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动力交换型股骨髓内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25185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6 1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静动力交换型股骨髓内钉,包括钉主体;所述钉主体远端的冠状面设有第一滑动锁孔和第三滑动锁孔,所述钉主体远端的矢状面设有第二滑动锁孔和第四滑动锁孔,所述第一滑动锁孔、第二滑动锁孔、第三滑动锁孔、第四滑动锁孔均为长形孔;所述长形孔的端部为圆弧形;所述第三滑动锁孔的长度比第一滑动锁孔的长度长;所述第四滑动锁孔的长度比第二滑动锁孔的长度长;所述钉主体远端的矢状面设有一定位平台;所述定位平台的中央有一第三静力锁孔;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静动力交换型股骨髓内钉可实现对骨骼早期静力固定静力固定,骨折延迟愈合时可实施动力化,动力化到位后静力固定,可再实施动力化,动力化到位后再静力固定,对动静力固定进行可控性调节,从而促进骨折的快速愈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髓内钉,尤其是涉及ー种可实现对骨骼早期静カ固定,可实施动力化,动カ化到位后静カ固定,可再实施动力化,动カ化到位后静カ固定,对动静力固定进行可控性调节,从而促进骨折的快速愈合的静动カ交換型股骨髓内钉,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带锁髓内钉是目前骨科领域治疗长管状骨的骨折的主流内固定器材,其克服了普通髓内钉抗扭转力差的不足,是四肢骨干骨折治疗发展的方向。它能有效防止骨折断端短缩,具有抗扭转力強、应カ遮挡作用小、固定坚强、感染率低等优点,其采用中心固定,骨折端力学传导是应カ分享式,符合人体力学传导方式,对肢体的生物力学干扰少,骨折固定的力线处于骨干的中轴上,钉体所受应カ小,可以有效的控制骨折端扭转,防止短縮,固定 牢固,使骨折有稳定的愈合环境,广泛应用于四肢骨折的治疗。目前普通的股骨髄内钉远端冠状面有2个圆孔,手术中用锁钉锁定后为静カ固定,存在应カ遮挡,骨折端缺乏骨折愈合所需要的纵向应力刺激,临床上易导致骨折延迟愈合甚至骨不连,造成不良后果,即使近端有ー个滑动孔,但在取出静カ锁钉实保留一颗动カ钉施动力化后,骨折端可出现摆动,影响骨折愈合。有时骨折靠近股骨近端,只能取出远端2颗静カ钉实施动カ化,由于股骨远端髓腔増大,在取出远端2颗静カ锁钉后,骨折端没有锁钉锁定而出现旋转和摆动移位,影响骨折愈合,容易形成肥大性骨不连。专利权人2009年获得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专利号200920068425.0)公开了ー种动静力交换型胫骨髓内钉,这种结构的髓内钉采用动カ钉可与静カ钉纵向交换滑动,増加骨折端的动カ接触,具有防止骨缩短和骨折端旋转移位及促进骨折愈合等优点。经临床使用后未出现骨不连的病例,疗效显著。临床使用中发现这种髓内钉在取出远端静カ锁钉后,远端在矢状面和冠状面各保留有ー颗滑动锁钉,可以消除旋转移位,但由于远端锁孔均为长形孔,动カ化后在矢状面和冠状面仍有一定程度的摆动,骨折对位对线较动力化之前欠佳。虽还未发现因此影响骨折愈合的病例,但还是存在不足。股骨远端髓腔较大,如果髓内钉的设计不改变,上述摆动可能更大,对骨折愈合不利。鉴于一般的静カ型股骨髓内钉的不足和动静カ交換型胫骨髓内钉的临床使用取得良好效果,实现交锁髓内钉的在静カ固定和动カ固定之间的有效转换,有效促进股骨干骨折愈合,是带锁髓内钉技术目前亟需要解决的ー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实现对骨骼早期静カ固定静カ固定,骨折延迟愈合时可实施动カ化,动カ化到位后静カ固定,可再实施动力化,动カ化到位后再静カ固定,对动静力固定进行可控性调节,从而促进骨折的快速愈合的静动カ交換型股骨髄内钉。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静动力交換型股骨髓内钉,包括钉主体;所述钉主体远端的冠状面设有第一滑动锁孔和第三滑动锁孔,所述钉主体远端的矢状面设有第二滑动锁孔和第四滑动锁孔,所述第一滑动锁孔、第二滑动锁孔、第三滑动锁孔、第四滑动锁孔均为长形孔;所述长形孔的端部为圆弧形;所述第三滑动锁孔的长度比第一滑动锁孔的长度长;所述第四滑动锁孔的长度比第二滑动锁孔的长度长;所述钉主体远端的矢状面设有一定位平台;所述定位平台的中央有一第三静カ锁孔。优选的,所述钉主体的近端设置有第一静カ锁孔和第二静カ锁孔,所述第一静カ锁孔和第二静カ锁孔设置在相互垂直的面上;所述钉主体的近端与矢状面平行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动锁孔、第二滑动锁孔、第三滑动锁孔、第四滑动锁孔的长度逐渐增加。优选的,所述长形孔的长轴与所述钉主体的轴线平行。