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齿轮差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38024 阅读:2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22:39
一种行星齿轮差速器,包括:壳体组件、太阳轮轴、行星轮、内齿轮、系杆体、向心泵;所述内齿轮与离心机的转鼓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系杆体设置有花键轴,所述系杆体通过花键轴与螺旋组件相连接,所述壳体组件右侧设置有转动输入装置;所述太阳轮轴与皮带轮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行星齿轮差速器,采用一级行星齿轮传动,由双电机双向输入的双动力源结构,采用无级调速,使转差率能随不同入料煤泥要求而随意调整至最佳数值,脱水效果更为理想,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制造方便、成本低、运转平稳可靠、传递功率范围大、轴向尺寸小、操作维修方便、寿命长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齿轮减速器,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行星齿轮差速器
技术介绍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研究沉降过滤式离心机。首台WLG900型沉降过滤式离心机在灵山选煤厂投入使用,并通过技术鉴定,以后在选煤厂推广20多台,但由于其差速器结构复杂,机械加工精度达不到要求,出现了差速器使用时间短,检修又比较困难等问题,致使该型号沉降过滤式离心机未能广泛推广应用。针对该机存在的问题,1986年,我国又开发了 WLG-1100*2600型沉降过滤式离心机。在湖南株洲选煤厂投入使用,取得了一定效 果,但也未能广泛推广。80年代初,为提高我国选煤机械水平,我国引进了美国BIRD公司的沉降过滤式离心机技术,包括图纸和技术,产品型号为TCL型沉降过滤式离心机,有一定应用,但使用数量也不多,这与差速器的转差率不可调有较大的关系。行星齿轮差速器是沉降过滤式离心机的执行机构,是一个重要的核心部件,它的作用是使离心机的转鼓组件和螺旋组件同时同向高速旋转,转鼓组件转速略高于螺旋组件转速,在两者同向旋转过程中,靠其转速差(即转速率)推料螺旋将脱水后贴在转鼓内壁上的干煤泥推向排料口,完成脱水工艺。要得到满意的脱水效果,离心机必须有能变化的转差率以适应不同入料性质、不同粒度和不同浓度的煤泥。现有技术中的两级行星齿轮差速器是单电机单向输入的单动力源结构,结构复杂、使用不便、不安全而且其转差率是一个不可调的定值,转差率不能随不同入料煤泥的要求而随意调整至最佳数值,因此脱水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经久耐用,并且转差率可调的行星齿轮差速器。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行星齿轮差速器,包括壳体组件、太阳轮轴、行星轮、内齿轮、系杆体、向心泵;所述内齿轮与离心机的转鼓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系杆体设置有花键轴,所述系杆体通过花键轴与螺旋组件相连接,所述壳体组件右侧设置有转动输入装置;所述太阳轮轴与皮带轮相连接。所述系杆体的左侧设置有挡板,所述太阳轮轴悬臂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滚动轴承,所述限位滚动轴承孔内设置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另一端插入所述系杆体的挡板中。所述皮带轮由皮带轮本体和联接套组成,所述皮带轮本体和联接套通过联接螺钉相连接。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行星齿轮差速器,采用一级行星齿轮传动,由双电机双向输入的双动力源结构,采用无级调速,使转差率能随不同入料煤泥要求而随意调整至最佳数值,脱水效果更为理想。另外,该新式行星齿轮差速器同时采用了有效的防振措施和安全保护措施,所以这种新式行星齿轮差速器还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制造方便、成本低、运转平稳可靠、传递功率范围大、轴向尺寸小、操作维修方便、寿命长等优点。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行星齿轮差速器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行星齿轮差速器传动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行星齿轮差速器防震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行星齿轮差速器付传动皮带轮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行星齿轮差速器付传动皮带轮左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主要部件符号说明图中I、壳体组件 2、太阳轮轴3、皮带轮4、向心泵5、内齿轮6、行星轮7、系杆体8、限位滚动轴承9、挡板10、皮带轮本体11、联接套12、联接螺钉13、支撑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附图I一5可知,一种行星齿轮差速器,包括壳体组件I、太阳轮轴2、行星轮6、内齿轮5、系杆体7、向心泵4 ;所述内齿轮5与离心机的转鼓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系杆体7设置有花键轴,所述系杆体7通过花键轴与螺旋组件相连接,所述壳体组件I右侧设置有转动输入装置;所述太阳轮轴2与皮带轮3相连接。