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宫式密封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29521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0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轴承领域,具体的讲,是涉及一种迷宫式密封轴承。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专利技术是由轴承、挡圈、密封螺栓、迷宫曲路构成的,迷宫曲路上的齿间距为6-8mm之间,齿尖厚度小于0.5mm,齿数控制在6-35范围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将旋转的和固定的密封零件间的间隙制成迷宫形式,缝隙间填入润滑脂以加强密封效果,当环境比较脏时,它的效果依然很可靠。2、密封间隙越小,密封齿数越多,其密封效果越好,但当齿数增加到一定数目后,效果提高不明显,因此,实践证明轴端密封设置6-35个齿为宜。3、齿间距为6-8mm之间,齿尖厚度小于0.5mm,密封效果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领域,具体的讲,是涉及一种迷宫式密封轴承
技术介绍
迷宫密封是在转轴周围设若干个依次排列的环行密封齿,齿与齿之间形成一系列截流间隙与膨胀空腔,被密封介质在通过曲折迷宫的间隙时产生节流效应而达到阻漏的目的。由于迷宫密封的转子和机壳间存在间隙,无固体接触,毋须润滑,并允许有热膨胀,适应高温、高压、高转速频率的场合,这种密封形式被广泛用于汽轮机、燃汽轮机、压缩机、鼓风机的轴端和的级间的密封,其他的动密封的前置密封。迷宫式密封根据结构特点不同,可分为1、平滑式迷宫密封结构简单,便于制 造,但密封效果差;2、曲折式迷宫密封特质的凹凸沟槽结构,这种高低齿与凹凸槽相配合的结构,使平滑的密封间隙变成了曲折式,因此,增加了流动阻力,提高了密封效能,但只能用在有水平剖分面的缸体或隔板中,并且密封体也要作成水平剖分型,结构较复杂,不便于普遍采用;3、阶梯式迷宫密封从结构上分析它类似于平滑式迷宫密封,而密封效果却与曲折式迷宫密封近似。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且密封效果好的阶梯式迷宫式密封轴承。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是由轴承、挡圈、密封螺栓、迷宫曲路构成的,迷宫曲路上的齿间距为6-8mm之间,齿尖厚度小于O. 5mm,齿数控制在6-35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I、将旋转的和固定的密封零件间的间隙制成迷宫形式,缝隙间填入润滑脂以加强密封效果,当环境比较脏时,它的效果依然很可靠。2、密封间隙越小,密封齿数越多,其密封效果越好,但当齿数增加到一定数目后,效果提高不明显,因此,实践证明轴端密封设置6-35个齿为宜。3、齿间距为6-8mm之间,齿尖厚度小于O. 5mm,密封效果较好。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所示的附图标记如下轴承I、挡圈2、密封螺栓3、迷宫曲路4。本专利技术是由轴承、挡圈、密封螺栓、迷宫曲路构成的,迷宫曲路上的齿间距为6-8mm之间,齿尖厚度小于O. 5mm,齿数控制在6-35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I、将旋转的和固定的密封零件间的间隙制成迷宫形式,缝隙间填入润滑脂以加强密封效果,当环境比较脏时,它的效果依然很可靠。2、密封间隙越小,密封齿数越多,其密封效果越好,但当齿数增加到一定数目后,效果提高不明显,因此,实践证明轴端密封设置6-35个齿为宜。3、齿间距为6-8mm之间,齿尖厚度小于O. 5mm,密封效果较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迷宫式密封轴承,其特征在于: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是由轴承、挡圈、密封螺栓、迷宫曲路构成的,迷宫曲路上的齿间距为6?8mm之间,齿尖厚度小于0.5mm,齿数控制在6?35范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 .迷宫式密封轴承,其特征在于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是由轴承、挡圈、密封螺栓、迷宫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文秀王宇菲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创达技术交易市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