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DSP的全数字化三相中频逆变器,包括IGBT智能功率模块、LC滤波器、反馈变压器和控制板。三组IGBT智能功率模块并联连接,接直流电压,三组IGBT智能模块的中点分别连接LC滤波器的滤波电感,滤波电感的另一端与滤波电容相连,滤波电容另一端并联连接在一起,滤波器输出端连接负载,反馈变压器一次侧连接LC滤波器输出端,反馈变压器二次侧连接至控制板反馈输入端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控制精度高、抗干扰性好、运算速度快,控制算法简单,输出电压稳定,逆变器动态调整性能好,制作工艺简单、特别适用于大功率的中频逆变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ー种三相中频逆变器,具体涉及ー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全数字化三相中频逆变器,特别适用于大功率的中频逆变器。
技术介绍
正弦脉冲宽度调制(SPWM)技术是现代电カ电子变换控制的核心技术,是エ业应用中最为常见的ー种方法。传统产生SPWM信号的方法主要是采用专用集成电路来实现SPWM(如HEF4752、SA4828等),主控系统采用单片机实现,系统电路结构虽然比较简单,但单片机抗干扰性差,处理精度低,尤其对于大功率中频逆变器,由于单片机精度的问题,很容易造成逆变器输出电压波形不稳定。 随着DSP的广泛应用,由于DSP精度高、计算速度快、抗干扰性好,采用DSP实时计算生成SPWM脉冲信号,同时在DSP内部完成AD (模拟数字)转换、数字PI (比例积分)控制等,整个逆变器系统仅由以DSP为核心的控制板及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组件、LC滤波器构成,系统结构简单,控制精度高。另ー方面,在逆变器控制方法中,为保证逆变器动态调整性能及输出稳定性,很多系统采用双环控制,内环为电流瞬时值控制,外环为电压有效值控制。但对于大功率中频逆变器而言,受到大功率开关器件IGBT最大开关频率的限制,造成SPWM的载波比N必然很低,仍采用双环控制势必造成逆变器输出电压波动大,控制稳定度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ー种适用于大功率的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全数字化三相中频逆变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DSP的全数字化三相中频逆变器,包括IGBT智能功率模块、LC滤波器、反馈变压器和控制板.三组IGBT智能功率模块并联连接,接直流电压,三组IGBT智能模块的中点分别连接LC滤波器的滤波电感,滤波电感的另一端与滤波电容相连,滤波电容另一端并联连接在一起,滤波器输出端连接负载,反馈变压器一次侧连接LC滤波器输出端,反馈变压器二次侧连接至控制板反馈输入端ロ。所述的控制板包括脉冲宽度调制(PWM)驱动脉冲转换电路、电压反馈采集电路、IO接ロ电路、故障保护电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电源模块。其中,电源模块提供电源,其余电路均与数字信号处理器连通。所述的PWM脉冲转换电路7包括Rl与Cl、一号反相器(0C门)的I脚相连,Cl另一端与GND连接,一号反相器的2脚与二号反相器(CMOS门)的3脚、R2连接,R2另一端连接+15V,二号反相器的2脚与C2、R3连接,C2的另一端接GND。本专利技术控制精度高、抗干扰性好、运算速度快,控制算法简单,输出电压稳定,逆变器动态调整性能好,制作エ艺简单、成本低。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基于DSP的全数字化三相中频逆变器电路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板电路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PWM驱动脉冲转换电路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压反馈采集电路 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IO接ロ电路; 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故障保护电路图。其中 IIGBT智能功率模块 2 LC滤波器 3反馈变压器4控制板 5滤波电感6滤波电容 7 PWM驱动脉冲转换电路 8电压反馈采集电路 9 IO接ロ电路10故障保护电路 II一号反相器12 二号反相器 13运算放大器 14反馈电压端子 15光电耦合器 16电平变换门 17与门 18或非门 19数字信号处理器20电源模块。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基于DSP的全数字化三相中频逆变器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I所示,一种基于DSP的全数字化三相中频逆变器,包括IGBT智能功率模块1、LC滤波器2、反馈变压器3和控制板4。