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渝专利>正文

自行车高效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26979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6 21:48
一种自行车高效驱动机构,包括左皮带、右皮带和中置皮带,中置皮带连于中置上下换向轮之间,左皮带连于左侧上下换向轮与左皮带轮之间,右皮带连于右侧上下换向轮与右皮带轮之间;左脚蹬上端同时连接在左皮带和中置皮带上,右脚蹬上端同时连接在右皮带和中置皮带上;左皮带轮、右皮带轮活套在后轮轴上,左右皮带轮的外侧面分别设有左右主动链盘,链轮轴上活套有左右从动链盘;左从动链盘上安装有前左棘爪,前左棘爪与固套在链轮轴上的前左棘轮相配合,右从动链盘上安装有前右棘爪,前右棘爪与固套在链轮轴上的前右棘轮相配合,前左棘轮与前右棘轮左右对称。由于左右脚蹬只有直线运动,因而可以使脚蹬力始终都作用在最大力矩处,获得最大扭矩输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式驱动机构,尤其是自行车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自行车的驱动机构包括脚蹬、主动链轮、链条和飞轮等,飞轮固定在后轮的轮轴上,主动链轮装在链轮轴(自行车中轴)上,链条绕于主动链轮与飞轮之间,脚的蹬力靠脚蹬(相当于曲柄)、主动链轮、链条、飞轮等部件传递到后轮上,从而驱动自行车前行。由于驾乘者是坐在座垫上用脚踩脚蹬,脚蹬做圆周运动,脚的蹬力方向不能确保始终垂直于力臂,在相同脚蹬力的作用下,通常是当左右脚蹬处于相同高度位置且脚蹬力垂直向下(假设自行车行驶在水平路面上)时所获得的力矩最大,而当左右脚蹬中的一个处于最高位置另一个处于最低位置时的力矩几乎为零,做功效率没有达到最大化。有时为了提高动力,人们会习惯性的随脚蹬踏板的转动而调整脚的蹬力方向,如果惯性不大时,脚向前下方或后下方蹬时就会感觉较吃力和别扭。另外,由于脚蹬是做圆周运动,坐着骑自行车时考虑脚的动作范围局限,脚蹬的圆周运动半径不能做得太大,这也是导致普通非变速自行车速度不高的原因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相同脚蹬力条件下,作用于主动链轮上的扭矩一致,效率更高,并方便驾乘者用单一方向的脚蹬力来驱动的自行车高效驱动机构。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行车高效驱动机构,包括左脚蹬、右脚蹬、主动链轮、从动链轮、左皮带、右皮带和中置皮带,主动链轮固套在链轮轴端,从动链轮固套在后轮轴端,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之间通过驱动链条连接,从动链轮上装有后棘爪,该后棘爪与固套在后轮轴上的后棘轮相配合,中置皮带连接于中置上换向轮与中置下换向轮之间,左皮带连接于左侧上换向轮、左侧下换向轮与左皮带轮之间,右皮带连接于右侧上换向轮、右侧下换向轮与右皮带轮之间;中置上换向轮、中置下换向轮分别装配在第一换向轮轴、第二换向轮轴上;左侧上换向轮与右侧上换向轮分别装配在第三换向轮轴的左右端,左侧下换向轮与右侧下换向轮分别装配在第四换向轮轴的左右端;左脚蹬的上端同时连接在左皮带和中置皮带上,右脚蹬的上端同时连接在右皮带和中置皮带上;左皮带轮、右皮带轮活套在后轮轴上并分别位于后轮的两侧,左皮带轮、右皮带轮的外侧面分别固定有左主动链盘、右主动链盘,对应在链轮轴上活套有左从动链盘、右从动链盘,左主动链盘与左从动链盘之间连接左链条,右主动链盘与右从动链盘之间连接右链条;左从动链盘上安装有前左棘爪,前左棘爪与固套在链轮轴上的前左棘轮相配合,右从动链盘上安装有前右棘爪,前右棘爪与固套在链轮轴上的前右棘轮相配合,前左棘轮与前右棘轮左右对称。