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33815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09:54
一种空调装置,其使用压缩机、散热器、膨胀机构、在连接有蒸发器的冷冻循环用的制冷剂回路中成为跨临界循环的制冷剂、相对于上述制冷剂相溶性较小的冷冻机油,其中,该空调装置具有设置在上述制冷剂回路中的流量调整机构和控制上述流量调整机构的流量控制部件,在上述散热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速度小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利用上述流量控制部件使上述散热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速度增加,至少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使从上述压缩机排出的冷冻机油返回上述压缩机的回油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成为跨临界循环的空调装置中由压缩机排出的冷冻机油滞留在散热器内时的回油处理。
技术介绍
在以往的使用氟利昂系制冷剂的空调装置中,使用了具有相对于液态制冷剂易于溶解的相溶性的冷冻机油。特别是在冷冻循环复杂且大型的高楼空调用途中是典型的,具有冷冻机油难以滞留于循环内的液态制冷剂所存在的位置的优点。但是,由于近年来的ニ氧化碳这样的自然制冷剂化的倾向,针对压缩机等机械要 素,需要高粘度的冷冻机油。高粘度的冷冻机油相对于制冷剂的溶解性较低,在冷冻循环内易于滞留。如果滞留在换热器内,则传热性能降低,如果滞留在换热器、配管或容器内,则压缩机内部的油量降低,可靠性受损。与此相对应地,有的空调装置若使压缩机以低频运行则使室内换热器成为散热器,增加频率而进行回油运行(例如參照专利文献I)。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8 — 107060号公报(第11 — 12页、图3)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以往的空调装置以滞留在室内换热器内的冷冻机油为对象,并未考虑滞留在室外换热器内的冷冻机油。另外,存在着室内换热器具有多个,但并未设想其一部分停止等的部分负荷这样的问题。而且,由于成为跨临界循环,因此不能够应用氟利昂类制冷剂中的两相制冷剂ー冷冻机油系统、液态制冷剂ー冷冻机油系统中的、以制冷剂为过热气体状态的位置为主体的回油技术,没有研究散热器、高压配管、高压容器中的超临界制冷剂ー冷冻机油系统中的回油技术。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做成的,获得ー种能够使滞留在跨临界循环的超临界侧的冷冻机油返回压缩机的、提高了可靠性的空调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使用压缩机、散热器、膨胀机构、在连接有蒸发器的冷冻循环用的制冷剂回路中成为跨临界循环的制冷剂、相对于上述制冷剂相溶性较小的冷冻机油,其中,该空调装置具有设置在上述制冷剂回路上的流量调整机构和控制上述流量调整机构的流量控制部件,在上述散热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速度小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利用上述流量控制部件使上述散热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速度増加,至少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使从上述压缩机排出的冷冻机油返回上述压缩机的回油运行。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在散热器出口侧的制冷剂速度小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利用流量控制部件使散热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速度増加,至少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冷冻机油返回压缩机的回油运行。因此,从压缩机排出的冷冻机油适当地返回压缩机,空调装置的可靠性提高。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中的空调装置的结构图。图2是表示制冷运行时的控制装置40的结构与作用的图。图3是表示制热运行时的控制装置40的结构与作用的图。图4是表不室外热交换量与风扇风速及传热面积之间的关系的图。图5A是表示制冷运行时的控制装置的控制的流程图。图5B是紧接着图5A的流程图。图6是表示流动方式的贝克(Baker )线图。图7A是表示制热运行时的控制装置的控制的流程图。图7B是紧接着图7A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I.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中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的图。