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纺织品包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1498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纺织品包装结构,为板片裹包形式,单张盒片经模切、压痕、折叠、锁扣后形成长方形盒体结构,盒体主面板的短边两侧分别设置有两片摇翼,在主面板的长边两侧分别设置有内盖板与外盖板,摇翼与盖板均具有两条平行的第一折叠线与第二折叠线,在折叠后形成盒体侧面;内盖板的中部切割有插舌缝,外盖板的外缘中部凸出设置有插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现有的长方形盒体包装结构的短边侧面开口转移到背面中部开口,结构简单新颖,盒型规整;采用板片裹包形式,不但包装更为紧实,展示效果佳,节约了材料,而且易于实现机械自动化生产,从而大幅度地提高生产效率,满足自动化、规模化的生产需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纺织品包装结构领域,尤其是一种纺织品包装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小件的针纺织品,例如袜子、内裤等,一般采用长方形盒体包装,盒体为半封闭包装结构,开口一般设置在长方体短边的侧面。盒体上方设置悬挂勾,在盒体表面开窗以展示内装物。目前国内生产厂家大多采用人工将针纺织品塞入盒中进行包装。不仅包装效率低下,劳动强度较大,而且包装效果不尽统一,这种包装结构也无法满足自动化、规模化的包装要求。多件针纺织品包装时则需要将盒体变大,重新制作盒片,包装材料消耗较多,成本也相应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包装形式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纺织品包装结构,简单新颖,成型方便,盒型规则,成本低廉,便于流通运输,同时也易于实现包装自动化生产。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纺织品包装结构,为板片裹包形式,单张盒片经模切、压痕、折叠、锁扣后形成长方形盒体结构,盒体主面板的短边两侧分别设置有两片摇翼,在主面板的长边两侧分别设置有内盖板与外盖板,摇翼与盖板均具有两条平行的第一折叠线与第二折叠线,在折叠后形成盒体侧面;内盖板的中部切割有插舌缝,外盖板的外缘中部凸出设置有插舌;插舌缝的两端设置有锁口,插舌的两端设置有拐角,插舌插入插舌缝后,利用两端的拐角和锁口进行钩合锁扣。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面板设置有窗口。所述盒片由纸板或塑料片制成。所述两条平行第一折叠线与第二折叠线之间的距离基本等于内包装物的厚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将现有的长方形盒体包装结构的短边侧面开口转移到背面中部开口,结构简单新颖,盒型规整;采用板片裹包形式,不但包装更为紧实,展示效果佳,而且易于实现机械自动化生产,从而大幅度地提高生产效率,满足自动化、规模化的生产需求。在多件针纺织品包装时,只需增加折叠线之间的距离,即盒体的厚度即可实现,节约了材料。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图I的反面立体图。图3为盒片的展开图。图4为堆叠的盒片的立体图。图5为利用本技术进行包装的工作流程图。图6为对应与图5的包装具体工作过程示意图。其中1、主面板;2、窗口 ;3、盒体侧面;4、盒体背面;5、盒片;6、针纺织品;7、内盖板;8、插舌缝;9、锁口 ;10、摇翼;11、插舌;12、拐角;13、外盖板;14、第一折叠线;15、第二折叠线;16、外盖板端线;1、针纺织品放置于盒片上;11、折叠盒边及摇翼;111、折叠盒边及内盖板;iv、折叠盒边及外盖板;v、盖板插合;vi、完成包装。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所述的纺织品包装结构为板片裹包形式,在包装完成后成型为如图I、 图2所示的长方形盒体结构,盒体由如图3所示的单张盒片5经模切、压痕、折叠、锁扣后形成,盒体主面板I设置有窗口 2,便于观察内部的被包装物品。在盒体厚度方向成型出适合于内包装物厚度的盒体侧面3,并在盒体背面4通过插舌11塞入插舌缝8进行锁扣。如图3、图4所示,盒片5由纸板或塑料片制成,盒体主面板I设置有窗口 2,主面板I的短边两侧分别设置有两片摇翼10,在主面板I的长边两侧分别设置有内盖板7与外盖板13,摇翼与盖板均具有两条平行的第一折叠线14与第二折叠线15,在折叠后形成盒体侧面3,两条平行的折叠线之间的距离基本等于内包装物的厚度。内盖板7的中部切割有插舌缝8,外盖板13的外缘中部凸出设置有插舌11 ;插舌缝8的两端设置有锁口 9,插舌11的两端设置有拐角12,插舌11插入插舌缝8后,利用两端的拐角12和锁口 9的钩合作用实现锁合功能,使插舌11不会轻易滑出。