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力压边双动模架,由上模板、压边导向装置及下模板组成,压边导向装置由导柱、活动模板、内导套、弹簧、密封套、钢球及外导套构成,上模板与导柱连为一体,浮动模板与内导套连为一体,外导套与下模板连为一体。该模架的双动功能是通过导柱上下运动带动钢球的横向串动来控制浮动模板相对上模板协调动作实现的。该模架可用于模具厂作为定型产品生产,也可用于冷冲压设备厂作为附件生产。(*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冲压恒力压边双动模架,把该冷冲压模架装在单动压力机上,可实现双动压力机的功能。在冷冲压生产中,拉深工序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材料利用率、生产效率及制品成本,而在拉深工序中压边装置的选择是拉深成败的关键。当压边力过大时,坏料由于受到过大的压边力,而不容易拉入凹模,从而会使底部转角处拉裂。当压边力过小时,则坏料在拉深过程中由于受切向压应力作用很容易起皱,既易损坏模具,又影响拉深质量。因此,压边力的大小要适中。目前,压边装置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弹性压边装置,这种装置利用弹簧、橡皮垫等弹性力压边。由于这种压边装置用普通的单动压力机即可生产,设备投资少、通用性强。因此,应用非常广泛。但是,由于这种装置所产生的压边力随压力机行程增大而升高,故对拉深非常不利。另一种是刚性压边装置,这种装置是在双动压力机上利用外滑块压边。这种压边装置的特点是压边力不随压力机的行程变化而变化,其压边力大小调整方便,所用模具结构简单,能够满足拉深工艺的要求,拉深效果好。但由于双动压力机适用范围窄,仅适用于零件的拉深工序,对于其它工序,使用这类压力机很不方便,甚至根本不能使用。因此,拥有这类设备的企业很少。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还没有一种既有利于拉深加工,又经济适用的拉深压边形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恒力压边双动模架,把该模架装在单动压力机上,可实现双动压力机的功能。本专利技术技术解决方案的恒力压边双动模架,由上模板[1]、压力导向装置[14]及下模板[13]组成。压边导向装置[14]又由导柱[2]、浮动模板[3]、内导套[4]、弹簧[5]、密封套[6]、钢球[8]及外导套[12]构成。本专利技术技术解决方案的恒力压边双动模架,压边导向装置[14]的导柱[2]与上模板[1]连为一体,在其下端加工成环状凹槽[10]和止口[11],凹槽[10]到止口[11]上端面的距离与内导套[4]的孔[7]到下端面[15]的距离相一致。止口[11]的外径要大于内导套[4]的内径,凹槽[10]圆弧圆角半径应大于钢球[8]的半径,凹槽[10]和孔[7]一起能含住钢球[8]。本专利技术技术解决方案的恒力压边双动模架,压边导向装置[14]的内导套[4]与浮动模板[3]连成一体,在内导套[4]的下端圆周均匀分布加工成3个或4个孔[7],其大小可让钢球[8]横向串动,孔[7]到内导套[4]的下端面[15]的距离与导柱[2]的凹槽[10]到止口[11]上端面的距离相一致,内导套[4]的内径要小于导柱[2]下端止口[11]的外径。本专利技术技术解决方案的恒力压边双动模架,压边导向装置[14]的外导套[12]与下模板[13]连成一体,在其外导套[12]的内表面加工成环状凹槽[9],凹槽[9]圆弧圆角半径应大于钢球[8]的半径,凹槽[9]和孔[7]一起能含住钢球[8]。本专利技术技术解决方案的恒力压边双动模架,压边导向装置[14]的钢球[8]可做成球体或长方体,钢球[8]的半径分别小于导柱[2]的凹槽[10]和外导套[12]的凹槽[9]的圆弧圆角半径,钢球[8]其大小可在内导套[4]的孔[7]中横向串动。本专利技术技术解决方案的恒力压边双动模架,压边导向装置[14]的钢球[8],经过淬火处理,其硬度超过HRC56即可,其材料最好由轴承钢制成。本专利技术技术解决方案的恒力压边双动模架,上模板[1]和压力机滑块连成一体,下模板[13]固定在床身上,上模板[1]的下面装有拉深凸模,下模板[13]装有凹模,弹簧[5]放在浮动模板[3]和密封套[6]中间,其目的使密封套[6]不脱离外导套[12],防止钢球[8]跑掉,浮动模板[3]为环状中空结构,中空便于凸模通过,环状边缘用作压边。