以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在图I中,I表示室外机,10p、10q表示室内机,15表示与室外机I相连接的气体主管,13p、13q表示与室内机10p、10q相连接的气体支管,14表示气体主管15与气体支管13p、13q之间的分支点,7表示与室外机I相连接的液体主管,9p、9q表示与室内机10p、10q相连接的液体支管,8表示液体主管7与液体支管9p、9q之间的分支点。在室外机I内,在压缩机2的排出侧具有分油器17、流路切换用的四通阀3。4a、 4b,4c表示传热面积互不相同的换热器的通路(path),整体构成了室外换热器4。5表示过冷却换热器、6表示室外膨胀机构,依次与液体主管7连接。另外,压缩机2的吸入侧依次与储液器16、四通阀3、气体主管15相连接。18表示一端与分油器17的下侧内部相连接、另一端与压缩机2的吸入侧配管相连接的回油旁路。22表示从过冷却换热器5与液体主管7之间分支、井向连接储液器16与四通阀3的配管合流的过冷却旁路。在该过冷却旁路22上连接有过冷却调整阀21、过冷却换热器5。16a表不位于与压缩机2的吸入侧相连接的储液器16中的U字管,16b、16c、16d表不储液器16的回油孔。另外,40a表示室外机I的控制装置。在室内机10p、10q内,IlpUlq表示室内膨胀机构、12p、12q表示室内换热器,依次从与室内机10p、10q相连接的气体支管9p、9q与液体支管13p、13q连接。另外,40p、40q分别表示室内机10p、10q的控制装置。压缩机2具有倒相电路,通过由倒相电路进行的电源频率的转换来控制转速,是能够控制容量的类型。另外,室外膨胀机构6、过冷却调整阀21、室内膨胀机构lip、Ilq表示能够可变地控制开度的例如电子膨胀阀。而且,在该例子中,控制装置40a控制室外膨胀机构6及过冷却调整阀21,控制装置40p、40q控制室内膨胀机构llp、llq。室外机I中的压カ传感器中的31a设置在压缩机2的排出侧,31b设置在压缩机2的吸入侧,31c设置在室外膨胀机构6与室内膨胀机构IlpUlq之间,測量各个设置位置的压力。室外机I中的温度传感器中的32a设置在压缩机2与分油器17之间,32b设置在压缩机2与储液器16之间,32c设置在室外换热器4与四通阀3之间,32d设置在室外换热器4与过冷却换热器5之间,32 e设置在过冷却换热器5、室外膨胀机构6及过冷却调整阀21之间,32j设置在过冷却换热器5、储液器16及四通阀3之间,測量各个设置位置的温度。另外,温度传感器32k測量室外机I的周围温度。室内机10p、10q内的传感器中的32f、32g设置在室内换热器12p、12q与室内膨胀机构llp、llqt_,32h、32i设置在室内换热器12p、12q与气体支管13p、13q之间,测量各 个设置位置的温度。如上所述,在室外机I、室内机10p、10q中分别设有例如由微型计算机构成的控制装置40a、40p、40q。这些控制装置根据压カ传感器31、温度传感器32的測量信息、由空调装置的使用者指示的运行内容(负荷要求),控制压缩机2的运行频率、四通阀3的流路切換、室外换热器4的热交换量、室外膨胀机构6的开度、过冷却调整阀21的开度、室内膨胀机构IlpUlq的开度等。而且,这些控制装置能够发送接收例如包括各种数据等的通信。另外,以下,将表示各个控制装置40a、40p、40q的控制装置整体的情况作为控制装置40来进行说明。在此,分开将控制装置40a设置在室外机I中,将控制装置40p、40q设置在室内机10p、10q中,也可以集中设置在ー个位置。另外,也可以利用ー个装置进行各个装置的控制。后面说明执行控制装置40的功能的内部结构。制冷剂是成为跨临界循环的物质,例如是作为自然制冷剂的ニ氧化碳。以往的氟利昂系制冷剂在冷冻循环中未使用超临界状态而仅是气相 液相 气液两相。作为冷冻循环中的动作状态、控制目标,广泛使用“饱和温度”、“过冷却度”、“过热反 o与此相对,ニ氧化碳除了气相 液相 气液两相以外还能够成为超临界状态。“气体”主管、“过冷却”换热器等名称不是表示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空调装置,其使用压缩机、散热器、膨胀机构、在连接有蒸发器的冷冻循环用的制冷剂回路中成为跨临界循环的制冷剂、相对于上述制冷剂相溶性较小的冷冻机油,其特征在干, 该空调装置具有设置在上述制冷剂回路中的流量调整机构和控制上述流量调整机构的流量控制部件, 在上述散热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速度小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利用上述流量控制部件使上述散热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速度増加,至少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使从上述压缩机排出的冷冻机油返回上述压缩机的回油运行。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干, 上述制冷剂速度由层状流与环状流的交界确定。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干, 上述散热器具有多个,对每个上述散热器判断上述制冷剂速度,对各个散热器执行回油运行。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散热器具有多个通路,上述制冷剂速度是每个上述通路的制冷剂速度中的任意一个或平均值。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岛津裕辅高山启辅鸠村杰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