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洗衣机用旋钮装置,包括旋钮和与之相配合的控制盒;所述旋钮包括供用户手操纵的旋钮台、设置于该旋钮台下面的旋转柱;所述控制盒设有用于接纳所述旋转柱的具有中空腔筒的控制开关;至少一个凸筋,其设置于所述控制开关内筒壁上和所述旋转柱上之一;至少一个用于接纳所述凸筋的凹槽,其设置于所述控制开关内筒壁上和所述旋转柱上之一;所述凹槽或凸筋的纵向长度大于所述旋钮与控制盒之间的最大配合距离和最小配合距离之差,当调整所述旋钮与控制盒之间的配合距离时,所述凸筋总能被接纳于所述凹槽中,使得旋钮在不同控制面板中都能与控制盒匹配安装,大大节约了模具成本与物料管理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出了具备上述旋钮装置的洗衣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洗衣机用旋钮装置及具备该旋钮装置的洗衣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洗衣机用旋钮装置及洗衣机。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洗衣机的程序选择都是通过控制面板上的旋钮来实现的。如图I所示,该旋钮一般具有供用户操纵的旋钮台11'和置于其下的旋转柱12',在该旋转柱12'上设有凹槽13',该凹槽13'用于接纳设于控制开关上的凸筋22',当用户拨动旋钮台11'而带动旋转柱12',通过凹槽13'与凸筋22'的卡合作用,旋转柱12'进而旋转带动控制开关而选择不同的洗涤功能。不同类型的洗衣机需要设计不同的控制面板,从而导致控制盒的位置会发生为了使旋钮与控制盒在不同的控制面板中能够匹配安装,往往需要开发不同的 模具去生产不同的旋钮,模具成本及物料管理成本都会大大增加,因此有必要对旋钮结构进一步地优化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旋钮结构的优化设计使其在不同控制面板中都能与控制盒匹配安装。针对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洗衣机用旋钮装置,包括旋钮和与之相配合的控制盒;所述旋钮包括供用户手操纵的旋钮台、设置于该旋钮台下面的旋转柱;所述控制盒设有用于接纳所述旋转柱的具有中空腔筒的控制开关;至少一个凸筋,其设置于所述控制开关的腔筒内壁和所述旋转柱的其中之一上;至少一个用于接纳所述凸筋的凹槽,其设置于所述控制开关的腔筒内壁和所述旋转柱的其中另一上;所述凹槽或凸筋的纵向长度大于所述旋钮与控制盒之间的最大配合距离和最小配合距离之差,当调整所述旋钮与控制盒之间的配合距离时,所述凸筋总能被接纳于所述凹槽中。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筋设置于所述控制开关的腔筒壁上,所述凹槽设置于所述旋转柱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的横向宽度与所述凸筋的横向宽度相适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开关的腔筒壁上设有三个相互分开的凸筋,与之相配合,所述旋转柱上则设有三个分别接纳该三个凸筋的凹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在与所述凸筋先接触的一端具有一接纳□。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纳口为与凹槽平滑过渡且由凹槽端部向外张开的喇叭形开口。此外,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洗衣机,包括箱体、滚筒、外筒、传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且还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洗衣机用旋钮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旋钮结构的优化设计,使其在不同控制面板中都能与控制盒相匹配安装,因此针对不同类型洗衣机,只要开发一种模具生产同一种旋钮即可,从而大大节省了模具成本及物料管理成本。下文将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中旋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旋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旋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_旋钮装置;1-旋钮;11、11'_旋钮台;12、12'_旋转柱;13、 13' -凹槽;14_接纳口 ;2_控制盒;21_控制开关;22、22' -凸筋;23_腔筒;a_最小配合位置;b-最大配合位置;h-距离之差;L-凹槽纵向长度。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图3所示的洗衣机用旋钮装置10,包括旋钮I和与之相配合的控制盒2 ;旋钮I包括供用户手操纵的旋钮台11、设置于该旋钮台11下面的旋转柱12 ;控制盒2设有用于接纳旋转柱12的具有中空腔筒23的控制开关21 ;至少一个凸筋22,其设置于控制开关21的腔筒23内壁和旋转柱12的其中之一上;至少一个用于接纳凸筋22的凹槽13,其设置于控制开关21的腔筒23内壁和旋转柱12的其中另一上;凹槽13或凸筋22的纵向长度大于旋钮I与控制盒2之间的最大配合距离和最小配合距离之差,当调整旋钮I与控制盒2之间的配合距离时,凸筋22总能被接纳于凹槽13中。