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付备刚专利>正文

一种锁骨髓内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11539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锁骨髓内钉,其中,包括条状圆柱形本体,所述本体一端弯曲成钩状结构,所述本体另一端环设有径向凸起;所述本体用于插入待连接部位的通孔,所述钩状结构用以钩挂所述通孔一端开口处的孔壁,所述径向凸起用以卡制所述通孔另一端使所述本体不能自所述钩状结构一端脱出所述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小切口微创手术即可实施,克服普通髓内固定物固定稳定性不足,抗旋转及轴向不稳等缺陷,且可防止钉漂移及退钉,并可有效减少应力集中与遮挡效应,取钉时只需局部麻醉。(*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骨骼固定器械,尤其是ー种锁骨髄内钉。
技术介绍
锁骨呈“S”形架于胸骨柄与肩峰之间,是连接上肢与躯干之间的唯一骨性支架。锁骨位于皮下,表浅,受外力作用时易发生骨折,锁骨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5% 10%,且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壮年。锁骨骨折常发生在锁骨中段,多为横断或斜行骨折,内侧断端因受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常向上后移位,外侧端受上肢的重力作用向内、下移位,形成凸面向上的成角、错位缩短畸形,单纯手法复位很难达到骨折良好的复位,而外固定亦不能維持骨折的良好对位,仅能达到解除骨断端过度的异常活动,維持骨折端在一定的畸形位置愈合,局部可遗留明显畸形。为避免畸形情况的发生,目前较多的选择是进行手术采用钢板或者髓内针固定。采用钢板固定需要较大的切ロ使得术后疤痕增生影响美观,且需要剥离较大面积的骨膜使得骨不连率高,钢板还存在应カ集中易导致固定失败及应力遮挡导致取出内固定物后易再骨折的缺陷,此外采用钢板固定的感染率也较高。采用髓内针固定虽然使手术创ロ较小,但是髓内针固定稳定性不足,易出现骨折再移位,并存在内置物漂移、退针及断针的现象,影响锁骨愈合,严重时会造成髓内针向肺内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锁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固定器械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ー种锁骨髄内钉。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一种锁骨髓内钉,其中,包括条状圆柱形本体,所述本体一端弯曲成钩状结构,所述本体另一端环设有径向凸起;所述本体用于插入待连接部位的通孔,所述钩状结构用以钩挂所述通孔一端开ロ处的孔壁,所述径向凸起用以卡制所述通孔另一端使所述本体不能自所述钩状结构一端脱出所述通孔。上述锁骨髓内钉,其中,还包括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主要由设于所述径向凸起上沿所述径向凸起直径方向穿透所述径向凸起的第一螺孔和与所述第一螺孔匹配的螺栓形成,与所述第一螺孔匹配的螺栓用以穿透待连接部位通孔于所述径向凸起一端的孔壁并与所述第一螺孔连接固定。上述锁骨髓内钉,其中,还包括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主要由设于所述径向凸起上沿所述径向凸起直径方向穿透所述径向凸起的第二螺孔和与所述第二螺孔匹配的螺栓形成,所述连接结构用以连接辅助锁骨髄内钉插入及拔出的工具。上述锁骨髓内钉,其中,所述本体与所述径向凸起连接处朝向所述钩形结构的一侧呈锥形。上述锁骨髓内钉,其中,所述锁骨髄内钉长IO厘米-15厘米。上述锁骨髓内钉,其中,所述本体直径为2. 5毫米-3. 5毫米。上述锁骨髓内钉,其中,所述锁骨髄内钉长10厘米、11厘米、12厘米、13厘米、14厘米或者15厘米。上述锁骨髓内钉,其中,所述本体直径为2. 5毫米、3. O毫米或者3. 5毫米。上述锁骨髓内钉,其中,所述锁骨髄内钉为Tc4钛合金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小切ロ微创手术即可实施,克服普通髓内固定物固定稳定性不足、抗旋转性能差及轴向不稳等缺陷,且可防止钉漂移及退钉,并可有效减少应カ集中与遮挡效应,取钉时只需局部麻酔。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ー种锁骨髓内钉的钩形结构向上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锁骨髓内钉的钩形结构向下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锁骨髓内钉植入锁骨骨折标本后的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ー种锁骨髄内钉的辅助把持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ー种锁骨髄内钉的辅助打拔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如图I、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一种锁骨髓内钉,其中,包括条状圆柱形本体1,本体I 一端弯曲成钩状结构2,本体I另一端环设有径向凸起3 ;本体I用于插入待连接部位的通孔,钩状结构2用以钩挂通孔一端开ロ处的孔壁,径向凸起3用以卡制通孔另一端使本体I不能自钩状结构2 —端脱出通孔。