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印板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26693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6 2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印板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所述压印板单元具备:被接地的金属制的支承部件;压印板支承部件,其被设置在所述支承部件上,并具有内部空间,且由导电树脂形成并具有第一接点;压印板,其被设置在所述压印板支承部件上,并由导电树脂形成,且具有与所述第一接点接触的第二接点;密封部件,其被设置在所述压印板支承部件与所述压印板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印板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印板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技术介绍
利用一种通过喷射油墨从而在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喷墨式的打印机。在此种喷墨式的打印机中,具备用于对介质进行支承的压印板。压印板通过对介质适当地进行支承,从而适当地保持喷射油墨的头与介质之间的距离。由于介质在压印板上被输送,因此此时存在于压印板上产生静电的情况。这样的静电的产生会使压印板与相对置的头之间产生电场,从而使该电场中的纸粉极化。极化后的纸粉被吸附在头上,由此产生头的喷嘴的堵塞。因此,为了不使纸粉吸附在头上,而优选为不使压印板带电。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如下的电极部件,即,为了防止烟雾状的液滴向喷嘴面的附着,而使用于附着所喷出的液体的基材带电的部件。在专利文献2中,示出了用于对纸张进行支承的压印板。在专利文献3中,示出了如下的内容,即,通过使用网状介质(meshmedium)用单元,从而对由于废油墨而导致的背面污染进行抑制。在压印板下部设置有用于对压印板进行支承的压印板支承部件。而且,为了从被设置在压印板上的多个孔对介质进行抽吸而在压印板支承部件内设置有内部空间,并且为了提高压印板与压印板支承部件之间的气密性而在压印板与压印板支承部件之间插入有海绵等的密封部件。因此,压印板与压印板支承部件之间被绝缘,从而难以迅速地去除由于在压印板上产生的静电而产生的电荷。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1488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289290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27978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迅速地去除压印板上的电荷。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主要专利技术为一种压印板单元,其具备:被接地的金属制的支承部件;压印板支承部件,其被设置在所述支承部件上,并具有内部空间,且由导电树脂形成并具有第一接点;压印板,其被设置在所述压印板支承部件上,并由导电树脂形成,且具有与所述第一接点接触的第二接点;密封部件,其被设置在所述压印板支承部件与所述压印板之间。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根据本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而进一步明确。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方式中的喷墨打印机1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施方式中的喷墨打印机1的内部侧视图。图3为本实施方式中的压印板单元30的立体图。图4为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压印板31A以及第一压印板基座32A的主视图。图5为本实施方式中的压印板单元30的俯视图。图6为压印板单元30的A-A剖视图。图7A为本实施方式中的压印板的钩状部件311和突起部321的第一放大图,图7B为本实施方式中的压印板的钩状部件311和突起部321的第二放大图。图8为压印板31被绝缘时的电场的说明图。图9为压印板31被接地时的电场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至少明确了以下的事项。即,一种压印板单元,其具备:被接地的金属制的支承部件;压印板支承部件,其被设置在所述支承部件上,并具有内部空间,且由导电树脂形成并具有第一接点;压印板,其被设置在所述压印板支承部件上,并由导电树脂形成,且具有与所述第一接点接触的第二接点;密封部件,其被设置在所述压印板支承部件与所述压印板之间。通过采用此种方式,从而即使在压印板因与介质之间的摩擦而带电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第一接点、第二接点和支承部件而迅速地去除压印板的电荷(正电荷或者负电荷)(即,通过第一接点、第二接点和支承部件而使压印板上的电荷被放电)。此外,由于通过以此方式而迅速地去除压印板的电荷,从而在压印板和头之间不会产生电场,因此能够抑制压印板和头之间的纸粉吸附在头的喷嘴上的情况。而且,能够减少所谓的漏点等未形成点的像素的产生。在所涉及的压印板单元中,优选为,所述密封部件在所述压印板支承部件与所述压印板之间连续设置,所述第一接点在所述压印板上的介质的输送方向上向所述压印板支承部件的外侧突出设置,所述第二接点在所述输送方向上向所述压印板的外侧突出设置,所述第一接点以及所述第二接点中的至少一方跨越所述密封部件,而在该密封部件的外侧相接。