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蜂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中防治蜂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按质量份数构成为:半枝莲3-4份,大黄3-4份,黄柏3-4份,连翘3-4份,百部3-4份,虎杖4-6份,黄芩4-6份,甘草2-3份;其制备方法是向原料中加入5-6倍体积的水浸泡22-26小时,煎煮40-80min过滤分离药液和药渣,向药渣中加水煎煮,过滤分离药液和药渣,合并两次过滤的药液,静置22-26小时,然后加热浓缩得到比重为1.30-1.35的浸膏,向浸膏中加入糊精,搅拌均匀后造粒并于60℃干燥封装。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将防治疾病和增强蜂体免疫力有机结合一体,具有较强广谱的抗菌功能,副作用少,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
技术介绍
2002年初,欧盟和美、日等一些国家,借中国蜂蜜内氯霉素含量超标(欧盟定为不超过O. IOppb)禁进和停售我国蜂蜜,致使蜂蜜贸易陷入低谷,经济受到严重损失,蜂农收入影响很大。我国为了防止蜂蜜中“药残”超标,减少污染,农业部下令禁止使用氯霉素等抗生素和一些化学制剂,致使防治蜂病需用的药物骤然减少,带来蜂病防治上的困难。为应对国 际贸易上的挑战和防治蜂病的困难,蜂业界组织攻关,其中一个关键技术即刻不容缓的开辟防治蜂病新药源,以取代易污染的抗生素和化学药物。根据蜜蜂群居之生物学特性、蜂病混合感染多发病之特点,以及当今危害蜜蜂最严重的主要传染性疾病的实际,研制的新蜂药要具备防治效果好、收效快、一方治多病,以及不污染、不产生“药残”、对蜜蜂安全等性能,并适应蜂农生产流动性大,多野外作业的生产方式。新蜂药必须便于携带、便于保存和便于使用等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遴选合适的中药配方使其具有疗效高、防治多种蜜蜂传染性疾病的效果,且不污染产品和环境,替代防治蜂病负作用大的抗生素和化学药物。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防治蜂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质量份数构成为半枝莲3-4份,大黄3-4份,黄柏3-4份,连翘3_4份,百部3_4份,虎杖4_6份,黄岑4-6份,甘草2-3份。本专利技术防治蜂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浸泡、煎煮、过滤、浓缩、造粒以及后处理各单元过程,其特征在于按配比量称取各原料,向原料中加入5-6倍体积的水浸泡22-26小时,煎煮40-80min过滤分离药液和药渣,向药渣中加入4倍体积的水煎煮30_50min,过滤分离药液和药渣,合并两次过滤的药液,静置22-26小时,然后加热浓缩得到比重为I. 30-1. 35(25°C)的浸膏,向所述浸膏中加入糊精,搅拌均匀后造粒并于60°C干燥封装,糊精的添加量为原料质量的50-100%。封装时每小袋20g,含原生药18_19g。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颗粒为微黄色或灰白带黄褐色,有较浓郁的中草药特殊气味,微甜,后味略有苦感。易溶于水,溶液呈棕红色,略透明,PH值5. 5-6. O。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颗粒药理性能稳定,室温下保存两年以上其质不变,如有少量粘连,其疗效不减。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的临床使用方法将一袋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20g)溶于50-60mL清水内,用于喷脾22_26张(约两群蜂),也可以配制成含糖量50%的药物糖浆300-400mL,每群每次喂150_200mL。预防性给药3-4天I次,连续喂2-3次;治疗性给药2天I次,连续喂3-5次或以上。现配现喂,药液不可久放,以免影响药效。常温暗处保存(低温保存更好),防日晒,防潮湿。药理功效本专利技术针对蜜蜂主要传染疾病特点,中药配方中选用性味苦、寒和清热解毒、消炎、抗菌功能的中草药偏多。8味中草药中有7味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抗炎消肿的功能,有6味富有抗细菌、抗病毒,以及抑制一些真菌、螺原体、原虫等,有的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 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 D Don.性味辛、微苦。解毒、活血、抗炎、消肿,抗多种病原菌等。大黄。R .officinale Baill。性味苦、寒。清热泻火,谅血解毒,活血化瘀,抗多种致病细菌、病毒,抑制原生动物等。黄柏。P · Chinese Schneid (川黄柏)。性味苦、寒。清热解毒、燥湿,抗多种致病细菌、病毒以及一些真菌、原虫、钩端螺旋体等。连翅。Forsythia Suspense (Thunbr) Vahl。性味苦、微寒。清热解毒、抗炎消痈散结,抗菌谱广,亦对一些病毒、真菌和钩端螺旋体等均有一定抑制或杀灭作用。百部。StemonaSessilifolia(Miq)Franch. et. sav。性味甘、苦、微温。对原虫滴虫等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对一些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虎杖。PolygonumCuspidatum Sieb. et. zuec。性味苦、寒。