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口红盒的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25000 阅读:10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6 1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式口红盒的改良结构,包括顶盖、本体、第一、二套筒和底座,所述顶盖铰接于所述本体上端外侧,且所述顶盖保持能够覆盖本体上端开口的复位力;所述底座轴向定位于本体底端,所述底座与所述本体之间能够自由转动;所述第一套筒自由嵌套于本体内部,所述第二套筒能够被自由容置于第一套筒内部;该旋转式口红盒的改良结构集传统口红盒各部件于一体,使用者在使用时,通过单手旋转便可实现口红膏的自动顶出和收回,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口红盒,具体提供一种旋转式口红盒的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旋转式口红盒结构,其盖体和底座 是呈分离式设计的,消费者在使用时需先将盖体拔离底座后,才能将口红膏旋转出使用,该结构 对使用者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不便,而且使用者稍有不慎也容易造成出现盖体破坏口红膏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旋转式口红盒的改良结构,该口红盒结构紧凑、操作简单、使用者单手便能够旋转出口红膏使用。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转式口红盒的改良结构,包括顶盖、本体、第一、二套筒和底座,所述顶盖铰接于所述本体上端外侧,且所述顶盖保持能够覆盖本体上端开口的复位力;所述底座轴向定位于本体底端,所述底座与所述本体之间能够自由转动;所述第一套筒自由嵌套于本体内部,所述第二套筒能够被自由容置于第一套筒内部;其中I)所述本体内侧周面上设有第一、二立向导槽和环形导槽,所述第一、二立向导槽与所述本体的轴心线平行,且所述第一立向导槽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立向导槽的高度,所述环形导槽与本体径向面平行,且所述环形导槽与所述第二立向导槽连通;2)所述第一套筒外侧周面上间隔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式口红盒的改良结构,包括顶盖(1)、本体(2)、第一、二套筒(3、4)和底座(5),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铰接于所述本体上端外侧,且所述顶盖保持能够覆盖本体上端开口的复位力;所述底座轴向定位于本体底端,所述底座与所述本体之间能够自由转动;所述第一套筒自由嵌套于本体内部,所述第二套筒能够被自由容置于第一套筒内部;其中:1)所述本体内侧周面上设有第一、二立向导槽(20、21)和环形导槽(22),所述第一、二立向导槽与所述本体的轴心线平行,且所述第一立向导槽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立向导槽的高度,所述环形导槽与本体径向面平行,且所述环形导槽(22)与所述第二立向导槽(21)连通;2)所述第一套筒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式口红盒的改良结构,包括顶盖(I)、本体(2)、第一、二套筒(3、4)和底座(5),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铰接于所述本体上端外侧,且所述顶盖保持能够覆盖本体上端开口的复位力;所述底座轴向定位于本体底端,所述底座与所述本体之间能够自由转动;所述第一套筒自由嵌套于本体内部,所述第二套筒能够被自由容置于第一套筒内部;其中 1)所述本体内侧周面上设有第一、二立向导槽(20、21)和环形导槽(22),所述第一、二立向导槽与所述本体的轴心线平行,且所述第一立向导槽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立向导槽的高度,所述环形导槽与本体径向面平行,且所述环形导槽(22)与所述第二立向导槽(21)连通; 2)所述第一套筒外侧周面上间隔设有沿第一套筒轴向呈螺旋上升的第一、二螺旋导槽(30,31),所述第一螺旋导槽靠近底座,所述第二螺旋导槽靠近顶盖,所述第二螺旋导槽为镂空导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玲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洽兴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