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外压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21281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1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卧式外压试验装置,包括水平放置的筒体和球帽,所述筒体位于一对支座上,所述筒体的一端设置有台阶,其端面构成第一密封面;所述球帽与筒体平行,所述球帽底部安装有可以沿轨道滑移的轮子,所述球帽的一端设置有台阶,其端面构成与第一密封面相配合连接的第二密封面;还包括一对卡箍,所述卡箍相对配合安装于筒体和球帽密封面的连接处锁紧连接,所述卡箍的底部安装有水平移动的轮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卧式外压试验装置,利用地面支座承载外压试验装置的自重,不需要开挖对地基要求较高的深井以放置外压试验装置,不需要配置大顿位的行车来起吊球帽,节约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压力试验设备,尤其与压力试验设备相配合使用的卧式外压试验>J-U ρ α装直。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深海装备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试件要求在特定的静水压力等条件下进行密封性、静强度、疲劳性能等试验检测,通常通过外压试验装置来检测试件在静水压力条件下的各种参数值。 现有技术中的外压试验装置通常采用竖式外压试验装置,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开挖对地基要求较高的深井,用以放置外压试验装置,并利用深井下的支座承载外压试验装置、试验用水以及试件的自重;同时随着试件的体积的增大和重量增加,需要大吨位和起升高度高的桥式起重机来操作,不仅增加了试验操作的难度和增大了试验安全风险,同时也给基建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较大的工作量,项目投资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采用竖式外压试验装置成本高,体积大,操作麻烦等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方便的卧式外压试验装置,从而简化了装置结构,降低了操作难度,降低了成本。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卧式外压试验装置,包括水平放置的筒体和球帽,所述筒体位于一对支座上,所述筒体的的一端设置有台阶,其端面构成第一密封面;所述球帽与筒体平行,所述球帽底部安装有可以沿轨道滑移的轮子,所述球帽的一端设置有台阶,其端面构成与第一密封面相配合连接的第二密封面;还包括一对卡箍,所述卡箍相对配合安装于筒体和球帽密封面的连接处锁紧连接,所述卡箍的底部安装有水平移动的轮子。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筒体一端的第一密封面通过密封圈与球帽一端的第二密封面密封连接;所述筒体上开有多个用于传感器连接线穿出的水密接头孔、注水孔、排气孔,以及底部设置的排水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卧式外压试验装置,利用地面支座承载外压试验装置的自重,不需要开挖对地基要求较高的深井以放置外压试验装置,不需要配置大顿位的行车来起吊球帽,节约成本;利用地面轨道平车承载大吨位筒体和试件,从而不需要大吨位和高起升高度的桥式起重机,使得试验操作更为安全方便。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降低了成本,并有效降低工作难度和减少工作量,降低基建成本。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筒体与卡箍的装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和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装置包括卧式外压试验装置,包括水平放置的筒体I和球帽7,筒体I位于一对支座2上,筒体I的的一端设置有台阶3,其端面构成第一密封面4 ;球帽7与筒体I平行,球帽7底部安装有可以沿轨道9滑移的轮子8,球帽7的一端设置有台阶6,其端面构成与第一密封面4相配合的第二密封面5 ;还包括一对卡箍14,卡箍14相对配合安装于筒体I和球帽7密封面的连接处锁紧连接,卡箍14的底部安装有水平移动的轮子15,方便卡箍14在位置变化的情况下灵活移动;筒体I 一端的第一密封面4通过密封圈与球帽7 —端的第二密封面5密封连接,连接紧密可靠,并同时承载水压力 环境下筒体I的轴向力。筒体I上开有多个用于传感器连接线穿出的水密接头孔11、注水孔12、排气孔13,以及底部设置的排水孔10。本技术所述的筒体I和球帽7共同形成密闭试验空间,试件即布置在该空间内,占地面积小,节省了空间。由于筒体I位于一对支座2上,筒体I的重量通过支座2承载;由于球帽7通过轮子8安装于轨道9上,球帽7的重量由轨道9承载。支撑稳定,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另外开挖深井,井下安装支座来承载外压试验装置的麻烦操作,操作简便,投入成本低。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如下操作方法完成(I)将所需检测的试件放入筒体I空间内并通过紧固件固定;(2)将试验用测量导线等从筒体I内部经过水密接头孔11穿出,并将水密接头密封;(3)然后闭合球帽7,并将筒体I的底部排水孔关闭并实现密封;通过密封圈将筒体I一端的第一密封面4与球帽7 —端的第二密封面5密封连接;(3)见图2,位于连接后的筒体I和球帽7的密封连接处装上卡箍14,利用卡箍14紧固密封面;(4)打开筒体I顶部排气孔13排气;(5)从筒体I顶部的注水孔12向筒内注入试验用水并加满,并密封;(6)关闭筒体I顶部排气孔13,并安装压力表和压力传感器;(7)向外压试验装置内缓慢注入高压水加压(与现有技术中的操作方法相同),使筒体I内的压力达到试验所需大小;(8)试验结束后卸压至零,并打开排气孔13和筒体I底部排水孔10,将试验用水放出;(9)放水结束后打开卡箍14,拆卸7球帽,取出试验件。以上描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不是对技术的限定,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权利要求1.一种卧式外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放置的筒体(I)和球帽(7),所述筒体(I)位于ー对支座(2)上,所述筒体(I)的一端设置有台阶(3),其端面构成第一密封面(4);所述球帽(7)与筒体(I)平行,所述球帽(7)底部安装有可以沿轨道(9)滑移的轮子(8),所述球帽(7)的一端设置有台阶(6),其端面构成与第一密封面(4)相配合连接的第二密封面(5);还包括一对卡箍(14),所述卡箍(14)相对配合安装于筒体(I)和球帽(7)密封面的连接处锁紧连接,所述卡箍(14 )的底部安装有水平移动的轮子(15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卧式外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I)一端的第一密封面(4)通过密封圈与球帽(7) —端的第二密封面(5)密封连接。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卧式外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I)上开有多个用于传感器连接线穿出的水密接头孔(11)、注水孔(12)、排气孔(13),以及底部设置的排水孔(10)。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卧式外压试验装置,包括水平放置的筒体和球帽,所述筒体位于一对支座上,所述筒体的一端设置有台阶,其端面构成第一密封面;所述球帽与筒体平行,所述球帽底部安装有可以沿轨道滑移的轮子,所述球帽的一端设置有台阶,其端面构成与第一密封面相配合连接的第二密封面;还包括一对卡箍,所述卡箍相对配合安装于筒体和球帽密封面的连接处锁紧连接,所述卡箍的底部安装有水平移动的轮子。本技术卧式外压试验装置,利用地面支座承载外压试验装置的自重,不需要开挖对地基要求较高的深井以放置外压试验装置,不需要配置大顿位的行车来起吊球帽,节约成本。文档编号G01M3/12GK202614469SQ20122013479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日专利技术者苏海利, 王永军, 吴世海 申请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卧式外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放置的筒体(1)和球帽(7),所述筒体(1)位于一对支座(2)上,所述筒体(1)的一端设置有台阶(3),其端面构成第一密封面(4);所述球帽(7)与筒体(1)平行,所述球帽(7)底部安装有可以沿轨道(9)滑移的轮子(8),所述球帽(7)的一端设置有台阶(6),其端面构成与第一密封面(4)相配合连接的第二密封面(5);还包括一对卡箍(14),所述卡箍(14)相对配合安装于筒体(1)和球帽(7)密封面的连接处锁紧连接,所述卡箍(14)的底部安装有水平移动的轮子(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海利王永军吴世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