清热解毒、活血、利湿,抗多种细菌和病毒,对钩端螺旋体等有一定杀灭作用。黄岑。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reorgi。性味苦、寒。清热燥湿,凉血解毒,抗炎。抗菌谱广,抑制变形杆菌等10多种病菌。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0性味甘、平。有较强的解毒、消炎、补中益气之功能。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的有益效果体现在I、较强广谱的抗菌功能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由8味中草药配伍而成,表现出较强、抗多种细菌、病毒、真菌、原虫等致病微生物功能。其药理作用可能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和形式实现。一是,中草药内有效因子繁多,本身富有较强的抑制甚至杀伤病原的物质。用30%的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溶液在试验室试验数据表明,其抑制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诸多细菌的抑菌圈直径达l(Tlld/mm。中草药内含的成份之一生物碱(小蘖碱、黄连碱、甲基黄连碱等),均有抑制多种细菌、真菌以及阿米巴原虫的作用,何况8味中草药配伍,有效成份繁多,药理功效覆盖面大,抗病原菌不但功能强,而且种类多。抗病原菌的第二个途径,是本专利技术中药凸现特殊的药理效应。它是通过调节机体内非特异性抗细菌、抗病毒活性(细胞吞噬、杀菌素、溶菌素等)和增强整体免疫力,来抑制和扼杀病原微生物。不少的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抗炎消肿的中草药,体外抗细菌、病毒的作用不太明显,但却在防治蜂病的临床上,表现出较理想的疗效。这是本专利技术中药疗效较好的内在因素。2、具有多功能和较广的药理作用基于中草药成分极为复杂,再加上8味中草药配伍,使成分更加全面丰富,功能多,药理作用较广,这是本专利技术中药能够“一方治多病”的基础和优势,是抗生素和化学药物所不能及的最突出的特点。本专利技术8味中草药配方是采取功效相同或接近的药理“相须配伍”,在临床上表现出较佳的协同、叠加、增效作用,大大强化药理效应,提升了防治蜂病的疗效。3、把防治疾病和增强蜂体免疫力有机结合一体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通过扶正祛邪、阴阳平衡,提高蜜蜂机体免疫力,从调节整体功能入手,再加上治疗上的协同、叠加作用,乃是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在小小蜜蜂体上取得显著疗效的突出特点。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的“一方治多病”,符合中医学“多病一方”治疗原理。·4、副作用少,安全性高首先表现在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防治蜂病,对体内有益微生物群落副作用很少,保护了有益菌落对机体的防御体系,免除抗生素和化学药物危害有益微生物的弊端。另外使用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基本上不会产生“药残”、抗药性和一些药源性疾病,也是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防治蜂病取得较理想疗效的另一种内在的因素之故。2003-2004年经过近10次毒性试验,以及2004年和以后的临床应用,均证实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对蜜蜂安全、蜂王产卵、幼蜂发育和成蜂采访均正常,未发现任何异常现象。1145群接受药物防治蜂病的蜜蜂,均说明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安全性强。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的原料按质量份数构成为半枝莲3. 5份,大黄3. 5份,黄柏3. 5份,连翘3. 5份,百部3. 5份,虎杖5. O份,黄芩5. O份,甘草2. 5份。制备方法按配比量称取各原料,向原料中加入5-6倍体积的水浸泡22-26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蜂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质量份数构成为:半枝莲3?4份,大黄3?4份,黄柏3?4份,连翘3?4份,百部3?4份,虎杖4?6份,黄芩4?6份,甘草2?3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蜂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质量份数构成为 半枝莲3-4份,大黄3-4份,黄柏3-4份,连翘3-4份,百部3_4份,虎杖4_6份,黄芩4-6份,甘草2-3份。2.—种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治蜂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按配比量称取各原料,向原料中加入5-6倍体积的水浸泡22-26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位三,张启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蜜蜂产业商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