其中,三组IGBT智能功率模块I并联连接,接直流电压(例如600V),三组IGBT智能模块I的中点分别连接LC滤波器2的滤波电感5,滤波电感5的另一端与滤波电容6相连,滤波电容6另一端并联连接在一起,滤波器2输出端连接负载。反馈变压器3 —次侧连接LC滤波器2输出端,反馈变压器3 二次侧连接至控制板4反馈输入端ロ,控制板4通过检测输出电压,利用DSP片上AD采集通道,直接进行直流电压采集,并进行相应的运算控制,利用DSP片上专用PWM ロ,产生六路PWM脉冲,驱动IGBT模块。如图2所示,所述的控制板4包括PWM驱动脉冲转换电路7、电压反馈采集电路8、IO接ロ电路9、故障保护电路10、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19和电源模块20。其中,电源模块20提供电源,其余电路均与数字信号处理器19连通。DSP19选用TI公司TMS320LF2407 ;电源模块20选用M0RNSUN电源模块,包括+15V/VDD1和+15VSS1及+15V/VCC,其中VDD1、VSS1为所有模拟芯片供电,VCC为DSP及控制板中数字芯片供电,+15V为驱动转接板供电,DSP板内部完成5V/3. 3V转换,DSP板是控制核心,实现所有外围信号连接。电压反馈采集电路完成逆变器幅值采集,PWM脉冲变换电路实现IGBT驱动信号的变换,IO接ロ电路实现所有数字信号的通信,故障保护电路主要实现逆变器故障检测。如图3所示,所述的PWM脉冲转换电路7包括Rl与Cl、一号反相器(0C门)11的I脚相连,Cl另一端与GND连接,一号反相器11的2脚与二号反相器(CMOS门)12的3脚、R2连接,R2另一端连接+15V,二号反相器12的2脚与C2、R3连接,C2的另一端接GND。该电路为一路PWM脉冲变换电路,其他五路电路相同。如图4所示,所述的电压反馈采集电路8,其电路的连接关系如下反馈变压器3二次侧的三相输出电压通过端子14的1、2、3脚分别连接至Dl阳极、D2阳极、D3阳极,Dl阴极、D2阴极、D3阴极、C3、R4、R5连接一起,D4阳极、D5阳极、D6阳极与C3另一端、R4另一端、R8连接一起,D4阴极与Dl阳极连接,D5阴极与D2阳极连接,D6阴极与D3阳极连接,R5另一端与R6、R7、R8另一端串联连接,R6与R7公共点与R9连接,R9另一端与D7阳极、D8阴极、运算放大器13的12脚连接,运算放大器13的13脚、14脚与RlO连接,RlO另ー端与R11、C4、R12连接,R12另一端与D9阳极、DlO阴极连接,Rll另一端C4另一端与DlO阳极连接至AGND,D9阴极连接至3. 3VA。如图5所示,所述的IO接ロ电路9,其电路连接关系如下外部IO信号通过LI与 R13连接,R13另一端与C5、Dll阴极连接、光电耦合器15的I脚连接,C5另一端与Dll阳极、光电耦合器15的2脚连接至GNDPLC,光电耦合器15的3脚与R14、R15连接,R14另ー端连接至3. 3V,R15另一端与C6连接至DSP的IO ロ,C6另一端与光电耦合器15的4脚连接至GND。其他五路的IO信号电路与图5相同。如图6所示,所述的故障保护电路10,其电路连接关系如下报警信号ERR1、ERR2、ERR3分别通过R19、R20、R21连接至或非门18的I脚、2脚、8脚,C7、R16串联连接,其公共点与或非门18的8脚及电平变换门16的3脚连接,C8、R17串联连接,其公共点或非门18的2脚及电平变换门16的5脚连接,C9、R18串联连接,其公共点与或非门18的I脚及电平变换门16的7脚连接。报警信号ERR4、ERR5、ERR6分别通过R25、R26、R27连接至或非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DSP的全数字化三相中频逆变器,包括IGBT智能功率模块(1)、LC滤波器(2)、反馈变压器(3)和控制板(4),其特征在于:三组IGBT智能功率模块(1)并联连接,接直流电压,三组IGBT智能模块(1)的中点分别连接LC滤波器(2)的滤波电感(5),滤波电感(5)的另一端与滤波电容(6)相连,滤波电容(6)另一端并联连接在一起,滤波器(2)输出端连接负载,反馈变压器(3)一次侧连接LC滤波器(2)输出端,反馈变压器(3)二次侧连接至控制板(4)反馈输入端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DSP的全数字化三相中频逆变器,包括IGBT智能功率模块(I)、LC滤波器(2)、反馈变压器(3)和控制板(4),其特征在于三组IGBT智能功率模块(I)并联连接,接直流电压,三组IGBT智能模块(I)的中点分别连接LC滤波器(2)的滤波电感(5),滤波电感(5)的另一端与滤波电容(6)相连,滤波电容(6)另一端并联连接在一起,滤波器(2)输出端连接负载,反馈变压器(3)—次侧连接LC滤波器(2)输出端,反馈变压器(3)二次侧连接至控制板(4)反馈输入端口。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DSP的全数字化三相中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树文,赵武玲,王伟强,于民东,李玉宾,姚广,
申请(专利权)人: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