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穴位注射器。
技术介绍
传统针灸学源远流长,其学术理论体系独特,具备我国传统医学科学思想的特色和优势。穴位注射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ー种方法。这种疗法始创于20世纪50年代,在当时蓬勃的推进中医现代化的背景下,很多医生在临床中尝试用注射器代替原来的针灸针具,很快,这种方法拓展到穴位封闭等很多治疗领域,并取得了巨大发展。穴位注射已被确定具有以下作用(I)、止痛作用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实验结果证实,穴位注射与针刺一祥,可以兴奋 多种感受器,,产生针感信号,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脊髓和脑,产生诱发电位,局部刺激信号进入中枢后,可以激发许多神经元的活动,,释放出多种神经介质,包括有止痛作用5-羟色胺、内源性吗啡物质,这些物质的释放起到了止痛作用。(2)、防御作用穴位注射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激发体内的免疫防御功能,,維持机体外环境相对恒定所产生的一系列保护性反应。(3)、调整作用穴位注射对人体的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调整作用。目前传统穴位注射的工具是通用的药物注射器及其针头,由于针头自身针体坚硬、尖端鋭利、斜平面开ロ的结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穴位注射器,包括穿刺端、手持端,其特征在于:手持端的下方连接有穿刺端,手持端为一手持板及位于手持板上方的筒体,手持端的下方的穿刺端为一细空心管,在细空心管的顶端为一封闭的尖针头,在尖针头后侧的细空心管壁上开设有通孔,在手持板上方的筒体内设置有一导芯,导芯由针体和针帽构成,导芯的针体位于细空心管内,针帽位于手持板上方的筒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