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用于超高层建筑施工的一种智能型施工平台。
技术介绍
在超高层建筑施工领域,现有的顶升模架体系,其支撑立柱通常支撑在核心筒内剪力墙预开的洞口上或核心筒内部混凝土梁上。用于核心筒施工的施工通道一般采用挂架形式悬挂在钢平台下,位于核心筒剪力墙两侧。然而超高层核心筒结构设计中,筒内剪力墙截面变化较大,且塔吊、施工电梯等垂直运输设施一般会布置在核心筒内,因此,传统顶模其支撑立柱会因核心筒内部墙体变化难以找到支撑点,或与塔吊、施工电梯等垂直运输设备发生冲突;且通常核心筒外墙会随层高内缩,传统顶升模架施工通道与墙体安全距离不足;再者由于伸臂桁架层预埋钢构件较大,传统顶模外架影响钢结构施工,核心筒角部大型预埋件也会影响模架体系的爬升,最后传统的模架一般未设置应力监测系统,模架在使用过程中的受力及变形情况难以把控。因此,研究一种能够很好的适应核心筒剪力墙截面变化、方便快捷的实现爬升并能适时的对其受力进行监控的智能型钢平台成为超高层建筑施 工中的一个新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施工的智能型施工平台,能够方便快捷的进行爬升,对核心筒剪力墙截面变化有较好的适应性,能减少模架系统在核心筒结构施工过程中与钢结构施工、垂直运输设施的冲突,以及能够适时的监控模架的受力状况。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施工的智能型施工平台,包括支撑连接在剪力墙上的支撑与顶升系统,支撑连接在支撑与顶升系统上的钢框架系统,以及挂在钢框架系统上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框架系统包括平台面呈矩形的主平台架、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施工的智能型施工平台,包括支撑连接在剪力墙上的支撑与顶升系统,支撑连接在支撑与顶升系统上的钢框架系统(1),以及挂在钢框架系统(1)上的模板系统(4),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框架系统(1)包括平台面呈矩形的主平台架(1.1)、处在主平台架四个边处的外框架(1.2)、设在主平台架下部的挂架(1.7)和内支撑立柱(1.3)、以及设在外框架下部的外支撑立柱(1.4);所述支撑与顶升系统由内框支撑及顶升系统(3)和外框支撑与顶升系统(2)组成,所述内支撑立柱(1.3)通过内框支撑及顶升系统(3)支撑连接在内剪力墙(5)上,所述外支撑立柱(1.4)通过外框支撑与顶升系统(2)支撑连接在外剪力墙(6)上;所述模板系统(4)挂接在主平台架(1.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施工的智能型施工平台,包括支撑连接在剪力墙上的支撑与顶升系统,支撑连接在支撑与顶升系统上的钢框架系统(I ),以及挂在钢框架系统(I)上的模板系统(4),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框架系统(I)包括平台面呈矩形的主平台架(I. I)、处在主平台架四个边处的外框架(I. 2)、设在主平台架下部的挂架(I. 7)和内支撑立柱(I. 3)、以及设在外框架下部的外支撑立柱(I. 4); 所述支撑与顶升系统由内框支撑及顶升系统(3)和外框支撑与顶升系统(2)组成,所述内支撑立柱(I. 3)通过内框支撑及顶升系统(3)支撑连接在内剪力墙(5)上,所述外支撑立柱(I. 4)通过外框支撑与顶升系统(2)支撑连接在外剪力墙(6)上; 所述模板系统(4)挂接在主平台架(I. I)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施工的智能型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平台架(I. O由若干根纵向与若干根横向相交形成的钢框架主梁构成,每根纵向或横向的钢框架主梁的两端端部均设有伸缩机构总成(I. 5),钢框架主梁通过伸缩机构总成(1.5)与所述外框架(1.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施工的智能型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总成(I. 5)包括滑动套接在钢框架主梁端部的大型滑动套(I. 51)、固定连接在大型滑动套(I. 51)上的连接座(I. 52)、固定连接在钢框架主梁上的固定座(I. 53)、以及连接在连接座(I. 52)与固定座(I. 53)之间的动力装置(I. 54),所述大型滑动套(I. 51)上设有定位耳板(I. 55),定位耳板(I. 55)通过销轴与所述钢框架主梁上的销孔(I. 56)配合连接,大型滑动套(I. 51)与外框架(I. 2)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施工的智能型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I. 54)为螺旋式千斤顶或液压油缸。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施工的智能型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1.2)的两端端部均设有开合机构(1.6),该开合机构(I. 6)包括固定连接在外框架(I. 2)靠外侧位置的承扭立杆(I. 61)、固定连接在外框架(I. 2)靠内侧位置的承拉立杆(I. 62)、以及与承扭立杆铰接连接的可开合架体(I. 63),所述承扭立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琨,黄刚,王开强,吴延宏,王辉,邓伟华,周鹏华,陈波,李迪,崔健,周杰刚,李鹏,王健,张杰,武超,刘威,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