所述系杆体7的左侧设置有挡板9,所述太阳轮轴2悬臂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滚动轴承8,所述限位滚动轴承8的轴承孔内设置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13另一端插入所述系杆体7的挡板9中。所述皮带轮由皮带轮本体10和联接套11组成,所述皮带轮本体10和联接套11通过联接螺钉12相连接。本技术行星齿轮差速器,采用一级行星齿轮传动,由双电机双向输入的双动力源结构,采用无级调速,使转差率能随不同入料煤泥要求而随意调整至最佳数值,脱水效果更为理想。另外,该新式行星齿轮差速器同时采用了有效的防振措施和安全保护措施,所以这种新式行星齿轮差速器还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制造方便、成本低、运转平稳可靠、传递功率范围大、轴向尺寸小、操作维修方便、寿命长等优点。本技术行星齿轮差速器在结构上采用一级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即仅有一级太阳轮、行星轮和系杆体,去掉了现有双级行星齿轮差速器中的一级太阳轮,行星轮和系杆体,这样不仅简化了结构,减轻了重量,缩小了体积,而且还简化了制造,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传动效率,扩大了功率的传递能力,还因为该新式行星齿轮差速器是一级行星齿轮传动,减少了一级齿轮啮合,其啮合发热量也大约减少了一半,为取消强制性的油泵润滑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和保证。另外,现有两级行星齿轮差速器有两个太阳轮轴,而且都是一端悬臂与行星齿轮啮合,在高速旋转的情况下,两级太阳轮轴都会有一些轻微的振动,这不仅会使差速器本身发热,增加噪音,而且还会降低差速器本身和离心机整体的使用寿命。新式行星齿轮差速器,采用一级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其易损件要远远少于现有两级行星齿轮差速器。本技术行星齿轮差速器,在传动方式上采用双电机双向输入的双动力源结构,代替现有单电机单向输入的单动力源结构,两台电机分别组成主、付传动装置,同时分别驱动差速器的机壳和太阳轮轴,这样两电机的容量就可以互补,不仅能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而且还能增加两电机的使用寿命。而现有单机拖动的两级行星齿轮传动结构,则恰恰相反,始终由单电机拖动,不仅能耗大,容易发热,电机寿命也受到影响。另外,单电机单向输入结构的电机功率要比两台电机的功率之和还要大,其中间传动环节的零部件尺寸也必 须要加大,这不仅增加了差速器和离心机的尺寸和重量,还为制造、装、拆、运输带来很多麻烦。而且还会因为传动环节传递功率较大而减少整机的使用寿命。在技术参数上,新式行星齿轮差速器采用双电机双向输入的传动方式,即主传动装置由右侧带动新式行星齿轮差速器壳体旋转,付传动装置由左侧经皮带轮带动太阳轮轴旋转,而主、付传动装置的电机都能单独进行无级调速。主传动装置电机功率较大,它既带动离心机的转鼓旋转,又同时带动螺旋组件旋转,而付传动装置则只带动离心机的螺旋组件旋转,因此,转鼓和螺旋的转速存在以下关系η转鼓=K1 X主电机转数(转/分)——转鼓转速n teiig =K2 X主电机转数+K3 X付电机转数(转/分)——螺旋转速式中,K1 >K2>K3,K1、K2、K3均为常量系数,它们的数值取决于行星齿轮差带器各参与啮合齿轮的齿数、皮带轮的传动比。由上式可知,离心机的转鼓和螺旋之间的转数是可以靠调节两电机的办法而改变的。我们采用对两电机无级调速的办法来改变两电机的转速,从而达到随意调节转差率的目的。这样就能根据入料煤泥的性质要求而随意调整至是最佳参数,达到最佳的脱水效果。而现有行星齿轮差速器是单电机驱动的两级行星齿轮差速器,其离心机转鼓和螺旋的转数只取决于该单机传动系统的传动参数,即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行星齿轮差速器,包括:壳体组件、太阳轮轴、行星轮、内齿轮、系杆体、向心泵;所述内齿轮与离心机的转鼓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系杆体设置有花键轴,所述系杆体通过花键轴与螺旋组件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右侧设置有转动输入装置;所述太阳轮轴与皮带轮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新袁冀孔张文生赵玉彪徐之帅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联众选煤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