优选的是,凸筋22设置于控制开关21的腔筒23壁上,凹槽13设置于旋转柱12上。如此设计,在不同类型洗衣机的不同控制面板中,控制盒2位置的变化也不会影响到旋钮I与控制盒2在不同的控制面板中的匹配安装,因为凹槽13或凸筋22的纵向长度大于旋钮I与控制盒2之间的最大配合距离和最小配合距离之差,凸筋22总能被接纳于凹槽13中。如图2所示,当调整控制盒2的位置时,旋钮I与控制盒2之间的配合位置可分别处于最大配合位置b和最小配合位置a,旋钮I与控制盒2之间的配合距离在位置a时为最小配合距离,在位置b时为最大配合距离,最大配合距离和最小配合距离之差为h,凹槽13的纵向长度L大于h,使得无论控制盒2的位置怎么调整,凸筋22总能被接纳于凹槽13中,旋钮I与控制盒2之间总能发生配合。同理,本领域人员也会很容易想到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当凸筋22的纵向长度L大于h,则无论控制盒2的位置怎么调整,凸筋22也总能被接纳于凹槽13中,旋钮I与控制盒2之间也总能发生配合。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凹槽13则设置于控制开关21的腔筒23壁上,凸筋22设置于旋转柱12上,和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结构原理一样,本领域人员也很容易想到该实施方式也能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实现同样的技术效果,无论控制盒2的位置怎么调整,在该实施方式中,凸筋22也总能被接纳于凹槽13中,旋钮I与控制盒2之间总能发生配合。为了使旋钮I与控制盒2的结构配合在图中表示更直观清楚,图3中旋钮I的旋转台11外壳没有画出并且其挡住旋转柱12的部分也没画出,但这并非表示图3与图2所表不的技术方案存在不一致。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是,控制开关21的腔筒23壁上设有三个相互分开的凸筋22,与之相配合,旋转柱12上则设有三个分别接纳该三个凸筋22的凹槽13。凹槽13的横向宽度与凸筋22的横向宽度相适应,这样使得当旋转柱12放入控制开关21的腔筒23内时,凸筋22与凹槽13能够紧凑配合,避免松动。凹槽13在与凸筋22先接触的一端具有ー接纳ロ 14,其为与凹槽13平滑过渡且由凹槽13端部向外张开的喇叭形开ロ,这样使得当旋转柱12放入控制开关21的腔筒23内吋,凸筋22更加顺利地进入凹槽13内。在该旋钮装置10中,旋钮I与控制盒2是这样配合的即将旋钮I的旋转柱12按预定角度放入控制开关21的腔筒23内,凸筋22正好被接纳于凹槽13中,当用户操纵转动旋钮I时,通过凸筋22与凹槽13的配合,旋钮I旋转带动控制开关21,从而选择不同洗涤程序。 此外,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洗衣机,包括箱体、滚筒、外筒、传动系统和控制系 统,且还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洗衣机用旋钮装置。洗衣机的功能结构为本领域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赘述。上文所描述以及附图所示的各种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并非本技术的全部。在本技术的基本技术思想的范畴内,相关
的普通技术人员针对本技术所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变更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洗衣机用旋钮装置(10),包括旋钮(I)和与之相配合的控制盒(2);所述旋钮(I)包括供用户手操纵的旋钮台(11)、设置于该旋钮台(11)下面的旋转柱(12); 所述控制盒(2)设有用于接纳所述旋转柱(12)的具有中空腔筒(23)的控制开关(21);至少一个凸筋(22),其设置于所述控制开关(21)的腔筒(23)内壁和所述旋转柱(12)的其中之一上; 至少一个用于接纳所述凸筋(22)的凹槽(13),其设置于所述控制开关(21)的腔筒(23)内壁和所述旋转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洗衣机用旋钮装置(10),包括旋钮(1)和与之相配合的控制盒(2);所述旋钮(1)包括供用户手操纵的旋钮台(11)、设置于该旋钮台(11)下面的旋转柱(12);所述控制盒(2)设有用于接纳所述旋转柱(12)的具有中空腔筒(23)的控制开关(21);至少一个凸筋(22),其设置于所述控制开关(21)的腔筒(23)内壁和所述旋转柱(12)的其中之一上;至少一个用于接纳所述凸筋(22)的凹槽(13),其设置于所述控制开关(21)的腔筒(23)内壁和所述旋转柱(12)的其中另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3)或凸筋(22)的纵向长度大于所述旋钮(1)与控制盒(2)之间的最大配合距离和最小配合距离之差,当调整所述旋钮(1)与控制盒(2)之间的配合距离时,所述凸筋(22)总能被接纳于所述凹槽(13)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建东,仲阿芳,姚伯礼,邵佐,
申请(专利权)人: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