本技术的原理是,钩状结构2钩挂带连接处通孔一端的孔壁,使锁骨髓内钉不会自径向凸起3 —端退出,避免的了退钉现象的发生,且由于径向凸起3卡制通孔另ー端,使本体I不能自钩状结构2 —端脱出通孔,避免了内置物漂移现象的发生。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固定结构,固定结构主要由设于径向凸起3上沿径向凸起3直径方向穿透径向凸起3的第一螺孔4和与第一螺孔4匹配的螺栓5形成,与第一螺孔4匹配的螺栓5用以穿透待连接部位通孔于径向凸起一端的孔壁并与第一螺孔4连接固定。通过增加固定结构,可进ー步防止锁骨髓内钉出现退钉或者漂移的现象,且可提高锁骨髓内钉的抗旋转性能及轴向稳定性能。进ー步的,其中,还包括连接结构,连接结构主要由设于径向凸起3上沿径向凸起3直径方向穿透径向凸起3的第二螺孔6和与第二螺孔匹配的螺栓形成,连接结构用以连接辅助锁骨髄内钉插入及拔出的工具。通过与连接结构匹配的辅助工具可有效的实现锁骨髄内钉的植入或取出。针对连接结构的特点,可配设如图4所述的把持工具和如图5所示的打拔工具。把持工具设有握把23和工作部件20,握把23通过ー销子25与工作部件20上的销孔24连接,工作部件20不与握把23连接的一端设有与本体I的径向凸出3所在一端匹配的连接孔21,连接孔21的孔壁上设有与第二螺孔6位置对应的ー对横向螺孔22,本体I的径向凸出3所在一端插入工作部件20上的连接孔21内,并通过与第二螺孔6匹配的螺栓将ー对横向螺孔22与第二螺孔6连接固定,使用时通过握持把持工具的握把23实现对锁骨髓内钉的把持。打拔工具设有一与第二螺孔6匹配的弯钩30,弯钩30尾部连接有一握把31,握把31上设有ー沿握把31纵轴方向往复滑动的重锤32,重锤32滑动范围的两端设有ー对砧座33,使用时将打拔工具的弯钩30钩联第二螺孔6,并以手持握握把31,通过将重锤31反复击打远离握把31—端的砧座33,实现将锁骨髓内钉拔出连接部位的通孔,通过将重锤31反复击打朝向握把31—端的砧座33,实现将锁骨髓内钉打入连接部位的通孔。进ー步的,其中,本体I与径向凸起3连接处朝向钩形结构2的一侧呈锥形,使径向凸起3上第一螺孔4所在部位更容易进入待连接部位的通孔。进ー步的,其中,锁骨髓内钉长度可制成10厘米-15厘米,本体I直径可制成2. 5毫米-3. 5毫米,较优的长度可制成10厘米、11厘米、12厘米、13厘米、14厘米或者15厘米,本体I直径可制成2. 5毫米、3. O毫米或者3. 5毫米,制成多种尺寸可适不同尺寸的锁骨。进ー步的,其中,锁骨髓内钉可由Tc4钛合金制成,TC4钛合金具有优良的耐蚀性、小的密度、高的比強度及较好的韧性和焊接性等一系列优点,符合本技术的功能需求,且TC4钛合金具有弾性,使锁骨髓内钉能有效减少应カ集中与遮挡效应。本技术的锁骨髓内钉连接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l、于待连接部位形成一通孔;步骤a2、将一与连接结构匹配的把持工具通过连接结构与锁骨髓内钉连接;步骤a3、通过把持工具将锁骨髓内钉设有钩形结构的一端自通孔一端伸入,并由通孔另一端伸出后钩挂通孔开ロ处的孔壁,且使径向凸出上设有第一螺孔的部位伸入通孔;步骤a4、于通孔外壁对应径向凸出上第一螺孔的部位钻设ー对横向通孔,通过与第一螺孔匹配的螺栓将ー对横向通孔与径向凸出上的第一螺孔连接固定;步骤a5、断开把持工具与锁骨髓内钉的连接;连接完毕后形成如图3所示,于锁骨骨折标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锁骨髓内钉,其特征在于,包括条状圆柱形本体,所述本体一端弯曲成钩状结构,所述本体另一端环设有径向凸起;所述本体用于插入待连接部位的通孔,所述钩状结构用以钩挂所述通孔一端开口处的孔壁,所述径向凸起用以卡制所述通孔另一端使所述本体不能自所述钩状结构一端脱出所述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锁骨髓内钉,其特征在于,包括条状圆柱形本体,所述本体一端弯曲成钩状结构,所述本体另一端环设有径向凸起;所述本体用于插入待连接部位的通孔,所述钩状结构用以钩挂所述通孔一端开口处的孔壁,所述径向凸起用以卡制所述通孔另一端使所述本体不能自所述钩状结构一端脱出所述通孔。2.如权利要求I所述锁骨髓内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主要由设于所述径向凸起上沿所述径向凸起直径方向穿透所述径向凸起的第一螺孔和与所述第一螺孔匹配的螺栓形成,与所述第一螺孔匹配的螺栓用以穿透待连接部位通孔于所述径向凸起一端的孔壁并与所述第一螺孔连接固定。3.如权利要求2所述锁骨髓内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主要由设于所述径向凸起上沿所述径向凸起直径方向穿透所述径向凸起的第二螺孔和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备刚
申请(专利权)人:付备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