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炒茶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24666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6 16: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简易炒茶锅,包含锅体、挡条、套筒、支架;所述锅体低部的横截面形状为半椭圆形;所述三角形挡条焊接在半椭圆形锅底的内表面上,挡条的数量为5-10个;所述支架安装在锅体上表面上,锅体前后各设置两个支架;所述套筒通过支架与锅体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把现有技术中的圆形锅底改为半椭圆形锅底,大大增加了茶叶与锅底的接触面积,防止茶叶的堆积,也有利于茶叶在炒制过程中的散气、散热;由于半椭圆形锅底的内表面上设有挡条,炒茶锅在往复运动过程中,有利于茶叶的翻转、散气、散热,这样炒制的茶叶在色、香、味、形各方面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炒茶锅,特指一种锅底的横截面形状为半椭圆形的炒茶锅,属于炒茶机械设备

技术介绍
如今的茶叶为手工炒制和机械炒制而成,手工炒制的茶叶质量好,但需要的劳动力大,效率低;对于机械炒茶技·术,多为电动机作为动力源,牵引炒茶锅在热源上做往复运动,现有的炒茶锅多为圆形,青茶叶与锅底的接触面积小,容易堆积,并且炒茶锅在往复运动过程中,茶叶顺着锅底滑动,而不是做翻转运动,这样茶叶的受热不均匀,而且不利于散气、散热,使炒制的茶叶质量很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简易炒茶锅。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简易炒茶锅,包含锅体、挡条、套筒、支架;所述锅体低部的横截面形状为半椭圆形;所述三角形挡条焊接在半椭圆形锅底的内表面上;所述支架安装在锅体上表面上,锅体前后各设置两个支架;所述套筒通过支架与锅体连接。优选的,所述挡条的数量为5-10个。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简易炒茶锅,把现有技术中的圆形锅底改为半椭圆形锅底,大大增加了茶叶与锅底的接触面积,防止茶叶的堆积,也有利于茶叶在炒制过程中的散气、散热;由于半椭圆形锅底的内表面上设有挡条,炒茶锅在往复运动过程中,茶叶由于受到挡条的阻力而做翻转运动,不会沿锅底做滑行运动,有利于茶叶散气、散热,这样炒制的茶叶在色、香、味、形各方面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简易炒茶锅的立体 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简易炒茶锅沿A-A的剖视 其中1、锅体;2、挡条;3、套筒;4、支架。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如附图1、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简易炒茶锅,包含锅体I、挡条2、套筒3、支架4 ;所述锅体I低部的横截面形状为半椭圆形;所述三角形挡条2焊接在半椭圆形锅底的内表面上,所述挡条2的数量为5-10个;所述支架4安装在锅体上表面上,锅体前后各设置两个支架4 ;所述套筒3过支架4与锅体I连接;在炒茶时,把炒茶锅I支撑在热源上,把套筒3固定在动力部分上,借助动力部分炒茶锅I以垂直半椭圆形轴线的方向在热源上做往复运动。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简易炒茶锅,把现有技术中的圆形锅底改为半椭圆形锅底,大大增加了茶叶与锅底的接触面积,防止茶叶的堆积,也有利于茶叶在炒制过程中的散气、散热;由于半椭圆形锅底的内表面上设有挡条,炒茶锅在往复运动过程中,茶叶由于受到挡条的阻力而做翻转运动,不会沿锅底做滑行运动,有利于茶叶散气、散热,这样炒制的茶叶在色、香、味、形各方面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 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简易炒茶锅,?其特征在于:包含锅体、挡条、套筒、支架;所述锅体低部的横截面形状为半椭圆形;所述三角形挡条焊接在半椭圆形锅底的内表面上;所述支架安装在锅体上表面上,锅体前后各设置两个支架;所述套筒通过支架与锅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炒茶锅,其特征在于包含锅体、挡条、套筒、支架;所述锅体低部的横截面形状为半椭圆形;所述三角形挡条焊接在半椭圆形锅底的内表面上;所述支架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福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西山宏运材料用品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