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交通及检测
,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间交通建设的日益扩大,高速公路及隧道的数量和里程日益增多,精准的车流量和车速的检测成为了正确、有效的交通管理及隧道安全行车的重要活动。目前常见的车速的检测方式包括埋设感应圈(或感应棒)测速、雷达测速等。其中,埋设感应圈(或感应棒)测速的方法无法实现对车辆类型的检测,且施工量大,路面一旦变化或更新则需重埋线圈,另外,维护工作大、成本高;雷达测速目前应用较为广泛,但其反 应时间较长,通常要二至三秒,不适合车隔较短、速度较快的交通状况,并且,雷达的安装位置很难准确检测多轮重型车辆的车流信息,并且很容易影响其对跑车等超低车辆的检测效果O快速反应的红外线对射设备,具有地域应用广、抗干扰能力强、可精确测量、毫秒级反应时间、成本低、施工量小、易维护等特点和优势,特别适合车隔较短、速度较快的交通状况的精准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实现对大型车辆的精准识别,准确的判断是否有车辆通过,为安全交通、智能交通提供必要精准的数据基础。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利用红外技术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红外技术测量车流量和车速的装置,包括红外传感器、PLC控制器及终端计算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红外传感器的立柱,所述的立柱每2根为一组且相对放置,位于车辆驶入方向的第一组立柱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红外传感器,其余立柱仅上方设置有红外传感器;在所述的PLC控制器内部嵌入了测量装置,该测量装置包括以下模块: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红外传感器采集的信号;车辆识别模块,用于对信号接收模块采集到的信号进行识别,确定车辆类型;车速计算模块,用于计算通过车辆的速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红外技术测量车流量和车速的装置,包括红外传感器、PLC控制器及终端计算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红外传感器的立柱,所述的立柱每2根为一组且相对放置,位于车辆驶入方向的第一组立柱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红外传感器,其余立柱仅上方设置有红外传感器; 在所述的PLC控制器内部嵌入了测量装置,该测量装置包括以下模块 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红外传感器采集的信号; 车辆识别模块,用于对信号接收模块采集到的信号进行识别,确定车辆类型; 车速计算模块,用于计算通过车辆的速度。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红外技术测量车流量和车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的上方,距离地面的高度为I. 6m 2. 2m。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红外技术测量车流量和车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的下方,距离地面的高度为O. 8m 1.4m。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红外技术测量车流量和车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于车辆驶入方向的最后一组立柱,安装在隧道洞口前的150m 250m的道路两侧。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红外技术测量车流量和车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至少采用3组,且每组立柱之间的距离相等,为4m 6m。6.采用权利要求I所述的红外技术测量车流量和车速的装置测量车流量和车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I、采集信号,第一组红外传感器捕获车辆信号a1;时间信号,第二组红外传感器捕获车辆信号a2,时间信号t2,第三组红外传感器捕获车辆信号a3,时间信号t3,将上述信号上传至所述PLC控制器; 步骤2、PLC控制器根据步骤I采集到的信号,计算车速和车流量信息; 1)统计车流量信息当红外传感器检测到车辆信号,将其发送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车辆个数统计 A.当第一根立柱上的两个红外传感器同时检测到车辆信号,并且所有位于上方的红外传感器均检测到未曾间断的一个车辆信号,而位于下方的红外传感器却检测到几个车辆信号时,PLC控制器机判定本次通过车辆为多轮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庆生,周巍,梁亚松,刘大可,王继伟,史大为,刘晶,宋平玉,王文利,康家宇,赵立松,王莹,周钰涵,孙阅兵,代吉祥,林晓明,丁宇,莫贺军,李印保,高昆,李长新,岳占辉,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新一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