单动压力机只有一个滑块,双动压力机有两个滑块,即内滑块和外滑块,本专利技术的恒力压边双动模架的浮动模板[3],代替了双动压力机的外滑块,从而弥补了单动压力机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恒力压边双动模架的工作原理,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当拉深工序开始时,钢球[8]的一部份含在内导套[4]的孔[7]中,一部份含在导柱[2]的凹槽[10]中,此时浮动模板[3]通过内导套[4]、钢球[8]、导柱[2]与上模板[1]连为一体,浮动模板[3]随上模板[1]、压力机滑块一同向下运动,当浮动模板[3]行至接触到凹模上的坯料时,压边导向装置[14]的钢球[8],恰巧行至外导套[12]的凹槽[9]处,由于浮动模板[3]已接触到坯料,受到一个向上的阻力,在导柱[2]随上模板[1]继续下行时,导柱[2]的凹槽[10]对钢球[8]即产生向外的推力,并将钢球[8]推入外导套[12]的凹槽[9]中,内导套[4]与导柱[2]脱开,并与外导套[12]连成一体,浮动模板[3]不再随上模板[1]继续下行,而与下模板[13]之间相对距离保持不变,从而也就保持了对坯料的压边力恒定不变,其压边力的大小根据需要可以调整,微调可通过浮动模板[3]与内导套[4]的连接螺纹来进行,当凸模继续下行至压制工作结束后,上模板[1]即随压力机滑块开始上升,当导柱[2]的凹槽[10]回升到钢球[8]所在的位置时,导柱[2]底部止口[11]也升至接触到内导套[4]的下端面[15],并对内导套[4]产生向上的推力,在该力的作用下,将钢球[8]重新推回到导柱[2]的凹槽[10]中,内导套[4]与外导套[12]脱开,重新与导柱[2]连为一体,浮动模板[3]随上模板[1]一同回升至初始位置,全部拉深工作结束。到此完成了本专利技术。从此,在单动压力机上装上本专利技术的恒力压边双动模架,代替了双动压力机使用,既克服了单动压力机压边力不稳定的缺点,又克服了双动压力机应用范围窄的不足,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以生产100型摩托车油箱为例,按年产量15万辆计算,须要购买双动压力机两台,每台315吨压力机32万元,两台64万元,如采用本专利技术使用单动压力机,每台16万元,两台32万元,仅设备一项就节省32万元。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恒力压边双动模架,可根据凹模周界制定通用模架系列,由专业厂作为一种产品或设备附件生产,其成本是会很低的。如不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模架,而另购双动压力机,将会给企业增加很大负担。以本专利技术实例的实施情况计算,其模架费用为8千元左右,而购进一台双动压力机与购进一台单动压力机的差价为16万元,这样不仅为企业节省了15·2万元费用,还可以为企业完成各种冲压加工,更适合冷冲压生产厂家使用。本专利技术也可推广应用于铸塑和压铸生产领域。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恒力压边双动模架的示意图,[1]表示上模板,[2]表示导柱,[3]表示浮动模板,[4]表示内导套,[5]表示弹簧,[6]表示密封套,[7]表示内导套的孔,[8]表示钢球,[9]表示外导套的凹槽,[10]表示导柱的凹槽,[11]表示导柱的止口,[12]表示外导套,[13]表示下模板,[14]表示压边导向装置,[15]表示内导套的下端面。图1为本专利技术恒力压边双动模架的一个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恒力压边双动模架,由上模板[1]、压边导向装置[14]及下模板[13]组成,其特征在于,压边导向装置[14],由导柱[2]、浮动模板[3]、内导套[4]、弹簧[5]、密封套[6]、钢球[8]及外导套[12]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力压边双动模架,由上模板[1]、压边导向装置[14]及下模板[13]组成,其特征在于,压边导向装置[14],由导柱[2]、浮动模板[3]、内导套[4]、弹簧[5]、密封套[6]、钢球[8]及外导套[12]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力压边双动模架,其特征在于,压边导向装置[14]的导柱[2]与上模板[1]连为一体,在其下端加工成凹槽[10]和止口[11],凹槽[10]到止口[11]上端面的距离与内导套[4]的孔[7]到下端面[15]的距离相一致,止口[11]的外径要大于内导套[4]的内径,凹槽[10]圆弧的圆角半径应大于钢球[8]的半径,凹槽[10]和孔[7]一起能含住钢球[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力压边双动模架,其特征在于,压力导向装置[14]的内导套[4]与浮动模板[3]连成一体,在内导套[4]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荣欣,
申请(专利权)人:张荣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