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23270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1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对接装置,包括:基体(10);导电件(20),设置在基体(10)上,导电件(20)的第一端连接有接线端子(40);接线件(30),设置在基体(10)上,接线件(30)具有朝向导电件(20)可移动地设置的第一对接件(31),第一对接件(31)的第一端具有与导电件(20)的第二端接通的第一位置状态以及与导电件(20)的第二端断开的第二位置状态,第一对接件(31)的第二端为接线板连接端,接线件(30)还具有使第一对接件(31)回复到第二状态的第一弹性件(3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接装置与接线板意外脱落时仍带有强电导致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器电连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对接装置
技术介绍
空调器等带接线板的设备在出厂前需要临时供电测试,目前一般采用打螺钉的方法将电源线固定在接线板上,测试完后再拆掉。为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和效率,现已有一种快速的对接装置如图I所示,基体10’上设置有导电件20’和与导电件20’可接触连接配合的接线件30’,使用对接装置时,将接线件30’与接线板对接后,接线件30’朝向导电件20’移动并与导电件20’接触,完成通电。但是这种对接装置与接线板意外脱落时,接线件30’ 还带有220V的强电,在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对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接装置与接线板意外脱落时仍带有强电导致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对接装置,包括基体;导电件,设置在基体上,导电件的第一端连接有接线端子;接线件,设置在基体上,接线件具有朝向导电件可移动地设置的第一对接件,第一对接件的第一端具有与导电件的第二端接通的第一位置状态以及与导电件的第二端断开的第二位置状态,第一对接件的第二端为接线板连接端,接线件还具有使第一对接件回复到第二状态的第一弹性件。进一步地,第一对接件包括对接套筒,对接套筒远离导电件的一端形成接线板连接端;第一对接柱,第一对接柱的第一端形成第一对接件的第一端,第一对接柱的第二端与对接套筒连接。进一步地,接线件还包括第一固定套筒,固定设置在基体上,第一对接柱沿轴向可移动地部分穿设在第一固定套筒内;第一弹性件套设在第一对接柱的外侧,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与第一固定套筒连接,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一对接柱上。进一步地,第一对接柱的第一端位于第一固定套筒外,第一对接件还包括用于可卡在第一固定套筒外的止挡件,止挡件设置在第一对接柱的第一端处且沿第一对接柱径向延伸。进一步地,导电件包括第二固定套筒,固定设置在基体上;第二对接柱,沿轴向可移动地穿设在第二固定套筒内,第二对接柱的第一端形成了导电件的第一端,第二对接柱的第二端形成了导电件的第二端;第二弹性件,套设在第二对接柱的外侧,第二弹性件的第一端与第二固定套筒连接,第二弹性件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二对接柱上。进一步地,接线端子为弹片,弹片的第一端设置有穿孔,第二对接柱的第一端穿设在穿孔中并与弹片接触,弹片的第二端与接线连接。进一步地,基体的靠近接线件的一端设置有磁力连接件。进一步地,第一对接件的第二端设置有用于避让接线板螺钉的避让缺口。进一步地,对接装置还包括把手,把手设置在基体远离接线件的一端。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对接装置,包括基体;导电件,设置在基体上,导电件的第一端连接有接线端子;接线件,设置在基体上,接线件具有朝向导电件可移动地设置的第一对接件,第一对接件的第一端具有与导电件的第二端接通的第一位置状态以及与导电件的第二端断开的第二位置状态,第一对接件的第二端为接线板连接端,接线件还具有使第一对接件回复到第二状态的第一弹性件。