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质电池和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31929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04:36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了非水电解质电池(1),其包括:正极(4)、负极(5)和非水电解质。负极(5)包含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和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包含单斜晶β-型钛复合氧化物。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在0.8V-1.5V(vs.Li/Li+)的电位范围下产生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文所述的实施方案一般涉及非水电解质电池和电池组
技术介绍
近来,已关注将具有单斜晶β -型结构的钛氧化物作为非水电解质电池的活性材料。在用于常规非水电解质电池的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钛酸锂(Li4Ti5O12)中,每个以Li4Ti5O12表示的结构单元中能够嵌入的锂离子数量为3个。由此,每个钛离子能够嵌入Li4Ti5O12的 锂离子数量为3/5个。因此,O. 6是理论上的最大值。另一方面,在具有单斜晶β_型结构的钛氧化物中,每个钛离子能够嵌入钛氧化物的锂离子的最大数量为I. O个。由此,当将这样的钛氧化物用作非水电解质电池的活性材料时,理论容量达到约335mAh/g。因此,这表明使用具有单斜晶β-型结构的钛氧化物能够开发高容量电池。但是,存在使用单斜晶β -型结构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的循环性能在高温下下降的问题。附图说明图I显示了在负极上包含第一活性材料和第二活性材料的电池的充电曲线;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截面图。图3是图2中的A部的放大截面图。图4是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局部剖切透视图;图5是图4中的B部的放大截面图。图6是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电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非水电解质电池(1),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4);负极(5);和非水电解质;其中负极(5)包含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和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包含单斜晶β?型钛复合氧化物,并且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在相对于金属锂的0.8V?1.5V的电位范围下引起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稻垣浩贵高见则雄笹川哲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