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处理作井下生产用水的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27440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6 2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活污水处理作井下生产用水的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连通的初沉池、生物氧化过滤装置,超滤单元、消毒单元和清水池;生物氧化过滤装置的顶部设置有污水入口,并与初沉池连通;清水池的底部设置有生产用水出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生活污水处理作井下生产用水的装置及方法,通过生物氧化过滤装置降解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和氨氮,通过超滤单元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和大肠菌群,通过消毒单元确保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满足井下生产用水要求,不仅流程短、处理设施少、而且出水水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我国煤矿多分布在北方和西北方缺水地区,随着煤炭产业的迅速发展,煤炭井下生产用水的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突出,对煤矿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使其能成为井下生产用水,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目前煤矿的缺水问题。现有技术中对煤矿生活污水主要通过简单的污水处理系统对其进行简单生化处理,污水处理系统按照污水的流向,包括依次设置的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以及滤池。污水 进入初沉池去除大部分悬浮物后,进入曝气池,在曝气池内,污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的混合,好氧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随后曝气池出水在二沉池内进行泥水分离,出水流入滤池,经过滤后流入清水池。虽然现有技术处理后的煤矿生活污水,可以进行地面冲厕、绿化、洗煤、电厂循环等,但是流程长,出水水质不可靠,无法作为井下生产用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不仅流程短、处理设施少、而且出水水质可靠。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生活污水处理作井下生产用水的装置,包括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连通的初沉池、生物氧化过滤装置,超滤单元、消毒单元和清水池;所述生物氧化过滤装置的顶部设置有污水入口,并与所述初沉池连通;所述清水池的底部设置有生产用水出口。如上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作井下生产用水的装置,所述生物氧化过滤装置包括前段同步氧化单元,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单元的顶部设置有所述污水入口,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单元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水口和第一排泥口,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单元中设置有生长有微生物的第一填料,所述第一填料中设置有多个第一过滤孔;后段吸附过滤单元,所述后段吸附过滤单元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和第二排泥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后段吸附过滤单元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出水口,所述后段吸附过滤单元中设置有生长有微生物的第二填料,所述第二填料中设置有多个第二过滤孔,所述第二过滤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过滤孔的孔径,所述第二填料包括第一部分填料和第二部分填料,所述第一部分填料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填料的上面,所述第一部分填料中的第二过滤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部分填料中的第二过滤孔的孔径。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穿设在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单元和所述后段吸附过滤单元中,并设置在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单元和所述后段吸附过滤单元的底部,所述曝气管与供风设备相连。如上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作井下生产用水的装置,所述第一过滤孔的密度为4000-7000个/m2,所述第一部分填料中的第二过滤孔的密度为15000-25000个/m2,所述第二部分填料中的第二过滤孔的密度为25000-40000个/m2。如上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作井下生产用水的装置,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单元中还设置有第一填料上部固定装置和第一填料下部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填料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填料上部固定装置和所述第一填料下部固定装置之间;所述后段吸附过滤单元中还设置有第二填料上部固定装置和第二填料下部固定装置,所述第二填料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填料上部固定装置和所述第二填料下部固定装置之间。如上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作井下生产用水的装置,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单元中还设置有第一集泥斗,且所述第一集泥斗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排泥口连通; 所述后段吸附过滤单元中还设置有第二集泥斗,且所述第二集泥斗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排泥口连通。如上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作井下生产用水的装置,所述超滤单元包括中间水池、用于提供压力的加压泵以及与所述加压泵相连的超滤装置。如上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作井下生产用水的装置,所述消毒单元包括顺次连接的紫外线消毒装置和二氧化氯消毒装置;所述紫外线消毒装置与所述超滤装置相连。如上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作井下生产用水的装置,所述超滤装置为板式,管式或卷式超滤装置。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生活污水处理作井下生产用水的方法,包括初沉池中的污水经生物氧化过滤装置顶部设置的污水入口进入生物氧化过滤装置;所述生物氧化过滤装置用于对污水进行氧化降解和过滤;再依次通过超滤单元、消毒单元和清水池;所述超滤单元用于将污水中的微粒子滤去;最后经所述清水池底部设置的生产用水出口流出。