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涉及ー种环形浸提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环形浸提器,是采用附图I所示的结构,其中每个泵只对其所对应点进行控制,在使用过程中不能根据需要任意进行调节或控制,由于茶柏残油量高,能耗大,因而影响产品产量,能耗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ー种使多泵同时參与工作,实现任意调节功能的环形浸提器。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本技术包括有第一泵、第二泵、第三泵,第·一泵连通第18号阀门、第16号阀门,第二泵连通第13号阀门、第9号阀门,第三泵连通第6号阀门、第4号阀门,在第一泵与第二泵之间设置有带第15号阀门的连通管道,在第二泵与第三泵之间设置有带第8号阀门的连通管道。为更好地进行调节或控制,在第18号阀门与第16号阀门的连通管道中设置有第17号阀门;在第13号阀门与第9号阀门的连通管道中设置有第10号阀门和第12号阀门,所述第二泵是在连通第10号阀门与第12号阀门的交点处;在第4号阀门与第6号阀门的连通管道中设置有第5号阀门。本技术的优点是可根据需要随时对各个点相应的阀门进行打开或关闭,使用范围广,提高产量,节省能耗,便于维修。附图说明附图用于解释本技术。附图I是传统环形浸提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泵I与第二泵2之间设置有带第15号阀门15的连通管道14,在第二泵2与第三泵3之间设置有带第8号阀门8的连通管道7 ;在第18号阀门18与第16号阀门16的连通管道中设置有第17号阀门17 ;在第13号阀门13与第9号阀门9的连通管道中设置有第10号阀门10和第12号阀门12,所述第二泵2是在连通第10号阀门10与第1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环形浸提器,包括有第一泵(1)、第二泵(2)、第三泵(3),第一泵(1)连通第18号阀门(18)、第16号阀门(16),第二泵(2)连通第13号阀门(13)、第9号阀门(9),第三泵(3)连通第6号阀门(6)、第4号阀门(4),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泵(1)与第二泵(2)之间设置有带第15号阀门(15)的连通管道(14),在第二泵(2)与第三泵(3)之间设置有带第8号阀门(8)的连通管道(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福,刘世希,吴宏鑫,吴礼贤,吴志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三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