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集成电路
,特别涉及ー种低噪声压控振荡器。
技术介绍
压控振荡器(VCO, voltage-controlled oscillator)是指输出频率与输入控制电压有对应关系的振荡电路。压控振荡器是集成电路中非常重要的基本电路之一,其电路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环形压控振荡器(Ring VC0)和电感电容压控振荡器(LC VC0)。压控振荡器被广泛地应用于微处理器中的时钟同步(Clock Synchronization)电路;无线通信收发器中的频率综合器(Frequency Synthesizer);光纤通信中的时钟恢复电路(CRC, Clock Recovery Circuit)以及多相位米样(Multi-phase Sampling)电路中。相位噪声是衡量压控振荡器性能的主要參数之一。大多数情况下,压控振荡器的相位噪声性能是影响集成接收机灵敏度的最主要因素。理想的压控振荡器输出的信号频谱是ー个脉冲函数,但是由于实际电路中存在各种噪声源,压控振荡器输出的信号频谱特性都是频罩曲线。压控振荡器电路中的噪声源可以分为两大类器件噪声和外界干扰噪声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噪声压控振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谐振电路、负阻电路、电流源电路和反馈电路:所述谐振电路,用于产生压控振荡器的振荡信号,所述谐振电路为电感电容式谐振电路,其中的电容采用反向二极管;所述负阻电路,用于产生负阻,以抵消所述谐振电路产生的正阻;所述电流源电路,用于产生压控振荡器工作的电流;所述反馈电路,用于将所述谐振电路产生的振荡信号反馈给所述电流源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噪声压控振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谐振电路、负阻电路、电流源电路和反馈电路 所述谐振电路,用于产生压控振荡器的振荡信号,所述谐振电路为电感电容式谐振电路,其中的电容采用反向二极管; 所述负阻电路,用于产生负阻,以抵消所述谐振电路产生的正阻; 所述电流源电路,用于产生压控振荡器工作的电流; 所述反馈电路,用于将所述谐振电路产生的振荡信号反馈给所述电流源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低噪声压控振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谐振电路包括差分电感、第一反向二极管、第二反向二极管、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 所述差分电感的一端连接第一节点,另一端连接第二节点; 所述第一反向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三节点,阴极连接第一控制电压; 所述第二反向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四节点,阴极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压;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节点,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节点,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三电容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所述第四电容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第四节点; 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谐振电路与负阻电路的第一相接点,输出第一谐振信号,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谐振电路与负阻电路的第二相接点,输出第二谐振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低噪声压控振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阻电路包括第一双极型晶体管、第二双极型晶体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容、第六电容和第十一电容; 第一双极型晶体管的基极连接第五节点,集电极连接第一节点,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负阻电路与谐振电路的第一相接点; 第二双极型晶体管的基极连接第六节点,集电极连接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负阻电路与谐振电路的第二相接点; 所述第一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双极性晶体管的发射极相接,相接的节点作为所述负阻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流源电路的输出端相接点; 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节点,另一端连接第二控制电压; 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节点,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压; 第五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节点,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六节点; 第六电容的一端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志强,陈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