的关门力使关门效果更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离合器蝶形自动闭门扭簧合页,包括双管页和单管页,单管页内设有第一扭簧,第一扭簧的一端与双管页的第二管体固定连接,第一扭簧的另一端与单管页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管页内还设有第二扭簧,所述双管页的第一管体和单管页的管体之间设有离合器,所述离合器包括离合器外套、离合器中套和离合器芯轴,所述离合器外套、离合器中套和离合器芯轴三者依次套接配合,所述离合器中套上设有长通孔,长通孔内设有滚柱,滚柱的横截面直径大于离合器中套的壁厚,离合器外套的内壁上设有轴向的与长通孔对应的容置槽,该容置槽仅供容纳滚柱在中套的长通孔内的突出部分,离合器芯轴的外圆周面设有轴向的与滚柱对应的圆弧槽,该圆弧槽仅供容纳滚柱在中套的长通孔内的突出部分,所述离合器外套固设在单管页上,所述离合器芯轴固设在双管页的第一管体上,所述离合器中套与第二扭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扭簧的另一端与单管页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的单管页的管体内设置了两个扭簧,第二扭簧主要在门扇打开角度较小的时候起作用贮存扭转力,而第一扭簧一直随着门扇的打开角度的增大而加大扭转力。由于两个扭簧的作用角度不同,当门扇卸去外力时,门扇自动关闭时主要由第一扭簧的关门力起作用,当门扇关闭到较小角度即在第二扭簧起作用的角度时,此时由第二扭簧原先贮存的关门力起作用,使门扇与门框锁上。在第一扭簧起作用使门扇自动关闭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到关门速度的因素,选择强度较小的第一扭簧使关门速度相对较缓,冲击力小;而对于第二扭簧,由于是为了使门扇和门框具有更好的关闭效果需要较大的冲击力,因此选择强度较大的扭簧作为第一扭簧为优选方案当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滚柱位于离合器外套内壁的容置槽与离合器中套的长通孔共同构成的空腔内,当转动门扇实施开门动作时,门上的作用力通过单管页的管体和离合器外套推动滚柱,使滚柱带动中套一起转动,此时,第二扭簧和第一扭簧贮存关门力;当滚柱运动到离合器芯轴上的圆弧槽时,离合器外套继续推动滚柱使滚柱滚到离合器芯轴上的圆弧槽和离合器中套上的长通孔组成的空腔内,此时离合器外套与离合器中套分离,即离合器外套与第二扭簧分离,此时第二扭簧不起作用。因此上述设置还起到了调节关门速度的作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离合器中套沿其轴向对称设有两个长通孔,所述两个长通孔内分别设有滚柱,所述离合器外套的内壁设有两个容置槽,所述离合器芯轴的外圆周面设有两个圆弧槽。采用上述方案,整体结构更对称稳定,另外通过改变离合器芯轴上的圆弧槽的位置可以改变第二扭簧的作用角度使本技术的使用更具灵活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扭簧通过第二扭簧座与单管页固定连接,所述单管页与第二扭簧座之间通过活动定位销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二扭簧座使合页的整体结构更稳定,若卸掉定位销,可以通过扭转第二扭簧座来调节第二扭簧的扭力,来调节关门力的大小以及关门的速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扭簧的一端通过第一扭簧座与单管页固定连接,第一扭簧的另一端通过固定座与双管页的第二管页固定连接,所述单管页的管体内设有圆柱杆,第一扭簧套设在圆柱杆上,圆柱杆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扭簧座上,圆柱杆的另一端连接在固定座上。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扭簧座和圆柱杆使合页的整体结构更稳定,提闻合页的使用寿命。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通过在单管页内设置两个第一扭簧以及在双管页的第一管体和单管页之间设置离合器,使门扇自动关闭达到更好的关门效果;通过改变离合器芯轴上的圆弧槽的位置可以改变第二扭簧的作用角度使本技术的使用更具灵活性;此夕卜,卸掉第二扭簧座上安装的定位销可以通过扭转第二扭簧座来调节第二扭簧的扭力从而调节门扇在打开较小角度时的关门力的大小以及关门的速度。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附图I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离合器门停状态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离合器非门停状态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3所示的单离合器蝶形自动闭门扭簧合页,包括双管页2和单管页1,单管页I管体Ia内设有第一扭簧4a,第一扭簧4a的一端与双管页2固定连接,第一扭簧4a的另一端与单管页I固定连接。双管页2的第一管体2a和第二管体2b与单管页I的管体Ia同轴设置,单管页I的管体Ia内还设有第二扭簧4b,双管页2的第一管体2a和单管页I的管体Ia之间还设有离合器3,离合器3包括离合器外套31、离合器中套32和离合器芯轴33,三者依次套接配合。离合器外套31固设在单管页I的管体Ia上,离合器芯轴33通过齿式固定块固设在双管页2的第一管体2a内,离合器中套32与第二扭簧4b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扭簧4b的另一端与单管页I的管体Ia固定连接。上述两个扭簧可以选择强度相同或者强度不同的扭簧,本实施例中采用,强度相对较小的扭簧作为第一扭簧4a,该第一扭簧4a会随着开门角度的增大而增加扭转力,强度相对较大的扭簧作为第二扭簧4b,该第二扭簧4b主要在开门角度较小时起作用使门扇和门框锁上起作用。如图2-3所示,离合器中套32上沿其轴向对称设有长通孔321,两个长通孔321内分别设有滚柱322,滚柱322的横截面直径大于离合器中套32的壁厚,离合器外套31的内壁上设有轴向的与长通孔321对应的两个容置槽311,该容置槽311仅供容纳滚柱322在离合器中套32的长通孔321内的突出部分,离合器芯轴33的外圆周面设有轴向的与滚柱322对应的两个圆弧槽331,该圆弧槽331仅供容纳滚柱在离合器中套32的长通孔321内的关出部分。第二扭簧4b通过第二扭簧座5b与单管页I固定连接,单管页I与第二扭簧座5b 之间通过活动定位销52固定连接。第一扭簧4a的一端通过第一扭簧座与单管页I固定连接,第一扭簧4a的另一端通过固定座51与双管页2的第二管页2b固定连接,第一扭簧4a套设在圆柱杆53上,圆柱杆53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扭簧座上,圆柱杆53的另一端连接在固定座51上。本技术通过在单管页I的管体Ia内设置两个强度大小不同的扭簧以及离合器3实现了门扇自动关闭上锁以及可以调节关门速度的功能;通过改变离合器芯轴33上的圆弧槽331的位置可以改变第二扭簧的作用角度使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离合器蝶形自动闭门扭簧合页,包括双管页和单管页,单管页内设有第一扭簧,第一扭簧的一端与双管页的第二管体固定连接,第一扭簧的另一端与单管页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管页内还设有第二扭簧,所述双管页的第一管体和单管页的管体之间设有离合器,所述离合器包括离合器外套、离合器中套和离合器芯轴,所述离合器外套、离合器中套和离合器芯轴三者依次套接配合,所述离合器中套上设有长通孔,长通孔内设有滚柱,滚柱的横截面直径大于离合器中套的壁厚,离合器外套的内壁上设有轴向的与长通孔对应的容置槽,该容置槽仅供容纳滚柱在中套的长通孔内的突出部分,离合器芯轴的外圆周面设有轴向的与滚柱对应的圆弧槽,该圆弧槽仅供容纳滚柱在中套的长通孔内的突出部分,所述离合器外套固设在单管页上,所述离合器芯轴固设在双管页的第一管体上,所述离合器中套与第二扭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扭簧的另一端与单管页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忠生顾胜康徐健飞王碎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佑安高科消防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