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钉主体远端的冠状面和矢状面滑动锁孔长度不同,取出远端冠状面静カ孔中的锁钉,通过冠状面的第一和第三滑动锁孔及矢状面第二和第四滑动孔实现动カ化,使骨折端受到生理应カ刺激促进骨折愈合,若矢状面的第二滑动锁孔中的锁钉失去动カ化作用后,骨折仍然未完全愈合,可再取第一滑动锁孔中的锁钉,通过其余动锁孔实现动力化,促进骨折愈合,可实现静力固定-动カ化-静カ-再动カ化-再静カ固定的可控性调节; 2、钉主体远端矢状面、冠状面上各设了两个滑动锁孔,取出远端矢状面静カ锁钉动カ化后,仍然保持钉主体远端在矢状面和冠状面各有两颗动力钉联合交锁,防止旋转移位,防止钉主体在冠状面和矢状面上摆动,保证骨折端在带锁状态下实现稳定动カ化,増加骨折端有效生理刺激,促进骨折愈合; 3、相对普通带锁髓内钉,静动力交換型股骨髓内钉,至少保证远近端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双面各有一枚锁钉,在能抗旋转防止骨折短縮的情况下,提供2-3次动カ化机会,使骨折愈合成为现实; 4、钉主体远端五枚锁钉设计,固定牢固,应カ分散,先后顺序取出承受应カ的锁钉,锁钉工作时间短,防止锁钉断裂; 5、冠状面和矢状面联合交锁,使用不扩髓的细髓内钉,钉主体在冠状面上也不会出现摆动,不扩髓可减少对髓内血供的人为破坏,有利于骨折愈合; 6、在骨折的生理愈合过程,由于动カ孔设计,骨折端始終在交锁状态下获得骨折愈合必要的机械应カ刺激,骨折愈合时间短,減少骨延迟愈合或骨不连的发生,避免多次手木,患者痛苦小,经济花费少,社会效益好; 7、远端滑动钉,也即是利用了阻挡螺钉技术,可以“人为”地缩窄股骨远端髓腔,减少髓内钉摆动不稳;最远端锁钉孔向钉末端移位,缩小髓内钉最远端锁钉孔与钉末端距离,也就使能满足髓内钉内固定的理想髓腔向远端得到了 “延伸”,以扩大髓内钉固定股骨远端骨折的适应症;使得股骨远端骨折不再是使用髓内钉的禁忌症,也不需要再使用倒打髓内钉,避免进入膝关节,避免人为造成膝关节损伤,甚至并发关节感染、功能障碍的并发症; 8、动カ加压过程中始終有锁钉对钉主体滑动进行限制,能有效避免髓内钉退出骨折分离移位或突破股骨远端关节等危险; 9、本设计静动カ交換型股骨髄内钉的运用,能够很好地治疗股骨超远段骨折,避免使用切ロ复位钢板固定,有效防止术后皮肤坏死,骨外露,骨髄炎等并发症的发生,能够解决目前困扰创伤骨科医生的非切开复位不能固定股骨超远段骨折这一大难题,可用于治疗其他固定方式治疗后的股骨骨不连。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进ー步说明 图I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静动カ交換型股骨髓内钉的立体 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静动カ交換型股骨髓内钉的主视 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静动カ交換型股骨髓内钉的俯视 其中1、钉主体;2、第一静カ锁孔;3、圆形静カ锁孔;4、第一滑动锁孔;5、第二滑动锁孔;6、第三滑动锁孔;7、第四滑动锁孔;8、定位平台;9、第三静カ锁孔。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附图1-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述ー种静动カ交換型股骨髓内钉,包括钉主体I ;所述钉主体I远端的冠状面设有第一滑动锁孔4和第三滑动锁孔6,所述钉主体I远端的矢状面设有第二滑动锁孔5和第四滑动锁孔7,所述第一滑动锁孔4、第二滑动锁孔5、第三滑动锁孔6、第四滑动锁孔7均为长形孔;所述长形孔的端部为圆弧形;所述长形孔的长轴与所述钉主体I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一滑动锁孔4的宽为4mm,长为6mm ;所述第二滑动锁孔5的宽为4_,长为8_ ;所述第三滑动锁孔6的宽为4_,长为9_ ;所述钉主体I远端的矢状面设有一定位平台8 ;所述定位平台8的中央有一第三静カ锁孔9,以方便使用时定位之用;所述钉主体I的近端设置有第一静カ锁孔2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静动力交换型股骨髓内钉,包括钉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钉主体远端的冠状面设有第一滑动锁孔和第三滑动锁孔,所述钉主体远端的矢状面设有第二滑动锁孔和第四滑动锁孔,所述第一滑动锁孔、第二滑动锁孔、第三滑动锁孔、第四滑动锁孔均为长形孔;所述长形孔的端部为圆弧形;所述第三滑动锁孔的长度比第一滑动锁孔的长度长;所述第四滑动锁孔的长度比第二滑动锁孔的长度长;所述钉主体远端的矢状面设有一定位平台;所述定位平台的中央有一第三静力锁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动力交換型股骨髓内钉,包括钉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钉主体远端的冠状面设有第一滑动锁孔和第三滑动锁孔,所述钉主体远端的矢状面设有第二滑动锁孔和第四滑动锁孔,所述第一滑动锁孔、第二滑动锁孔、第三滑动锁孔、第四滑动锁孔均为长形孔;所述长形孔的端部为圆弧形;所述第三滑动锁孔的长度比第一滑动锁孔的长度长;所述第四滑动锁孔的长度比第二滑动锁孔的长度长;所述钉主体远端的矢状面设有一定位平台;所述定位平台的中央有一第三静カ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德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瑞华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