如上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作井下生产用水的方法,所述生物氧化过滤装置包括前段同步氧化单元和后段吸附过滤单元;所述生物氧化过滤装置对污水进行氧化降解和过滤包括初沉池中的污水经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单元顶部设置的污水入口进入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单元,污水在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单元中自上而下流动,然后通过所述后段吸附过滤单元底部设置的进水口进入所述后段吸附过滤单元,污水在所述后段吸附过滤单元中自下而上流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通过生物氧化过滤装置降解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和氨氮,通过超滤单元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和大肠菌群,通过消毒单元确保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满足井下生产用水要求,不仅流程短、处理设施少、而且出水水质可靠。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生活污水处理作井下生产用水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生物氧化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生活污水处理作井下生产用水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生活污水处理作井下生产用水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生活污水处理作井下生产用水的装置包括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连通的初沉池I、生物氧化过滤装置2、超滤单元3、消毒单元4和清水池5,在生物氧化过滤装置的顶部设置有污水入口 11,并与初沉池I连通;清水池5的底部设置有生产用水·出口 6。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污水中的可沉物和漂浮物可被初沉池I除去,随后污水通过污水入口 11进入生物氧化过滤装置2,生物氧化过滤装置2可以对污水进行氧化过滤,除去其中的有机物、氨氮和污泥。但是,此时的污水中还含有大量的大分子物质和微粒子(如蛋白质、水溶性高聚物、细菌等),无法满足生产用水的需求,所以还需将污水依次通过超滤单元和消毒单元。超滤单元3的超滤膜具体可以为无机膜、有机膜或复合膜,超滤膜额定孔径为O. 001-0. 02 μ m,膜组件可以为管式、板式或卷式,依靠超滤膜的筛滤作用,使污水中的大分子物质和微粒子,如蛋白质、水溶性高聚物、细菌等被滤膜阻留。消毒单元4可以通过消毒剂破坏微生物机体细胞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的分子结构,或者将核酸氧化,阻止细胞的合成代谢,使细菌死亡,尤其是可将污水中的大肠杆菌杀死,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综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生活污水处理作井下生产用水的装置,通过生物氧化过滤装置可以降解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通过超滤单元可以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和大肠菌群,通过消毒单元确保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满足井下生产用水要求,不仅流程短、处理设施少、而且出水水质可靠。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生物氧化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生物氧化过滤装置包括同步氧化单元10,后段吸附过滤单元20以及曝气管30。其中,前段同步氧化单元10的顶部设置有污水入口 11,前段同步氧化单元1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水口 13和第一排泥口 14,前段同步氧化单元10中设置有生长有微生物的第一填料12,第一填料12中设置有多个第一过滤孔(未绘示);后段吸附过滤单元20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 23和第二排泥口 24,进水口 23与第一出水口 13连通,后段吸附过滤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作井下生产用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连通的初沉池、生物氧化过滤装置,超滤单元、消毒单元和清水池;所述生物氧化过滤装置的顶部设置有污水入口,并与所述初沉池连通;所述清水池的底部设置有生产用水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活污水处理作井下生产用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连通的初沉池、生物氧化过滤装置,超滤单元、消毒单元和清水池; 所述生物氧化过滤装置的顶部设置有污水入口,并与所述初沉池连通; 所述清水池的底部设置有生产用水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作井下生产用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氧化过滤装置包括 前段同步氧化单元,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单元的顶部设置有所述污水入口,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单元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水口和第一排泥口,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单元中设置有生长有微生物的第一填料,所述第一填料中设置有多个第一过滤孔; 后段吸附过滤单元,所述后段吸附过滤单元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和第二排泥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后段吸附过滤单元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出水口,所述后段吸附过滤单元中设置有生长有微生物的第二填料,所述第二填料中设置有多个第二过滤孔,所述第二过滤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过滤孔的孔径,所述第二填料包括第一部分填料和第二部分填料,所述第一部分填料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填料的上面,所述第一部分填料中的第二过滤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部分填料中的第二过滤孔的孔径。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穿设在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单元和所述后段吸附过滤单元中,并设置在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单元和所述后段吸附过滤单元的底部,所述曝气管与供风设备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作井下生产用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过滤孔的密度为4000-7000个/m2,所述第一部分填料中的第二过滤孔的密度为15000-25000个/m2,所述第二部分填料中的第二过滤孔的密度为25000-40000个/m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作井下生产用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单元中还设置有第一填料上部固定装置和第一填料下部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填料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填料上部固定装置和所述第一填料下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守勤周如禄陈永春郭中权谢毫肖艳柳炳俊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杭州环保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