如图5所示,本技术在进行针纺织品6的包装作业时按照以下顺序进行。首先对针纺织品6进行折叠叠放并完成贴标,同时如图4所示,多层盒片5堆垛并准备送入预定工位。如图6所示,第I步将折叠好的针纺织品6放置于盒片5的主面板I内正确位置;第II步将上下摇翼10先沿第一折叠线14直角折叠,再沿第二折叠线15直角折叠,压盖在折叠好的针纺织品6上,并形成对向的短边盒体侧面3 ;第III步、第IV步分别将内盖板7和外盖板13先沿第一折叠线14直角折叠,再沿第二折叠线15直角折叠,压盖在摇翼10上,并形成对向的长边盒体侧面3 ;第V步将外盖板13上的插舌11插入内盖板7上的插舌缝8里,利用拐角12和锁口 9的钩合作用实现锁合功能,使插舌11不会轻易滑出,自然显示外盖板端线16 ;第VI步即完成了针纺织品6的包装。以上描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不是对技术的限定,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情况下,本技术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如主面板开窗形状不拘泥形式,便于消费者观察,包装美观。在后期也可以进一步进行防尘密封防窃包装,如采用热收缩薄膜进行包装。权利要求1.一种纺织品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为板片裹包形式,单张盒片(5)经模切、压痕、折叠、锁扣后形成长方形盒体结构,盒体主面板(I)的短边两侧分别设置有两片摇翼(10),在主面板(I)的长边两侧分别设置有内盖板(7)与外盖板(13),摇翼与盖板均具有两条平行的第一折叠线(14)与第二折叠线(15),在折叠后形成盒体侧面(3);内盖板(7)的中部切割有插舌缝(8),外盖板(13)的外缘中部凸出设置有插舌(11);插舌缝(8)的两端设置有锁口(9),插舌(11)的两端设置有拐角(12),插舌(11)插入插舌缝(8)后,利用两端的拐角(12)和锁口(9)进行钩合锁扣。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纺织品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面板(I)设置有窗口(2)。3.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纺织品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片(5)由纸板或塑料片制成。4.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纺织品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条平行第一折叠线(14)与第二折叠线(15)之间的距离基本等于内包装物的厚度。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纺织品包装结构,为板片裹包形式,单张盒片经模切、压痕、折叠、锁扣后形成长方形盒体结构,盒体主面板的短边两侧分别设置有两片摇翼,在主面板的长边两侧分别设置有内盖板与外盖板,摇翼与盖板均具有两条平行的第一折叠线与第二折叠线,在折叠后形成盒体侧面;内盖板的中部切割有插舌缝,外盖板的外缘中部凸出设置有插舌。本技术将现有的长方形盒体包装结构的短边侧面开口转移到背面中部开口,结构简单新颖,盒型规整;采用板片裹包形式,不但包装更为紧实,展示效果佳,节约了材料,而且易于实现机械自动化生产,从而大幅度地提高生产效率,满足自动化、规模化的生产需求。文档编号B65D5/30GK202624789SQ20122024138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8日专利技术者陆佳平, 张肖庆 申请人:江南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纺织品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为板片裹包形式,单张盒片(5)经模切、压痕、折叠、锁扣后形成长方形盒体结构,盒体主面板(1)的短边两侧分别设置有两片摇翼(10),在主面板(1)的长边两侧分别设置有内盖板(7)与外盖板(13),摇翼与盖板均具有两条平行的第一折叠线(14)与第二折叠线(15),在折叠后形成盒体侧面(3);内盖板(7)的中部切割有插舌缝(8),外盖板(13)的外缘中部凸出设置有插舌(11);插舌缝(8)的两端设置有锁口(9),插舌(11)的两端设置有拐角(12),插舌(11)插入插舌缝(8)后,利用两端的拐角(12)和锁口(9)进行钩合锁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佳平张肖庆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