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防污纺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0167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面料,提供一种具有抗菌功能且可以防止污物的抗菌防污纺织面料,包括底布,所述底布上涂有一层PU薄膜层,所述PU薄膜层上涂有一层纳米活性碳粉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面料,尤其涉及一种抗菌防污纺织面料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面料大多采用纯棉纤维或者其他合成纤维构成的纱线编织印染制成,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它们具有的分子结构存在着分子间的空隙,极易沾染污物,尤其是如沾染有染料等渗透性极强的东西后,极难除去,同时这些面料尤其是棉纤维面料沾上污染物后会滋生大量的细菌和螨虫,容易引发霉变味,从而威胁人们的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抗菌功能且可以防止污物的抗菌防污纺织面料。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抗菌防污纺织面料,包括底布,所述底布上涂有一层PU薄膜层,所述薄膜层上涂有一层纳米活性碳粉层。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I3U薄膜层的厚度为O. I O. 25mm。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纳米活性碳粉层的厚度为O. 09 O. 15mm。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纳米活性碳粉层中纳米粒子的粒径<30nm。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①在织物表层涂有粒径极小的纳米活性碳粉层,使织物表层的缝隙结构变得紧密,污溃等污染物不易渗入,使织物具有不受污染的特性,从而减少洗涤的次数,并且可缩短洗涤织物的时间;②在织物底布和表层纳米活性碳粉层之间涂有一层PU薄膜层,能够形成一层稳定的空气界面保护膜,能够起到防水防油防尘的功效,无论是饮品、调味料、食用油、灰尘等均不能轻易渗入弄脏织物。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本技术的实施例为参考图1,一种抗菌防污纺织面料,包括底布1,所述底布上涂有一层薄膜层2,所述PU薄膜层2上涂有一层纳米活性碳粉层3。所述PU薄膜层2的厚度为O. I O. 25mm,所述纳米活性碳粉层3的厚度为O. 09 O. 15mm,所述纳米活性碳粉层3中纳米粒子的粒径<30nmo本技术在织物表层涂有粒径极小的纳米活性碳粉层,使织物表层的缝隙结构变得紧密,污溃等污染物不易渗入,使织物具有不受污染的特性,从而减少洗涤的次数,并且可缩短洗涤织物的时间;另外,在织物底布和表层纳米活性碳粉层之间涂有一层PU薄膜层,能够形成一层稳定的空气界面保护膜,能够起到防水防油防尘的功效,无论是饮品、调味料、食用油、灰尘等均不能轻易渗入弄脏织物。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技术,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抗菌防污纺织面料,包括底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布上涂有一层PU薄膜层,所述PU薄膜层上涂有一层纳米活性碳粉层。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抗菌防污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PU薄膜层的厚度为O. I O. 25mm。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抗菌防污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活性碳粉层的厚度为 O. 09 O. 15mm。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抗菌防污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活性碳粉层中纳米粒子的粒径<30nm。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面料,提供一种具有抗菌功能且可以防止污物的抗菌防污纺织面料,包括底布,所述底布上涂有一层PU薄膜层,所述PU薄膜层上涂有一层纳米活性碳粉层。文档编号B32B33/00GK202623458SQ20122023790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4日专利技术者王德伟 申请人:晋江市达胜纺织实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菌防污纺织面料,包括底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布上涂有一层PU薄膜层,所述PU薄膜层上涂有一层纳米活性碳粉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伟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市达胜纺织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