通过采用此种方式,从而能够通过连续的密封部件,而担保压印板与压印板支承部件之间的气密性,并使第一接点和第二接点接触而切实地对压印板的电荷进行放电。此外,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在包括所述第一接点的第一卡合部和包括所述第二接点的第二卡合部中的某一个上设置有弹性突部,并且在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时所述弹性突部发生变形,从而使所述第一接点和所述第二接点接触。通过采用此种方式,从而由于弹性突部发生弹性变形,因此能够通过由弹性变形产生的按压而使第一接点和第二接点切实地相接触。此外,优选为,所述压印板支承部件具备抵接部,所述抵接部用于在该压印板支承部件的底部与所述支承部件相接,所述抵接部被设置于,与所述第一接点和所述第二接点之间的接触部在与所述压印板上的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处。通过采用此种方式,从而能够使抵接部与接触部之间的距离接近,由此即使在使用了导电树脂的情况下也能够迅速地对压印板的电荷进行放电。此外,优选为,所述压印板支承部件和所述支承部件在所述抵接部处,通过紧固部件而被紧固在一起。通过采用此种方式,从而能够在抵接部处使压印板支承部件和支承部件切实地接触。此外,优选为,所述第一接点以及所述第二接点在与所述压印板上的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均以等间距被设置。通过采用此种方式,从而第一接点和第二接点的接触部以等间距被设置。而且,由于压印板的电荷的放电路径被均等地分散,因此能够实现更加迅速的放电。此外,优选为,所述密封部件为导电性海绵。通过采用此种方式,从而不仅能够通过第一接点和第二接点之间的接触部而将压印板的电荷向支承部件释放,还能够通过导电性海绵而将压印板的电荷向支承部件释放。此外,通过本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至少也明确了以下的事项。即,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具备:头,其向介质喷射液体;被接地的金属制的支承部件;压印板支承部件,其被设置在所述支承部件上,并具有内部空间,且由导电树脂形成并具有第一接点;压印板,其被设置在所述压印板支承部件上,并由导电树脂形成,且具有与所述第一接点接触的第二接点;密封部件,其被设置在所述压印板支承部件与所述压印板之间。通过采用此种方式,从而即使在压印板因与介质之间的摩擦而带电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第一接点、第二接点和支承部件而迅速地去除压印板的电荷(正电荷或者负电荷)(即,通过第一接点、第二接点和支承部件而使压印板上的电荷被放电)。此外,由于通过以此方式迅速地去除压印板的电荷,从而在压印板和头之间不会产生电场,因此能够抑制压印板和头之间的纸粉吸附在头的喷嘴上的情况。而且,能够减少所谓的漏点等未形成点的像素的产生。图1为本实施方式中的喷墨打印机1的立体图。如该图所示,该喷墨打印机1具备:记录部40,其长度方向被水平地配置;筐体90,其被安装在记录部40的端部上;装填部10,其被安装在记录部40的上侧;支脚部70,其从下方对记录部40以及筐体90进行支承。虽然在装填部10的内部装填有卷筒组装体11,但是在该图中,卷筒组装体11(参照图2)被卷筒罩12覆盖,其中,所述卷筒组装体11包括对长条的被记录介质(参照图2,以下也称为“介质”)进行卷叠而成的卷筒R。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压印板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印板单元,其具备:被接地的金属制的支承部件;压印板支承部件,其被设置在所述支承部件上,并具有内部空间,且由导电树脂形成并具有第一接点;压印板,其被设置在所述压印板支承部件上,并由导电树脂形成,且具有与所述第一接点接触的第二接点;密封部件,其被设置在所述压印板支承部件与所述压印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6.20 JP 2011-1365641.一种压印板单元,其具备:被接地的金属制的支承部件;压印板支承部件,其被设置在所述支承部件上,并具有内部空间,且由导电树脂形成并具有第一接点;压印板,其被设置在所述压印板支承部件上,并由导电树脂形成,且具有与所述第一接点接触的第二接点;密封部件,其被设置在所述压印板支承部件与所述压印板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接点、所述第二接点以及所述支承部件而使所述压印板上的电荷被放电,所述压印板支承部件具备抵接部,所述抵接部用于在该压印板支承部件的底部与所述支承部件相接,所述抵接部被设置于,与所述第一接点和所述第二接点之间的接触部在与所述压印板上的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印板单元,其中,所述密封部件在所述压印板支承部件与所述压印板之间连续设置,所述第一接点在所述压印板上的介质的输送方向上向所述压印板支承部件的外侧突出设置,所述第二接点在所述输送方向上向所述压印板的外侧突出设置,所述第一接点以及所述第二接点中的至少一方跨越所述密封部件,而在该密封部件的外侧相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印板单元,其中,在包括所述第一接点的第一卡合部和包括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上贵幸山本崇雄小林悟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