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田遇专利>正文

重油乳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37751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2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油乳化装置,其包含有一供水单元、一供油单元、一混合单元、一乳化单元,及一收集单元,该供水单元包括一供水槽及一连接该供水槽的吸水泵,该供油单元包括一供油槽及一连接该供油槽的吸油泵,该混合单元包括一连接该吸水泵与该吸油泵的混合流道,该乳化单元包括一连接该混合流道的油切混合器,该收集单元包括一连接该油切混合器的乳化收集槽,借由该混合流道混合油与水,再配合该油切混合器将乳状的油水混合物变成更细致的分子,使油包住水、水包住油而变成含水的油气。(*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ー种乳化装置,更详细而言,是有关于ー种适用于燃烧用油的重油乳化装置
技术介绍
掺水乳化油是ー种优良的替代燃料,在燃烧时掺水乳化油表现出比纯油更充分、更猛烈、更迅速的特点,一般油品尚且如此,在乳化重油时会显得更加突出。乳化重油已经有多年的实际应用,实践证明有明显的节油效果和环保效果。关于掺水乳化油具有节油降污的机制,目前理论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掺水乳化油的“微爆”效应,可令燃料燃烧的效果更充分。·从经济角度来看,燃烧重油比燃烧柴油要划算得多。但是,由于重油是ー种大分子,其结构比轻油复杂,分子链也长,挥发性差,在同等雾化条件下,其颗粒较大,燃烧时与氧结合的机率远远低于轻油,因此在有限时间内难以燃尽的内核而形成了积碳,便会在锅炉炉膛内产生积碳,严重影响燃烧机的使用寿命,同时还排出黑烟造成环境污染。虽然,目前传统使用物理搅拌方式所生产的掺水乳化油可以部分克服上述缺点,但由于涉及附加设备、增大成本等原因,还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乳化重油的市场地位。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具有节省油耗与降低环境污染的重油乳化装置。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所述的重油乳化装置,包含有一供水単元、一供油単元、一混合単元、一乳化単元,及一收集单元,该供水単元包括一供水槽及一连接该供水槽的吸水泵,该供油单元包括一供油槽及一连接该供油槽的吸油泵,该混合单元包括一连接该吸水泵与该吸油泵的混合流道,该乳化単元包括一连接该混合流道的油切混合器,该收集单元包括一连接该油切混合器的乳化收集槽。所述重油乳化装置更包含一能对自所述供水単元流出并流入所述混合単元的水进行加热的连接所述吸水泵的预热单元。所述混合单元更包括一回路管道,该回路管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混合流道的两端。所述乳化收集单元更包括ー设置于所述乳化收集槽内的加热器,及ー连接所述乳化收集槽的定量输出控制器。所述混合单元更包括ー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混合流道末端与所述乳化收集槽的循环流道。所述收集单元更包括ー设置于该乳化收集槽上的液位检测器。所述混合流道的管壁内设有螺纹。由上述说明可知,本技术的有益功效在于,借由该混合流道先将油与水混合,再配合该油切混合器将乳状的油水混合物切割成为更细致的分子,使油能够包住水,提高燃烧效率,以达到节能降污效果。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重油乳化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供水单元11供水槽12吸水泵2供油单元21供油槽22吸油泵3混合単元31混合流道311前端312末端313螺旋纹32回路管道33循环流道4乳化单元41油切混合器5收集单元51乳化收集槽52加热器53定量输出控制器54液位检测器6预热单元。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相关申请专利特色与
技术实现思路