当用左脚踩左脚蹬时,左脚蹬带动左皮带和中置皮带运动,中置皮带运动过程中带动右脚蹬上行;左皮带带动左皮带轮转动,进而左皮带轮上的左主动链盘通过左链条带动左从动链盘转动,左从动链盘通过前左棘爪和前左棘轮带动链轮轴转动,链轮轴通过主动链轮、驱动链条、从动链轮、后棘爪和后棘轮带动后轮转动,自行车前行,此时前右棘轮随链轮轴一起转动,但前右棘爪不对前右棘轮构成阻碍。当左脚蹬到达下止点时,右脚蹬到达上止点,这时用右脚踩右脚蹬,右脚蹬带动右皮带和中置皮带运动,中置皮带运动过程中带动左脚蹬上行;右皮带带动右皮带轮转动,进而右皮带轮上的右主动链盘通过右链条带动右从动链盘转动,右从动链盘通过前右棘爪和前右棘轮带动链轮轴转动,链轮轴通过主动链轮、驱动链条、从动链轮、后棘爪和后棘轮带动后轮转动,自行车前行,此时前左棘轮随链轮轴一起转动,但前左棘爪不对前左棘轮构成阻碍。就这样,左脚蹬和右脚蹬交替着向下运动,左皮带轮、右皮带轮、左主动链盘、右主动链盘等接力式地将动力传递到后轮轴上,使自行车获得持续前行的动力。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左右脚蹬只有直线运动,因而可以使脚蹬力始终都垂直于其作用力臂,获得最大扭矩输出,还方便于在站立状态下蹬动自行车前行,为了省力且不影响脚蹬操作,左右皮带轮可以做得较大。附图说明 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A向视图。图3是图I的B向视图。图4是图3的C-C剖视图(省略左右脚蹬)。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I、图2、图3和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行车闻效驱动机构,含有左脚瞪I、右脚蹬2、主动链轮3、从动链轮4、左皮带5、右皮带6和中置皮带7,主动链轮3固套在链轮轴8端,从动链轮4固套在后轮轴9端,主动链轮3与从动链轮4之间通过驱动链条10连接,从动链轮4上装有后棘爪11,该后棘爪11与固套在后轮轴9上的后棘轮12相配合,中置皮带7连接于中置上换向轮13与中置下换向轮14之间,左皮带5连接于左侧上换向轮15、左侧下换向轮16与左皮带轮17之间,右皮带6连接于右侧上换向轮18、右侧下换向轮19与右皮带轮20之间;中置上换向轮13、中置下换向轮14分别装配在第一换向轮轴21、第二换向轮轴22上;左侧上换向轮15与右侧上换向轮18分别装配在第三换向轮轴23的左右端,左侧下换向轮16与右侧下换向轮19分别装配在第四换向轮轴24的左右端;左脚蹬I的上端同时连接在左皮带5和中置皮带7上,右脚蹬2的上端同时连接在右皮带6和中置皮带7上;左皮带轮17、右皮带轮20活套在后轮轴9上并分别位于后轮25的两侧,左皮带轮17、右皮带轮20的外侧面分别固定有左主动链盘26、右主动链盘27,对应在链轮轴8上活套有左从动链盘28、右从动链盘29,左主动链盘26与左从动链盘28之间连接左链条30,右主动链盘27与右从动链盘29之间连接右链条31 ;左从动链盘28上安装有前左棘爪32,前左棘爪32与固套在链轮轴8上的前左棘轮33相配合,右从动链盘29上安装有前右棘爪34,前右棘爪34与固套在链轮轴8上的前右棘轮35相配合,前左棘轮33与前右棘轮35左右对称。左皮带5位于左侧上换向轮15与左侧下换向轮16之间的部分以及右皮带6位于右侧上换向轮18与右侧下换向轮19之间的部分与中置皮带7之间相互平行。这样便于左脚蹬I、右脚蹬2上端都与左皮带5、右皮带6和中置皮带7的皮带面连接,增大连接面。第一换向轮轴21、第二换向轮轴22固定在车架上且与链轮轴8垂直,第三换向轮轴23、第四换向轮轴24固定在车架上且与链轮轴8平行。左脚蹬I的上端通过铆钉同时连接在左皮带5和中置皮带7上,右脚蹬2的上端通过铆钉同时连接在右皮带6和中置皮带7上。也可采用其它方式进行连接固定。