对接装置在使用时,将接线件插设在空调器的接线板上,由于接线件为可移动的,接线件在接触到接线板后在向下推动对接装置力的作用下,克服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使接线件朝向导电件移动并与导电件接触完成导通;当接线板与对接装置意外脱落时,接线件受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接线件自动回复到与导电件的第二端断开的第二位置状态,从而使接线件不导电并断开与空调器的接线板的导电状态,消除了因脱落后接线件继续导电而导致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对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对接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的对接装置的剖视示意图;以及图4示出了图2的对接装置与接线板的连接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对接装置,包括基体10、导电件20和接线件30 ;导电件20设置在基体10上,导电件20的第一端连接有接线端子40 ;接线件30设置在基体10上,接线件30具有朝向导电件20可移动地设置的第一对接件31,第一对接件31的第一端具有与导电件20的第二端接通的第一位置状态以及与导电件20的第二端断开的第二位置状态,第一对接件31的第二端为接线板连接端,接线件30还具有使第一对接件31回复到第二位置状态的第一弹性件35。本实施例的对接装置在使用时,将接线件30插设在空调器的接线板上,由于接线件30为可移动的,接线件30在接触到接线板后在向下推动对接装置力的作用下,克服第一弹性件35的弹力,使接线件30朝向导电件20移动并与导电件20接触完成导通;当接线板与对接装置意外脱落时,接线件30受第一弹性件35的弹力作用下,接线件自动回复到与导电件20的第二端断开的第二位置状态,从而使接线件30不导电并断开与空调器的接线板的导电状态,消除了因脱落后接线件30继续导电而导致的安全隐患。优选地,第一对接件31包括对接套筒32和第一对接柱33,对接套筒32远离导电件20的一端形成接线板连接端,第一对接柱33的第一端形成第一对接件31的第一端,第一对接柱33的第二端与对接套筒32连接。对接套筒32的设置,使第一对接件31在与接线板对应接触,这样可有效地避免轻微振动或抖动时产生的打火现象,提高接线工装在使用时的安全性能。优选地,接线件30还包括第一固定套筒34,第一固定套筒34固定设置在基体10上,第一对接柱33沿轴向可移动地部分穿设在第一固定套筒34内;第一弹性件35套设在第一对接柱33的外侧,第一弹性件35的第一端与第一固定套筒34连接,第一弹性件35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一对接柱33上。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弹性件35采用弹簧,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领域常识也可以选择其他形式的弹性件,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5的第一端与第一固定套筒34固定连接,第一弹性件35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对接柱33上。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得知,第一弹性件35与第一固定套筒34的连接方式和第一弹性件35与第一对接柱33的连接方式,凡是可以满足实现对第一对接件31弹性回复到第二位置状态的功能均可。优选地,第一对接柱33的第一端位于第一固定套筒34外,第一对接件31还包括用于可卡在第一固定套筒34外的止挡件36,止挡件36设置在第一对接柱33的第一端处且沿第一对接柱33径向延伸。在对接装置不使用时,接线件30中的第一对接柱33设置在第 一固定套筒34内,且自由放置无阻拦,在竖直放置时,容易受重力影响从第一固定套筒34中滑出,容易损坏并丢失,通过设置止挡件36,在第一对接柱33向下滑动时,止挡件36卡在第一固定套筒34的端口处,使第一对接柱33不再滑出第一固定套筒34。优选地,导电件20包括第二固定套筒21、第二对接柱22和第二弹性件23,第二固定套筒21固定设置在基体10上;第二对接柱22沿轴向可移动地穿设在第二固定套筒21内,第二对接柱22的第一端形成了导电件20的第一端,第二对接柱22的第二端形成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10);导电件(20),设置在所述基体(10)上,所述导电件(20)的第一端连接有接线端子(40);接线件(30),设置在所述基体(10)上,所述接线件(30)具有朝向所述导电件(20)可移动地设置的第一对接件(31),所述第一对接件(31)的第一端具有与所述导电件(20)的第二端接通的第一位置状态以及与所述导电件(20)的第二端断开的第二位置状态,所述第一对接件(31)的第二端为接线板连接端,所述接线件(30)还具有使所述第一对接件(31)回复到所述第二位置状态的第一弹性件(3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乐军陈其麟吴学召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