,在以下配合參考附图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參阅图1,为本技术重油乳化装置的较佳实施例,该重油乳化装置包含有一供水单元I、一供油单元2、一混合单元3、一乳化单元4,及一收集单元5。该供水单元I包括一供水槽11及一连接该供水槽11的吸水泵12。该供水槽11内容置有水,借由该吸水泵12可将该供水槽内11的水输出。该供油单元2包括一供油槽21及一连接该供油槽21的吸油泵22。该供油槽21内容置有重油,借由该吸油泵22可将该供油槽内21的油输出。应注意的是,使用重油或轻油视业内人士所需,不应受本较佳实施例的揭露所限制。该混合単元3包括有ー长形混合流道31及一回路管道32。混合流道31具有一前端311及一末端312,且该混合流道31的前端311是连接该吸水泵12与该吸油泵22,所以可接收来自该供水槽11与该供油槽21中的油与水,再经该混合流道31将油与水混合成乳状的油水混合物。值得一提的是,该混合流道31的管壁内设有螺旋纹313,当该供水单元I中的水与供油单元2中的油进入该混合流道31时,借由该螺旋纹313的辅助,可使油与水因螺旋冲击而加速混合在一起,成为乳状的油水混合物。该回路管道32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该混合流道31的前端311与末端312。当油水混合物流出长形混合流道31的末端312时,可以借由该回路管道32再度将该油水混合物导入该混合流道31的前端311中,并与来自该供水槽11与该供油槽21中的油与水作进一步的静态油、水混合程序,以将油、水混合得更为均匀。该乳化单元4包括一连接该混合流道31的油切混合器41,当该油水混合物混合完毕并自该混合流道31流出后,借由该油切混合器41以动态的物理方式进行油水混合物的分子切割。由于重油是一种大分子,其结构比轻油复杂,分子链长,挥发性差,经由物理性细致切割之后,可使分子变得更为细致,使油能包住水进而变成为含水的油气。该乳化收集单兀5包括一乳化收集槽51、一加热器52,及一定量输出控制器53。该乳化收集槽51是连接该油切混合器41,经过分子切割后的油水混合物会流入该乳化收集槽51中。该加热器52设置于该乳化收集槽51内可对该乳化收集槽51内的油水混合物进行加热,以便后续使用。该定量输出控制器53连接该乳化收集槽51用以自该乳化收集槽51控制取样输出的油水混合物,作为油水混合物的抽样验证取出口。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重油乳化装置更包含一连接该吸水泵12的预热单元6。该预热单元6可对自该供水单元I流出并流入该混合单元3之前的水进行预热动作,以便水与油加速混合。值得一提的是,该混合单元3更包括一两端分别连接该混合流道31的末端312与该乳化收集槽51的循环流道33。而该收集单元3更包括一设置于该乳化收集槽51上的液位检测器54,当该乳化收集槽51内所储存的油水混合物达别预定容量时,该液位检测器54会发出信号通知该油切混合器41停止运作。此时,该乳化收集槽51内的油水混合物则可借由该循环流道33流出,并经该回路管道32再度回到该混合流道31中进行混合,最后再回到该乳化收集槽51中,如此不断循环,可使该油水混合物持续保持在混合的状态,不因该油水混合物闲置而使油水再度分离。相对地,当该乳化收集槽51内所储存的油水混合物低于预定容量时,该液位检测器54会发出信号通知该油切混合器41开始运作。此时,该乳化收集槽51内的油水混合物则不会再由该循环流道33流出,油水混合物经该油切混合器41生产后直接输出供外部使用。由上述说明可知,本技术的重油乳化装置借由该混合流道31先将油与水进行初步的静态混合,再配合该油切混合器将乳状的油水混合物动态地切割成为更细致的分子,使油包住水进而变成含水的油气,当重油的分子链发生裂解和重组时,可使得原来较粘稠的重馏成份变得更稀薄,有利于燃烧。后续应用本技术的重油乳化装置所产制出的油水混合物可以在燃烧时更加充分、更为猛烈、更显迅速,进而使得该油水混合物具有明显的节油效果和环保降污机制,故确实符合业界所需。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凡是依本技术权利要求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权利要求1.ー种重油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供水单元,包括一供水槽及一连接该供水槽的吸水泵; 一供油单元,包括一供油槽及一连接该供油槽的吸油泵; 一混合単元,包括一连接该吸水泵与该吸油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重油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供水单元,包括一供水槽及一连接该供水槽的吸水泵;一供油单元,包括一供油槽及一连接该供油槽的吸油泵;一混合单元,包括一连接该吸水泵与该吸油泵的混合流道;一乳化单元,包括一连接该混合流道的油切混合器;以及一收集单元,包括一连接该油切混合器的乳化收集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田遇陈国林彭兆盟
申请(专利权)人:黄田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