工作原理当用左脚踩左脚蹬I时,左脚蹬I带动左皮带5和中置皮带7运动,中置皮带7运动过程中带动右脚蹬2上行;左皮带5带动左皮带轮17转动,进而左皮带轮17上的左主动链盘26通过左链条30带动左从动链盘28转动,左从动链盘28通过前左棘爪32和前左棘轮33带动链轮轴8转动,链轮轴8通过主动链轮3、驱动链条10、从动链轮4、后棘爪11和后棘轮12带动后轮转动,自行车前行,此时前右棘轮35随链轮轴8 一起转 动,但前右棘爪34不对前右棘轮35构成阻碍。当左脚蹬I到达下止点时,右脚蹬2到达上止点,这时用右脚踩右脚蹬2,右脚蹬2带动右皮带6和中置皮带7运动,中置皮带7运动过程中带动左脚蹬I上行;右皮带6带动右皮带轮20转动,进而右皮带轮20上的右主动链盘27通过右链条31带动右从动链盘29转动,右从动链盘29通过前右棘爪34和前右棘轮35带动链轮轴8转动,链轮轴8通过主动链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高效驱动机构,包括左脚蹬、右脚蹬、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主动链轮固套在链轮轴端,从动链轮固套在后轮轴端,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之间通过驱动链条连接,从动链轮上装有后棘爪,该后棘爪与固套在后轮轴上的后棘轮相配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左皮带、右皮带和中置皮带,中置皮带连接于中置上换向轮与中置下换向轮之间,左皮带连接于左侧上换向轮、左侧下换向轮与左皮带轮之间,右皮带连接于右侧上换向轮、右侧下换向轮与右皮带轮之间;中置上换向轮、中置下换向轮分别装配在第一换向轮轴、第二换向轮轴上;左侧上换向轮与右侧上换向轮分别装配在第三换向轮轴的左右端,左侧下换向轮与右侧下换向轮分别装配在第四换向轮轴的左右端;左脚蹬的上端同时连接在左皮带和中置皮带上,右脚蹬的上端同时连接在右皮带和中置皮带上;左皮带轮、右皮带轮活套在后轮轴上并分别位于后轮的两侧,左皮带轮、右皮带轮的外侧面分别固定有左主动链盘、右主动链盘,对应在链轮轴上活套有左从动链盘、右从动链盘,左主动链盘与左从动链盘之间连接左链条,右主动链盘与右从动链盘之间连接右链条;左从动链盘上安装有前左棘爪,前左棘爪与固套在链轮轴上的前左棘轮相配合,右从动链盘上安装有前右棘爪,前右棘爪与固套在链轮轴上的前右棘轮相配合,前左棘轮与前右棘轮左右对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高效驱动机构,包括左脚蹬、右脚蹬、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主动链轮固套在链轮轴端,从动链轮固套在后轮轴端,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之间通过驱动链条连接,从动链轮上装有后棘爪,该后棘爪与固套在后轮轴上的后棘轮相配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左皮带、右皮带和中置皮带,中置皮带连接于中置上换向轮与中置下换向轮之间,左皮带连接于左侧上换向轮、左侧下换向轮与左皮带轮之间,右皮带连接于右侧上换向轮、右侧下换向轮与右皮带轮之间;中置上换向轮、中置下换向轮分别装配在第一换向轮轴、第二换向轮轴上;左侧上换向轮与右侧上换向轮分别装配在第三换向轮轴的左右端,左侧下换向轮与右侧下换向轮分别装配在第四换向轮轴的左右端;左脚蹬的上端同时连接在左皮带和中置皮带上,右脚蹬的上端同时连接在右皮带和中置皮带上;左皮带轮、右皮带轮活套在后轮轴上并分别位于后轮的两侧,左皮带轮、右皮带轮的外侧面分别固定有左主动链盘、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渝
申请(专利权)人:杨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