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式上台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44270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上台阶辅助装置,包括辅助架(1),以及焊接在辅助架(1)下坡面上的防滑带(2),防滑带(2)为开口与辅助架(1)下坡面垂直的半圆管;所述的辅助架(1)内还设置有与辅助架(1)斜坡面平行的第二支撑杆(3),垂直于第二支撑杆(3)且连接辅助架(1)斜坡面与辅助架底杆的纵支撑杆(4);所述的辅助架(1)的底部底杆上设置有通过液压连接杆(5)连接的万向轮(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在辅助架内增设了第二支撑杆(3)及纵支撑杆(4),增强了辅助架的承重力,同时防滑带(2)采用开口向下的半圆管,减少了对轮胎的磨损,辅助架(1)底部底杆上设置的万向轮(6),方便了辅助装置的移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越障辅助装置,具体为一种路边汽车停靠上台阶的可移动式上台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十分普及,私家车也走进了千家万户。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停车位也成了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其中,在市区内临时停车位的设置也是十分重要。现在的市区临时停车位大都是在路两侧的台阶上,而汽车要想上去,必须先越过路边的台阶,然后才能停放车辆,而台阶的高度,给汽车爬上台阶带了困难。现有的汽车上 台阶辅助装置,就是在一个用钢管焊接成的具有斜坡度的辅助架1,辅助架I的斜坡面上焊接几条扣着的三角铁防滑带2,就形成了上台阶辅助装置。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三角铁防滑带2虽能起到很好的防滑作用,但是三角铁的菱角,也会因此减少汽车轮胎的寿命,同时,辅助架I仅仅为一个架子,长时间的受力,往往会下坡面下陷变形,辅助效果下降;同时,由于辅助装置的底架与地面充分接触,移动辅助装置时阻力十分大,不仅会产生噪音,同时费事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在辅助上台阶的过程中能够减少对汽车轮胎的损坏,且辅助架不易变形,移动方便的的新型上台阶辅助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可移动式上台阶辅助装置,包括辅助架1,以及焊接在辅助架I下坡面上的防滑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滑带2为开口与辅助架I下坡面垂直的半圆管;所述的辅助架I内还设置有与辅助架I斜坡面平行的第二支撑杆3,垂直于第二支撑杆3且连接辅助架I斜坡面与辅助架底杆的纵支撑杆4 ;所述的辅助架I的底部底杆上设置有通过液压连接杆5连接的万向轮6。积极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在辅助架内增设了第二支撑杆3及纵支撑杆4,增强了辅助架的承重力,同时防滑带2采用开口向下的半圆管,减少了对轮胎的磨损,辅助架I底部底杆上设置的万向轮6,方便了辅助装置的移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为辅助架I、防滑带2、第二支撑杆3、纵支撑杆4、液压连接杆5、万向轮6。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I所示,可移动式上台阶辅助装置,包括辅助架1,以及焊接在辅助架I下坡面上的防滑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滑带2为开口与辅助架I下坡面垂直的半圆管;所述的辅助架I内还设置有与辅助架I斜坡面平行的第二支撑杆3,垂直于第二支撑杆3且连接辅助架I斜坡面与辅助架底杆的纵支撑杆4 ;所述的辅助架I的底部底杆上设置有通过液压连接杆5连接的万向轮6。 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在辅助架内增设了第二支撑杆3及纵支撑杆4,增强了辅助架的承重力,同时防滑带2采用开口向下的半圆管,减少了对轮胎的磨损,辅助架I底部底杆上设置的万向轮6,方便了辅助装置的移动,同时,万向轮6与辅助架I底部底杆的连接杆为液压连接杆5,当汽车上台阶时,辅助装置受力,液压连接杆5就被充分压缩,万向轮6被收缩至辅助装置内,当辅助装置释放压力后,液压连接杆5伸开,万向轮6将辅助装置顶起。权利要求1.可移动式上台阶辅助装置,包括辅助架(1),以及焊接在辅助架(I)下坡面上的防滑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滑带(2)为开口与辅助架(I))下坡面垂直的半圆管。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移动式上台阶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架(I)内还设置有与辅助架(I)斜坡面平行的第二支撑杆(3),垂直于第二支撑杆(3)且连接辅助架(I)斜坡面与辅助架底杆的纵支撑杆(4)。3.根据权利要求I或2任意项所述的可移动式上台阶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架(I)的底部底杆上设置有通过液压连接杆(5 )连接的万向轮(6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上台阶辅助装置,包括辅助架(1),以及焊接在辅助架(1)下坡面上的防滑带(2),防滑带(2)为开口与辅助架(1)下坡面垂直的半圆管;所述的辅助架(1)内还设置有与辅助架(1)斜坡面平行的第二支撑杆(3),垂直于第二支撑杆(3)且连接辅助架(1)斜坡面与辅助架底杆的纵支撑杆(4);所述的辅助架(1)的底部底杆上设置有通过液压连接杆(5)连接的万向轮(6)。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在辅助架内增设了第二支撑杆(3)及纵支撑杆(4),增强了辅助架的承重力,同时防滑带(2)采用开口向下的半圆管,减少了对轮胎的磨损,辅助架(1)底部底杆上设置的万向轮(6),方便了辅助装置的移动。文档编号E04G27/00GK202627561SQ20122019512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日专利技术者闫亚召, 李永辉, 李阳, 徐红杰, 侯振国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可移动式上台阶辅助装置,包括辅助架(1),以及焊接在辅助架(1)下坡面上的防滑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滑带(2)为开口与辅助架(1))下坡面垂直的半圆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亚召李永辉李阳徐红杰侯振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